给长者续命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膜蛤文化是对曾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核心江泽民进行模仿恶搞的网络迷因,「膜」字取「膜拜」之意而“蛤”則源於江泽民常佩戴一副蛤蟆镜及認為江澤民的长相貌似蛤蟆的觀點。 「膜蛤」的网友被称或自称为“蛤丝”、“膜法师”等,他们对江泽民的许多言行进行模仿,并称其为“膜法”。「續一秒」(或「+1s」)是常被這一群體在各種網路場合下使用的惡搞短語之一,因其多次传出逝世的消息(其中「續」指“续命”“为……延長生命”)故续命指为其延长生命。 此風潮在中国大陆网络的传播以2000年江泽民怒斥香港记者張寶華事件為起點,在2014年微信公眾號「江選研討會」出现後大為盛行。(维基百科:给长者续命)
江泽民被称为“蛤”大致有三层原因:一是他常戴着一副巨型的黑框蛤蟆镜,加之大肚与及胸高腰裤的形象,与蛤蟆外形相似。二是法轮功组织媒体曾将江泽民类比“癞蛤蟆”,批评他的统治手段毒辣阴险。三是在中国的言论环境下,人们需要一种中共领导人的代称以绕过网络审查。在“膜蛤文化”兴起后,江泽民又得到了“长者”、“蛤蛤”的称呼,而“膜蛤”的网友则自称“蛤丝”、“膜法师”、“真正的粉丝”等。
与胡锦涛和习近平这两位后继中共领导人相比,江泽民具有更为鲜明的个人特点。他曾受过完整的民国教育,能够熟练使用英语和俄语,有比较强的表现力和镜头感,也被公认是历任领导人中较为多才多艺的……这些特点促成了“膜蛤文化”现象的兴起,正如一位网友分析人们为何会怀念长者——“他的很多特点让他不像一个共产主义领导人,而更像一个自由世界的领导人,但也只是更像而已”。
2000年10月,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与上京述职的香港特首董建华在人民大会堂见记者。香港有线电视的女记者张宝华提问:中央是否钦定董建华连任?江泽民当场大发雷霆,训斥记者长达数分钟,期间他说出被后来的膜蛤者频繁引用的名句,如“图样图森破”、“不要总想弄个大新闻”、“我今天是作为一个长者跟你们讲”、“报导上有偏差你们要负责”,期间他还特别提到曾接受美国CBS专访,与主持人华莱士“谈笑风生”。
“江泽民怒斥香港记者”的新闻成为了当时许多香港媒体的头条,同时遭到了大陆方面的封禁。2007年左右,这段完整视频被上传到了YouTube平台上,当时正值学生社交平台“校内网”流行,政论圈不同立场的网民常引用视频中的金句来互相嘲讽,逐渐形成了早期的恶搞之风,也被认为是膜蛤文化的起源。因此,与辱包最早是膜包不同,膜蛤最早其实是辱蛤。
2011年7月1日,江泽民未出席中共90周年庆祝大会,海外媒体上开始传出江泽民病危的消息,后有多家媒体误报江泽民死讯。2011年10月,江泽民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出席[1],亲自粉碎了病危传言。2014年9月,中国社交媒体上再度传出“江泽民因为膀胱癌去世”的消息,但外交部发言人在回应时并未斥为谣言[2]。由于江泽民晚年多次“死而复生”,因此有网民戏谑称之为是“蛤丝续命”的结果,每个蛤丝献出生命中的一秒,长者便能收获无尽的岁月,而这便是他延年益寿的生命秘诀。这一续命之说甚至还被与一起“红衣男孩”的神秘案件联系起来,添上了一层怪诞的色彩。
2014年11月,一个名为“江选研讨会”的微信公众号闯入了公众视野,作者黄薄码以考型文风撰写了多篇有关江泽民的文章,包括江曾经的教育经历、年轻时的阅读习惯、与宋祖英的绯闻、对音乐的热爱等。(《一朝天子一朝逼格》[3]、《长者与1990年春晚》[4]、《一名老派文艺青年的自我修养》[5]、《一张借书证里的秘密花园》[6]等。“江选研讨会”的膜蛤文向读者展现了江泽民更具人情味道和个人魅力的一面,这让他看起来在历任中共领导人中更加“有血有肉”、“与众不同”,实现了某种正面化的形象重塑。可以说“江选研讨会”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后续膜蛤文化的发展,因此账号作者黄薄码也被不少蛤丝笑称为“圣膜导士、泽学大师”。
曾被江泽民怒斥的香港记者张宝华也于2014年开始受到蛤丝群体的关注,无论她在个人微博上发布怎样的内容,评论区总是充斥着让她一度感到不解的膜蛤语录,最终她慢慢接受了被人称作“膜蛤教主”。2016年1月,因个人事务途经成都的张宝华即兴召集了一场线下网民聚会,到场蛤丝人数破百,而这也成为了中国首个同时也是唯一一个大规模的“蛤丝聚会”[7]。
2016年8月17日,在江泽民90周岁生日之际,不少网民发起了“为长者祝寿”的大型活动,网络上“长者蛋糕”(有网民为江泽民定制蛋糕)、“官方祝寿”(凤凰财经在微博发布了祝寿消息,被网信办下令删除)等奇景陆续出现,至此膜蛤运动达到了一个高峰。
关于膜蛤方式的细分,有网友总结了以下的几类:1.武膜,通过传播已有的 语录/表情包/文字/视频等 内容提升膜蛤文化的影响力。2.文膜,通过文章/图片/表情包/视频/歌曲 等 形式主动创作出新的膜蛤文本。3.物膜,通过设计/贩售T恤、日历、手机壳等 将抽象化的膜蛤话语进行商品化的传播。 4.暴力膜/尬膜,以过于直白的方式凭空创造膜点,缺乏思考、不够幽默、只会跟风,这一方式也遭到其它蛤丝的批评,曰“暴力膜蛤不可取”。
随着蛤丝群体的不断壮大,膜蛤文化也面临了严峻挑战,遭受了外部打压和内部分野的双重困境,走向了逐渐式微的境地。
其一,无论是单纯的娱乐调侃、带有政治隐喻文字的分享,还是去政治化的粉丝结社,均陆续遭到了官方强势打压,墙内的活动空间被极度压缩,有部分蛤丝群体于2017年10月转至墙外YouTube平台上成立了一个名为“新蛤社”的频道并持续更新膜蛤恶搞作品,并在每个江泽民生日举办“蛤诞祭”,直至江泽民2022年11月30日逝世“难再续”。
其二,由于膜蛤本就具有半真半假的特点,它虽有解构政治的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并不直指政治,因此它在各种娱乐狂欢中形成了去政治化的倾向,原本的批判性、讽刺性逐渐消泯。有网友认为早期膜蛤本质是“戏蛤”或“辱蛤”,可谓“黑膜”。后期大量新加入的蛤丝淡化了其原本的政治色彩,变得只为玩梗而膜,甚至展现出对江泽民本人的真诚崇拜,成为了“白膜”。
有观点认为,早期的膜蛤其实是有“明褒暗贬”和“借昨讽今”两重意味。如许多膜蛤名句“图样图森破、上台拿衣服、闷声发大财、搞个大新闻、这是坠吼的”等,多是对江泽民奇特口音及当众失态的嘲笑,而所谓的“长者爱情故事”其实也就是江泽民与宋祖英的暧昧丑闻,至于一些蛤丝口中的“被续”等,也有某种让人强制消失的意味。创造性的以“捧”之形式,行“杀”之实质,看似是尊敬权威,实则是消解权威,在膜蛤文化的流行下,大量有关江泽民的恶搞内容广为传播,甚至还有一首名为《情定扬州》的爱情单曲出现,在整体严肃的政治气氛下,创造出了一片幽默绿洲。
而对中国前领导人的怀念、美化,我们也不难察觉出网民对习近平时代的政治氛围所暗含的不满情绪,以及内心深处对一种相对自由状态的向往。虽然江泽民与习近平同样都是独裁者,但“全靠同行衬托”,相比之下,蛤显然比包有更高的姿势水平,更善于谈笑风生,更具有国际视野,同时在江时代人们享有更宽松的言论尺度。“江选研讨会”在其推送的首篇文章中就难掩对习近平的鄙夷,他说“从15岁到22岁在陕北插队的你包几乎未受过系统的教育...这样缺乏完整且正常教育并在三观塑造期间经历文革的人会为带鱼站台也就不奇怪了”,而对于蛤治下的1994年,他则是有着满满的怀念“那一年,王菲窦唯留了合影,晓波在与王朔对谈。冯小刚在拍《北京人在纽约》,王小波捧着《黄金时代》走出出版社……红磡余音绕梁。那时文艺不受指点,生活更未消解斗志。人们敢为信仰而死,民族歌手才是大师”。
长期以来中共对于膜蛤均持打压态度,无论是早期的“戏蛤辱蛤”,还是中期的“尊蛤辱包”,以及后期的“黑白参半”,但当官方压制的力度已强到不给膜蛤文化留任何表达空间的时候,这种融入讽刺、恶搞、戏仿与调侃元素的政治笑谈本身也就失去了根基,因为这类模糊表述本身就是审查制度下的伴生品,是为反对政治压制而诞生的“黑话系统”,并不适合在墙外环境中生长。随着江泽本人的去世,曾经盛极一时的膜蛤文化恐将彻底走向衰落。
在膜蛤文化后期,它也与崛起的辱包文化产生了交汇,一些对现实感到不满的蛤丝群体无缝切换至“辱包”。尽管辱包文化在表面上看似仍是沿袭的膜蛤恶搞脉络,但其政治表达的内容则更直接、更激进,不避讳对最高领导人的批评,彻底演变为了一种直球冲塔,也消除了被误解的可能。
中国数字时代
- 法广|凤凰网编辑微博“膜蛤”为长者祝九十大寿被开除
- 端传媒 | 十六年前那次采访 让她成了“膜蛤教主”
- 江选研讨会|美国的华莱士到底有多高?
- 西坡原创|人们怀念的,是满怀希望的那种感觉
- 【404文库】影视通鉴|今天膜蛤,一场政治抵抗还是网络狂欢?
- 【立此存照】习近平:“以一江清水惠泽人民”
- 更多【给长者续命】相关文章
- 【给长者续命】相关文章索引
中国数字空间
- 89学运
- CDS专页:八九六四是怎么从中国互联网消失的
- CDS专页:膜蛤
- Falun
- 八九六四
- 卞仲耘
- 历年新闻事件存档
- 图样图森破
- 坦克人
- 大俗老张:胸怀宇宙
- 奴隶社会
- 学习小组
- 宋祖英
- 审查员交班日志2012年4月9日
- 审查员交班日志2012年6月19日夜班
- 小红书审查百科:一号舆情回查专项2月24日
- 小红书审查百科:一号舆情回查专项3月21日
- 就叫熊太行也行
- 张千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
- 张宝华
- 我和他谈笑风生
- 搞个大新闻
- 文革
- 李志:他们
- 江泽民
- 江泽民死亡传言
- 江西
- 法轮功
- 法轮大法|大法
- 活摘器官
- 焦点网谈索引
- 狐瘟
- 独裁者
- 王建国
- 现在这位
- 糊煮席
- 网信办
- 网语集锦2020年8月
- 罗新:质疑与反抗是历史学家的使命
- 膜蛤文化
- 董建华
- 蛤丝
- 袁木
- 话语馆
- 辛亥革命
- 辱包
- 逃兵:六月的逃兵
- 钦定
- 鸭绿江
- 麦丢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