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血祸”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第1行: | 第1行: | ||
== 事件前后 == | == 事件前后 == | ||
− | [[File:河南省商水县西赵桥村一家四口,丈夫和妻子因为献血感染艾滋病毒,妻子于1997年夏天死于艾滋病,她是这个村里第一例年夏天死于艾滋病感染的病人。.jpeg|thumb|400px|right| | + | [[File:河南省商水县西赵桥村一家四口,丈夫和妻子因为献血感染艾滋病毒,妻子于1997年夏天死于艾滋病,她是这个村里第一例年夏天死于艾滋病感染的病人。.jpeg|thumb|400px|right|河南省商水县西赵桥村一家四口,丈夫和妻子因为献血感染艾滋病毒,妻子于1997年夏天死于艾滋病。]] |
[[File:2001年,文楼村的村民告诉来访记者,他们希望提出诉讼,但不知道该把谁推上被告席。.png|thumb|400px|right|2001年,文楼村的村民告诉来访记者,他们希望提出诉讼,但不知道该把谁推上被告席。]] | [[File:2001年,文楼村的村民告诉来访记者,他们希望提出诉讼,但不知道该把谁推上被告席。.png|thumb|400px|right|2001年,文楼村的村民告诉来访记者,他们希望提出诉讼,但不知道该把谁推上被告席。]] |
2023年12月13日 (三) 01:01的版本
事件前后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河南政府为了借助卫生系统创收,号召全省各地农民卖血“脱贫致富”,大力发展“血浆经济”。时任河南省卫生厅的新厅长算过一笔账:"河南省有9000多万人口,80%以上是农民,哪怕只有1%-3%的人愿意卖血,将河南省的血卖出去,把国外资金引进来,就可以为卫生系统创造以亿计算的收入。"[1]
但由于因此兴建的大量血站在采血前不做艾滋病毒检测,还让多人共用针头,并把血液成分混合后输回卖血者,导致当地艾滋病严重泛滥。民间的私人血站也随处可见,几个护士、几根针管、几瓶酒精,把牛棚改造一下,就成了农民趋之若鹜的「采血点」。据后来卫生局统计,1993年,仅驻马店地区就有33处私人血站。在私人血站卖血有一个好处:不用「采小血」——公立血站里,每次卖血前都要通过采小血筛查有无乙肝、丙肝等病毒。
1991年,作为河南省人大代表的高耀洁了解到河南部分农村因为卖血而肝病流行,同年河南南部许久未见的疟疾重新开始流行,次年河南普查发现丙肝发病率堪比乙肝。
1995年,时任河南周口临床检验中心负责人的王淑平发现当地很多卖过血的村民出现了艾滋病症状,王淑平当即向卫生局提交了疫情报告,上头也很快下令要求血站建立病毒排查机制,但她也因此被上司调离了血站。随后,王淑平自行成立了临床检验中心,挂靠卫生局,费用自理,工作是义务初筛血小样。1995年3月,王淑平听说太康县检测出一名有偿献血者为HIV病毒携带者。由于单采血浆是需要将全血抽出,放入离心机分离出血浆,然后再再次输回献血者体内。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存在纰漏,血液很可能会互相感染。因此,她提出希望所有血站停止采血排查感染情况,但是遭到了拒绝。于是,她便带着检验中心的工作人员走了一趟周口地区,在当地提取了900份的血样。通过初筛,她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率高达20%以上。其中献血员300多人,感染率将近50%。
于是她同年把首份河南农村献血人员的艾滋病报告上报国家卫生部。为了避免东窗事发,河南当局对王淑平采取了严酷打压,试图迫使她噤声。无奈之下,她几年之后流亡美国,在海外持续就中国艾滋病问题发声,直至去世。[2]
1996年,高耀洁教授在河南省会第一次会诊到艾滋病人,发现感染源来自于血库,随后开始对艾滋病疫情的调查,并自行出资进行防艾宣传活动。
长期关注中国艾滋病问题的北京维权人士胡佳表示,“河南血祸”的灾难性全球绝无仅有。
“在人类史上,从来没有过像河南艾滋病问题爆发的这种模式。它以几何级数增长,在一到两年内,因为政府部门搞的某种产业,把人当作牲口一样地利用其所谓的‘血液资源’,造成了这场血祸。”
1993年开始,河南当局已经在部分地区整顿血站。1995年3月,河南省政府下发通知关停全部县级血站,到1996年初血站基本关停。从此血浆经济开始由明面转为地下,据统计“血祸”中绝大多数感染者都是在1995-1996年间受感染,有部分专家认为这些地下血站导致了绝大多数感染案例。1997年,血贩也受到政府强力打击,血浆经济逐渐销声匿迹[3]。
与此同时,发掘事实的许多医生和记者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压。除了河南,许多地方都有因为血浆经济而引发的感染病大规模流行,河南也被怀疑不是唯一的重灾区。直到2001年,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次以“血祸”正式官方报道,到2004年河南省首次普查确认艾滋疫情,虽然信息不断被披露,但直到今天中国艾滋病疫情的真相仍然不明。高耀洁、王淑平等人则认为中国艾滋病疫情远远超过其所宣称的程度。
香港《亚洲周刊》报道,河南省内共有140万人参与“血浆经济”,上百万人感染艾滋病,数万人因此死亡,并引述“中国民间预防艾滋病第一人”之称的高耀洁,“以每个县平均2万人感染计算,至少有102万人感染艾滋病”,而报道中引述的法国《解放报》更是推测河南有150万感染者。但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06年发表的《河南省艾滋病疫情现状及流行形势分析》称全省只确认了31578例艾滋病阳性案例,确诊AIDS现症病人19488例,已死亡4891例,并结论河南艾滋病已进入低流行状态。
中国数字时代
中国数字空间
维基百科:河南血祸
河南“血祸”是指20世紀90年代发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华中地区河南省为中心的艾滋病大规模传播事件。事件起因主要是各地的血浆经济,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以血液传播为主,感染者大多参与过卖血或在疫区接受输血。疫情最早披露于河南省,河北、山東、山西、安徽、四川、貴州等地疫情都较为严重,以河南省的大流行最为知名,但没有证据证明河南省是上述地区中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维基百科:河南血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