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网站30日刊发题为《我们愿与大家一起改进居民收入统计》的文章,作者为王有捐、施发启,继8月24日、25日之后,对日前王小鲁提出的“5.4万亿灰色收入论”再次进行回应。统计局网站注明,该网站刊发的个人署名文章并不代表国家统计局观点。
文章指出,王小鲁博士课题组直接估算的并不是灰色收入,而是通常的居民收入,即该课题组用他们设计的调查样本和推算方法来间接估算当年全国的居 民收入。双方讨论的只是调查和估算全国居民收入的方法,而不是讨论推算“灰色收入”的统计调查和推算方法。由于灰色收入来源极其复杂,隐蔽性很强,不管谁 去做统计调查,也很难获得真实的信息。
文章认为,通过讨论,双方都认为目前的居民收入统计存在遗漏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部分高收入群体不愿意接受调查;二是部分接受调查的住户可能漏报、少报了数据。但对遗漏数据的调查估算方法各有不同的看法,争议点是用非概率方法选取的样本如何间接估算总体数据。
文章提出,针对第一个原因,即部分高收入群体不愿意接受调查的现象,拟采取三种方式进行补充修正:一是借鉴国际经验,利用现有的行政记录——个 人收入所得税资料,估算高收入群体比例以及收入水平,来补充调查收入的遗漏部分。二是邀请世界银行专家一起利用目前正在开展的全国城镇住户大样本调查资料 进行研究,同时,通过间接方式搜集无回答户的住房、社区环境等辅助资料,借助国际经验做法,插补无回答户的缺失数据。三是利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 调查样本结构进行全面校正评估。
针对第二个原因,即部分接受调查的住户可能漏报、少报数据的现象,计划在常规调查户中开展一些无记名的邮寄问卷调查来比较其在记账过程中的漏报、少报收入比例情况。
最后,文章在结尾处提出:“讨论仅是形式,解决问题才是目的。我们将虚心听取社会各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统计调查方法,使统计数据更加真实和准确。
早些时候,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发布题为《灰色收入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2008年全国城乡居民的隐性收入高达9.26万亿元,其中定义为灰色收入的部分为5.4万亿元。
2007年,王小鲁和体改研究会的研究团队曾拿出一份报告,对2005年的灰色收入作出了详细研究——这是关于中国灰色收入状况的第一份公开报告。
2008年,王小鲁扩大了调查的样本范围,对2008年的灰色收入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过去三年中灰色收入以比GDP增速更快的速度在增长,国民收入分配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富人们拿走了越来越多的财富。
《南方周末》曾将该报告择要摘编予以刊发。
8月24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发表署名王有捐的文章:《也谈城镇居民收入的统计与调查方法》。8月25日发表署名施发启的文章:《也评王小鲁博士的〈灰色收入与国民收入分配〉》。这两篇文章,头一篇从调查样本、计算方法两个方面,后一篇则从“滚雪球法”、调查样本选择、恩格尔系数法等五个方面对王小鲁的结论提出了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