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相比真实的社会,显得苍白无力。它既不能陪我们喝酒,不能上街溜达,也不能给予一个温暖的拥抱——它顶多能、也只能供信息——然而,即便它只是动了动嘴皮子,也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人生活与沟通的基础。社会化网络的出现,甚至颠覆性地重新创造了社会,网络让其中的节点(人)空前紧密相连。
社交网站和微博是我们进行社会化网络互动两个方向的延伸,我们就此展开。
用户的多维
按关注程度
· 强连接 深刻关注的人,父母、非常要好的朋友
· 弱连接 松散联系的人,QQ里的大多数好友
· 临时连接 临时接触的人,小卖部里的阿姨、问路人
这里直接转述了亚当斯《为社会互动设计》里的观点,我做点补充。社会化网络展现信息的形式的多种多样:状态、日志、照片、话题、投票等等。保持强连接的人,也就是有精力深刻关注与互动的人,一般不会超过10个。这样,为他们设计时,可以展现全部信息,方便用户全面地了解它们最想关注的人。对于弱连接,则可以点线面似地关注,有时间可以浏览相册类别,没时间就随便看看他们的状态。至于临时连接,如果没有必要,就不要耗费我们疲惫的眼神了。
按碰面疏密
· 经常碰面 同城的同学、同事
· 难得碰面 远方朋友、亲戚
· 未曾谋面 网友、笔友
正如前文所述,网络能提供的只有信息。社会化网络带着“社会化”的字样,但代替不了真实的社会。所以,为前者设计时,不能忽略线下的各种联系方式;为后二者设计时,注意交互的多样性。碰面疏密还可以反映他们的重要程度、感情状况和信任度。
按交流目的
· 获取方便 同事、邻居之间
· 志同道合 喜好旅游、摄影
· 联络感情 和好友聚餐
俗话说,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鸡不同鸭语。把握方向,以小博大,加上足够的积累,形成自己的圈子。如果持续完善,形成独特的文化与足够的张力,外人很难分一杯羹,好比Flickr和PicasaWeb。
现实与期望
人类需求理论
不论使用什么形式的社会化网络(社交网站或微博),我们都无非是希望可以更好地生活。马洛斯描述了人类需求,除去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后,依次是:
· 社会需求 归属感、爱
· 尊重需求 得到尊重和认可
· 自我实现的需求 价值的实现、发展的实现
社会化网络满足什么?
以熟人为中心
人人网:特别关注
社交网站上,我们更多地分享生活周边的信息,发表状态、日志,发布照片集等,总之,记录生活,和生活周边的人(尤其是熟人)紧密相连。用户群属于
这样,满足了社会需求,得到了社会归属感;满足了尊重需求,得到了熟人的尊重和认可。
以兴趣为中心
微博上,我们更多地获取实时相关(取决于自己的爱好)信息、汇集灵感,和臭味相投的博友谈天论地,对事物发表原创评论。再次引用阿北的名言:“你关注什么,豆瓣就是什么。”总之,在各个圈子里丰富了阅历、增长了见识。
这样,得到了圈内人的尊重和认可,甚至获得一定的影响力,自我价值与发展得到了实现;满足了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各取所需
这也许能间接解释为何社会化网络风靡全球——因为我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与此同时,社交网站和微博不断延伸自己的领域。比如社交网站里的兴趣小组,微博里的同城(公司、学校)微博。由于切入点不同,信息展现形式的千差万别,每个网站又拥有各自的特色和带着特色的用户群,我认为它们目前很难相互吞并。
黏住用户
社会化网络服务是马太效应的完全应用,这也没办法,谁叫他们人多呢?要更好地黏住用户,除了不断稳定服务,完善用户体验外,还需要重视引导。沉淀总是不嫌多的。
足够有意思的内容
新浪微博:找人
用户产生内容的网站不怕没有内容,尤其是门户大站,关键在于是否新鲜有趣。对于社交网站来说,引导用户在自己的网站发现生活的美好,积极发现生活中藏龙卧虎之人,壮大用户群。对于微博来说,新浪微薄的“找人”已经做了最好的榜样,我在《给微博打上标签》一文也做了补充。
新浪微博:分组
加法容易,减法难。过多的内容给信息注了水,降低了信噪比。比较好用的办法是“分组”。大多数人只能最多与150弱连接保持信息同步,因此,但凡关注的人超过150,便强制用户进行分组。如此一来,用户要么会剔除不再感兴趣的人,要么把感兴趣的人精挑细选到一个分组,便可以给用户源源不断地提供足够有意思的内容,没有水分。
交互!
既然是社会化网络,一个人当然玩不起来。鼓励用户提交评论。虽然我个人认为徽章是个很俗的东西,但不能否认它可以给网站带来无穷的动力。你总是希望有人来留言来证明自己有影响力,对吧?
足够多的玩法
同一个东西玩久了肯定会疲倦,比如偷菜。国外,脸谱和推特开放了接口,获得了大量应用,大大增强了网站的可玩性,获得了持续的成功。国内,嘀咕、豆瓣、人人网和新浪微博也相继开放接口,虽然没有国外那么开放,但都说明了,人是会喜新厌旧的。
参考资料
1 社会 http://baike.baidu.com/view/11175.htm
2 为社会互动设计 http://www.userfree.cn/?p=2034
3 给微博打上标签 http://cuikai-wh.com/archives/552
4 微博与社交网站的区别 http://t.sina.com.cn/1806762625/wr0nuI6yg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