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传统媒体时代,韩寒因为一次影响力广泛的作文大赛而走进公众的视野。随后,由于他极富争议性的个人行为满足了媒体求新求异的报道需求,因而在传统媒体的争相报道中,韩寒迅速成为了极具话题性的公众人物,为其成为意见领袖打下了基础。进入网络舆论时代,网络社区为韩寒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培养并夯实了广泛的受众基础。韩寒本人利用博客,以平民化的表达方式扩展了其意见领袖功能的作用范围;同时,态度鲜明、形式另类的个人表达也充分发掘了争议性人物的宣传能力,因而使得其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得以在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不断涌现的信息浪潮中不被淹没。

关键词: 韩寒,网络舆论,意见领袖。

一.传统媒体——话题人物引发公众关注

韩寒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是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传统媒体时代。1998年,韩寒以《求医》、《书店》、《杯中窥人》等作品获得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那时,正是中国互联网技术刚刚开始推广的阶段。根据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1997年10月31日,中国仅有上网计算机29.9万台,上网用户62万。可以说,在互联网尚未在普通民众当中产生广泛地影响力的时期,传统媒体仍然是韩寒走红初期的主要推动力量。

肇始于1997年末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以探索综合人文性和审美性的语文教育发展之路为出发点,直指当时中学语文教育僵死的局面,因而受到了教育界、舆论界的广泛关注。当时获得一等奖的韩寒和其他获奖者一样,同属于新概念舞台上的第一批舞者。青春的光彩,个性化的思维,超强的语言驾驭能力是公众对于这批年轻人最初的认知定位。可以说,韩寒在初次进入公众视野的时候其个性化的特征并没有完全展现出来,与刘嘉俊、周嘉宁一样,新概念赋予了他们统一的另类身份。

如果+852 31757931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恩惠”仅仅限于荣誉性的等级名次的话,也许韩寒就不具备了在争议中不断吸引公众关注的资本。换言之,韩寒的个性特征恰恰展现在对于既得权力的放弃,这种权力是新概念作文大赛赋予的,这种权力是其他获奖者欣然接受的,这种权力是十年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这种权力就是免试进入著名大学的受教育权。一种理念的确立,一种精神的弘扬往往离不开给予目标培养人群以实际的特权,以此彰显对他们的重视和认可,以此来为尚属非主流之列的理念和精神的现实感召力。新概念作文大赛为了挑战盘踞教育界已久的僵死的语文教育局面,为了践行“路漫漫其修远兮”的语文教育理想,也采用了上文所述的策略——给予获奖者以实际的特权。在第一届大赛的获奖者中,陈佳勇、宋静茹、王越、刘嘉俊等被北京大学录取;第二届的获奖者则被分别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提前录取。正在越来越多的获奖者通过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得实质收益的时候,正在越来越多的苦行学子对于这种新型评价制度中胜出的幸运儿心生艳羡的时候,韩寒却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自我发展之路——退学。1998年,正在新概念赋予韩寒的光环日渐闪耀的时候,他却因七门功课不及格而再度闯进了公众的视野。不及格、留级、退学——公众可以接受和谐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却无法接受如此不和谐的韩寒。因为前者为他们勾画出了一个中长期的理想规划,而后者却硬生生地直接挑战着在他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传统思维。

一时间,各级媒体争相报道这位放弃了大学、放弃了学校教育的怪才青年。对于求新求异的新闻媒体而言,韩寒恰恰符合了他们标新立异、追逐热点的职业习惯和报道需求。在传统媒体进行的第一轮议程设置的过程中,由于韩寒本人的话题性充分地满足了公众对于极具颠覆性新闻人物的信息需求,因此媒介议程很顺利地转化成为公众议程。在传统媒体时代,韩寒尚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意见领袖。在媒介舆论和公众舆论领域,在多数情况下他仅仅是话题性极强的报道对象和关注对象。

二.网络社区——群体传播夯实受众基础

在多数情况下,随着时代发展和舆论环境的变化,新闻人物在公众视野中保持长时间吸引力的较高程度关注度是很有难度的。一方面,多元化的社会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政治经济环境使得新的社会热点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进了信息开放程度的提高,信息量的激增成为信息时代到来最明显的标志。而 “出道于”传统媒体时代的韩寒之所以没有在新媒体所带来的信息洪流中被淹没,是因为新的舆论环境在凸显期个性的同时为其赢得一批忠实的拥趸者。这就为其在一定群体中树立意见领袖的地位奠定了受众基础,并且这种受众基础在网络社会所建立的特定群体规范和群体归属感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夯实。

网络社区,是指包括BBS/论坛、贴吧、公告栏、群组讨论、在线聊天、交友、个人空间、无线增值服务等形式在内的网上交流空间。网络社区以其特色鲜明主题吸引了知趣相同的访问者。目前在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著名的网络社区有成立于1999年的天涯论坛,千橡国际推出的SNS社交网站人人网,还有挂靠在各大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旗下的贴吧。这些网络社区极大地扩展了注册会员人际交往的空间范围,同时清晰的分类设置和目标人群定位使得群体传播在这里更易进行。 SNS社交网站的开创者FACEBOOK刚一开通就大为轰动,几个星期内,哈佛一半以上的大学部学生都登记加入会员,主动提供他们最私密的个人数据,如姓名、住址、兴趣爱好和照片等。很快,该网站就扩展到美国主要的大学校园,包括加拿大在内的整个北美地区的年轻人都对这个网站饶有兴趣。根据雅虎公司的估计,到2015年FACEBOOK在美国的注册用户会达到5250万,有60%的学生和年轻人都会使用该网站。网络社区为网民提供了一个展示个性和回归群体的综合性平台,兴趣相同的人在更为广阔的社交空间内找到了更符合其个性的群体归属。共同的特长爱好,共同的关注对象为千千万万素昧平生的网友搭建了新的交流平台。在传统媒体时代散落于各方的支持者被新的网络社区的群体传播方式召集到了一起。也许当周围鲜见兴趣相投的同类人的时候,他们在“沉默的螺旋”的作用下偃旗息鼓。一旦他们在开放的交流平台上看到了相同的见解,听到了志同道合的声音,他们就会成为特定舆论事件的推动力量。相对开放的舆论表达环境为人们寻求群体归属感提供了可能。

目前+852 31757931,百度韩寒贴吧有注册会员38937人;韩寒在新浪博客上的关注人气达到了184472 人次;在韩寒非官方网站(www.twocold.org)上,注册会员有36923人。在这里,他们关注韩寒的文学作品,关注韩寒的车手身份,追逐他的个性言论,维护他的偶像形象。“没人能否认韩寒的魅力。他能把赛车冠军,畅销书作家,盼你小子和即兴讽刺者等多重的角色结合,并能在种种诱惑面前保持警惕,况且他才27岁。” “韩寒粉丝的主力‘80后’迫切需要一个进出的青年成为自己的偶像,这个偶像的意义在于做自己想做而没敢做的事,做而没做成的事。” 极具吸引力的个人形象,极易受感染的受众群体,此二者一拍即合,韩寒作为公众人物在特定群体中的意见领袖地位由此确立。

“要翻墙,用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