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任志强的公司因为投标经济适用房未果,他不免义愤填膺,跑到媒体声讨起经适房来。为此,他发明了“任氏理论”,称保障性住房没有前途,“最后结果,很多保障房没人住。”

保障性住房没有住,这种可能在理论上并非没有。所以,他这么一嚷嚷,我马上洗耳恭听。但是,认真一听,马上又哭笑不得。以下是他给出的理由:“有些保障房距离市区远,有的配套不完善,更重要的是,这部分人离开了市区就没有就业和生产能力,他们在原来的胡同还可以卖茶叶蛋,但搬到郊区,什么都干不了,而且新的廉租房离学校太远,送孩子上学都没法送。”

哇!这和晋惠帝是否可以媲美了呢?人没有饭吃饿死了,皇帝老子搞不明白:“何不吃肉糜?”穷人无法住郊区的保障性住房,那么住哪里呢?按任老总的看法,难道应该住市中心的商品房吗?

任志强提出的问题,并非不是问题。如果把保障性住房都建在远郊,配套设施不完善,离学校太远,确实给居民带来了诸多不便。但是,对付办法不是停建保障性住房,而是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在城里建些保障性住房,完善保障性住房的配套设施等等。这难道不是更合情合理吗?

其实,穷人本来就属于市中心。在三十年前的北京,即使是在二环以内,也到处是所谓的穷人。他们挤在小胡同里,早晨起来到公路边的下水道处倒马桶。后来城市拆迁给“发展”让路,给开发商让路,把人家全轰赶到了郊区。市中心没有穷人的立锥之地了。二、三十年前有句话:“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谴责的是当时的“脑体倒挂”。现在看看,这正说明八十年代比现在更有生机。任志强似乎看不太起那些在胡同卖茶叶蛋的人,觉得这些人离开市区就无任何生产能力,似乎是寄生在城市。在这方面,我的老友刘心武见识就高得多。记得他闲聊时就针对这话说:“搞原子弹的当然比不上卖茶叶蛋的。卖茶叶蛋是什么?那是私营企业,是最有竞争力的东西。搞原子弹还不是吃皇粮的计划经济?”其实,我们当初要对这些小商小贩多些尊重,别把人家驱赶到远郊,不知道多少中小企业会从卖茶叶蛋的小买卖中发展起来。

再换个角度说,卖茶叶蛋的离开市区就不行,那么市区离开这些卖茶叶蛋的就能过得好吗?茶叶蛋的生意,总是由买卖双方维持的。卖的人走了,买的人吃什么?看看现在的北京,如果五环内的住房全都每平米三万以上,那么在五环内工作的售货员、交通警、教师、清洁工、司机、邮递员等等,等等,应该住到哪里呢?离开这些人,城市能够运转吗?如果这些人都住商品房,60多平米的标准,每平米三万以上就要到200万上下。那应该给这些人开多高的工资呢?

现在的保障性住房热,不是没有道理,而是硬道理。如果住房成本无法控制,工资成本也就无法控制,物价成本则更无法控制。在那种情况下,市中心随便一个售货员,至少也是半个大款才行,否则她或他就无法在城市立足。你要是每天都从年薪几十万的售货员手里买东西,看看你还能买得起什么?

中国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住房成本降不下来,整个经济的竞争力就会节节下降。别总担心人民币升值。房价上涨迟早会提高每个劳动力的成本。

 

“要翻墙,用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