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北京封闭隔离郊区民工聚居地的做法引发争议。学者认为,中国政府应当把精力放在改革户口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公民福利、促进区域发展平衡上,而不是制造更多的社会隔离。
原文:Beijing Journal - Migrant ‘Villages’ Within a City Ignite Debate
译文:纽约时报:争议四起的北京城中村 来源:《纽约时报》A8版 作者:HELEN GAO 发表时间:2010年10月4日 译者、校对:xiaolin
图:一位妇女走进北京大兴区的老三余村。杜斌(音)为《纽约时报》所摄。
这并不是北京第一次实验这种将农民工隔离开来的做法,只不过前几次的举措规模没有这么大而已。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的几周内,作为一个确保城市安全和整洁的行动的一部分,市政当局采取了类似的隔离措施,把建筑工地附近的民工宿舍封闭起来。市政府称之为“社区化管理”。
但专家们对此表示怀疑,他们质疑这种高墙内的生活对那些本来已经很边缘化或很贫困的民工们会产生什么样的长期效果。
虽然户口制度在过去的几十年内已经日益宽松,以利于劳动力融入城市,但这项政策依然有效地限制了许多农民工家庭永久定居城市,例如,对诸如公共教育这样的政府资助的公共服务的获取,依然被限制在一个人的出生地。一份市政立法机关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北京的“流动人口”已经超过了1000万,其中包括726万农民工。随着城市经济繁荣在建筑业和服务业领域产生了很多就业机会,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在过去的五年中,诸如寿宝庄这样的原有居民不到1000人的村庄,其居住人口出现爆炸性增长。大部分进城的农民工,都居住在当地居民建造的低矮平房,或者是在原有建筑外延伸搭建的棚屋内。
许多专家表示,政府不应当制造新的社会隔离,相反,应当集中精力加快推动税务改革,扩大廉价住房,将工厂进一步转移到内地,以此来降低农民工进城的压力,使之可以融入那些离他们家乡省份更近的卫星社会和城镇。
尽管社会争论很大,当地媒体对此也十分关注,但村民们却对这些横亘在他们之间的高墙似乎不怎么在意,他们更在乎的是那些日夜操劳的生计问题:找到能获得体面报酬的工作,能够承受得起的医疗服务和孩子的教育问题。
寿宝庄的一位担心报复而要求匿名的水果小贩说,自从隔离政策实施以来,他的顾客比以前少了,但他也认识到与保安比邻而居的好处。“他做他的事”,他说,“我卖我的水果。我们井水不犯河水”。
Edward Wong和Jonathan Ansfield对报道亦有贡献。
-
- 墙内看《译者》https://yyii.org
- 发送邮件到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订阅《译者》
- 使用Google Reader猛击 这里订阅《译者》;
-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CC协议2.5您可以自由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创作演绎本作品。惟须遵守下列条件: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来源 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