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享其势浩荡
——纪念文华图专90年
                                         刘洪波

  10月8日,武汉大学庆祝了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90周年诞辰。
  这在武汉显然未能成为一件大事,人们并不了解武昌文华图专是什么,又意味着什么。
  文华图专是中国最早的图书馆学教育机构,是武汉这座城市的历史荣耀的一部分。文华图专是一系列历史传奇的顶点,尽管它只是发生一个并不十分引人注目的专业领域,但这个领域却是近代化运动的重要部分,现代化社会的基本指征。

  在任何地方,图书馆学不是显学,图书馆也不可谓夺目的存在。它们是喧腾世界里寂静的角落,但它们又是喧腾世界得以安稳的基石,使我们对文明的积累和延续感到放心,使我们有一个随时能走进去平静心情的去所。
  古今中外,图书、阅读、图书馆总是与知识、精神与文明的兴衰相关的。从亚述的尼尼微,到文艺复兴的亚平宁;从工业革命时代的大英博物馆,到现代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馆的兴起,与文明的兴起相互呼应,并且成为一个文明具有生机与活力的证明。
  世界近代化强化了自由、平等、博爱等观念,公共空间在生长,民主社会在形成,与之相伴的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图书馆运动。图籍藏之王室和私家秘不示人,不再作为至上的藏书模式。西风东渐的过程中,公共图书馆运动在有着悠久藏书历史的中国勃兴。1904年,张之洞治理下的湖北、湖南率先成立了省图书馆;1910年清廷颁布《京师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明确规定,“图书馆之设,……以广征博采,供人济览为宗旨”。

  正是在《章程》颁行的这一年,武昌设立了另一种形式的公共图书馆——文华公书林。这不是政府主办的公共文化事业,而是文华书院(后成为文华中学和文华大学)向公众开放的图书馆,主持者是韦棣华女士,一个终身献给中国图书馆事业的美国人,所用款项来自于韦棣华的募集,其中包括美国政府的庚子退款。
  韦棣华的传奇始于1899年的中国旅行,她来看望在华任教的弟弟,却从此把自己根植于中国,直至1931年逝于武汉。此前她是美国的一名图书馆员,来华后在文华学校担任英语教师兼管图书馆,把学校图书馆办成了一个无需身份证明即可进入的全民阅读机构,完全体现公开、共享的图书馆精神。韦棣华还在武汉成立了流动图书馆,文华公书林派出人员在全国重要城市巡回演讲,倡导公共图书馆精神。韦棣华一度还是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国际代言人,曾代表中国倡导成立国际图书馆及目录学联合会,是15个发起国之一。
  图书馆在中国不断设立,而中国并没有一家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机构。韦棣华先后资助学生沈祖荣、胡庆生前往美国学习,他们学成回国后,韦棣华1920年创办文华图书科(9年后独立为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此为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起源,也是今日武汉大学作为中国信息管理学术第一重镇的源头。

  互联网时代,我们已经视信息共享、文献为用为理所当然。人们在信息的洪流之中,不患缺书可读,所患者在时间有限,每一分钟的下载,远远超过人的阅读能力。人们越来越放心地把记忆交给信息网络,Google、百度、电子检索、远程阅读、在线下载、原文数据库、数字图书馆……几乎满足着人们的一切所需。
  这是人类不断扩大信息自由交流所达到的新的水平,文字、书写、纸张、印刷术、出版革命、公共图书馆运动、新闻传播、媒介革命等等则是信息共享扩大化的历史路程。在每一个时代,信息公开共享的历程都是与具有时代特色的封闭心态与做法碰撞交战,并且势所必然地冲决了封闭行为。信息的拥有、阅读与创造,从少数人的特权变成每个人的权利不可阻挡,普遍的信息保守无论在心态上、物理上、技术上还是精神上都越来越难以为继。与趋势作战,毫无胜机!

  文华图专的90年,文华公书林以来的100年,回看中国公共图书馆对传统藏书楼的超越,那是信息开放、共享、公开的胜利;回看中国曾经发生过的图书之厄、信息之厄、文明之厄,确实不堪回首,但也终被证明信息文明不可扼杀。
  纪念文华图专90年,最可深思者,不在一所学校、一个专业教育之源泉,而在回顾公共图书馆精神及其体现的信息自由公开共享理念,与近代以来世界社会变迁、观念变迁的关系,并坚定一种信念:信息公享永远不可阻挡。

                                      20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