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教授周光礼的新书《中国博士质量调查》在武汉面世。该书通过调查披露了我国当前博士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统计显示,46%的博导同时指导的博士学生超过7名,最多的高达47名。近13%的博士生每月与导师交流不到1次,甚至还有3%的博士生反映未与导师交流过。

早在前年,我国教育部门就宣布,我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而根据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我国招收博士生6.19万人,在学博士生24.63万人,当年获得博士学位、毕业的学生4.87万。很显然,教育部门对这一教育成就是比较满意的,然而,上述的调查却表明,这第一博士生产地,产品质量很成问题,或者也可以说,这揭示了第一博士生产地是怎样炼成的。

但是,笔者并不认为这样的调查结果,能对博士教育的发展产生多大触动,即便有,也是“反触动”。据笔者所知,还有不少教育界人士,认为博士教育发展速度不够快,不够大胆,以上的调查,正可为进一步快速发展博士教育,提供“经验”。

按照现今教育发展的理念来看,加速发展博士教育,在国内有以下几个好处。

其一,可以缓解大学生的就业,把博士教育作为就业的蓄水池。近年来,大学生就业一年难胜一年,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有关教育人士沿用10年前扩招的思路——可以延缓高中毕业生就业三到四年,创造就业蓄水池——提出研究生扩招的办法,得到了教育部门的重视,并采纳。根据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14.45%,其中博士生增长10.35%。随着硕士研究生人数的增加、研究生就业难日益严峻,博士扩招,无疑是暂缓就业难的有效办法之一,比有的人士建议大学设立学士后学位,或者延长大学学制到五年,更管用,今后可以将大批学生,在进大学时就直接确定本硕博八年连读。如果博士毕业之后,还找不到工作,再扩大博士后规模。

其二,可以满足国人,尤其是官员、老板的读博需求,减少读博的交易成本,也避免受克莱登大学之骗。我国博士教育的规模,现在不可谓不大,但是,联系到不少官员、老板,居然要想方设法(包括出大笔资金)去读(购买)国外的野鸡大学博士文凭,何不在国内进一步开放博士教育呢?这笔流到国外的资金,可以流进国内大学不说,也避免了官员、老板的假学历、假文凭丑闻。而且,到2020年,我国有2亿大学生人口,其中,再有几百万博士学历人口,这是多么可观、可喜的教育成就啊。到时,所有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包括厨师、门卫,也有博士学位,绝对是人才济济。

其三,可以实现学校提高办学层次,创建研究型大学的“一流梦想”。办学要提高水平,只有本科是不行的,硕士点现在都被一些大学看不起,大家关注的是博士点——在我国大学对世界一流大学的理解中,博士生比例、有博士学历教师比例、由师生撰写的论文数是重要指标,发展博士教育,对于这三项指标来说,都是极为有利的:增加博士生、增加博士学历教师、要求每个博士生在读期间必须发表几篇论文——加快发展博士教育,让国内每个本科院校,都可以有一两个博士点,这可以让很多校领导做梦都要笑醒,在进行述职时,仅此一项,也就可以保证其过关——在过去10多年的我国大学办学实践中,多少大学不在努力升格、升层次,创建硕士点、博士点?不是通过这些来展示自己的光辉办学成就,纷纷以此宣布这是学校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

有人也许会对上述教育提出办学条件的质疑、办学质量的质疑、博士生就业前景的质疑、教育资源与受教育者资源浪费的质疑,这是把“博士教育”当真为“教育”所进行的天真质疑。在过去发展“博士教育”的过程中,谁把“教育”当真了呢?——如果当真,是绝对不可能出现一个博导同时带47位博士生,有学生居然从未和导师交流过的博士教育情景的。这不是“博士教育”,而是“博士学店”。

事实上,从上个世纪末,我国一批高校把办学定位为建设研究型大学之后,我国研究生教育就走上大胆地、不顾办学条件、办学质量的快速膨胀之路。对于发展研究生教育、博士教育,学校的用意并非培养多少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也不在乎培养的博士生究竟有怎样的国际竞争力、在什么岗位就业,而是获得好看的办学数据、办学政绩,至于攻读博士学位者,少数有学术梦想,可更多的则是为了混一张文凭,在功利的办学追求中,教育本身空心化。

我国博士教育要获得健康的发展,所追求的不应是上述“好处”,必须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上来,把教育真正当真。当然,实现这一过程,必须从教育制度、教育理念上进行全面的革新。http://user.qzone.qq.com/622007992/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