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5年起步,到成为今天中国的主流媒体,新闻网站无疑有着自己的辉煌,但另一面,它们似乎也有着自己摆脱不掉的“原罪”。“浅层次”、“快餐化”、“标题党”、“娱乐化”、“公信力差”……这些似乎成了网络新闻身上甩不掉的标签。

但是,解决这些问题,不能简单地在传统媒体的价值坐标上用旧有的框架来衡量网络新闻的优劣,设定它的发展目标,也不能完全遵循网络新闻现有的规程。 web2.0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传播环境的变革、受众需求的变革、市场格局的变革,这些变革都会导致作为媒体的网络的运行法则的变化。

相应的,网络新闻的质量提升,需要的是在思维、理念、目标、操作方法、业务模式等各个层面的升级换代。

这就需要关注网络信息传播的环境变化,在此前提下,认清新闻网站的价值与定位,调整新闻传播的理念、改革新闻传播的业务方式。

一、网络新闻2.0时代的环境特征

网络新闻之所以要走向2.0时代,是因为传播格局、技术平台、受众习惯等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1. 公民新闻成为专业媒体强大对手

公民新闻出现之初,还只是专业媒体的一种补充性力量,但是,当它逐渐深化时,我们可以看到,它已经成为了专业媒体的一个强大对手。

博客、微博等平台上的公民新闻对专业新闻网站的冲击,不仅在时效性、广泛性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新闻传播的理念方面。它在某种意义上也会成为一种参照,使受众对新闻网站的新闻传播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它也会影响到整个网络新闻传播的格局。

在这样的时代,新闻网站的竞争对手已经不完全是传统媒体。只有把公民新闻作为一个新的对手与参照系,才能更好地认识新闻网站的定位与职责,才能建立起新的网络新闻业务评判体系。

2. 多元平台冲击Web网站的单一模式

不久前,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利斯·安德森的一篇文章引起一些业内人士的关注。在这篇题为《万维网已死互联网万岁》的文章中,安德森谈到了苹果的“Application”(应用)等技术对Web(万维网)的冲击。尽管笔者并不认同这种冲击真的可以在近期摧毁Web应用模式,但是,有一点我与他有共鸣,那就是今天的互联网已经不是Web的一统天下。

自2004年以来,P2P、RSS、Widget、Application等,已经使互联网的应用平台越来越丰富,Web网站已不是互联网上惟一的信息阅读平台。

因此,网络新闻的传播平台,也必然走向多元。而不同平台,需要不同的形式与思维,对这些平台上新闻业务的评价,也需要有新的框架。尽管在内容质量上需要坚持新闻业一贯的标准,但在形式上,却需要采用一些新的评价指标,例如,界面的友好性、阅读的效率、再传播的便利性、个性化信息传播的实现程度、受众间互动的深度等。

3. 个人门户动摇大众门户地位

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曾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曾提出了《我的日报》(The Daily Me)的预测:“数字化的生活将改变新闻选择的经济模式,你不必再阅读别人心目中的新闻和别人认为值得占据版面的消息,你的兴趣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未来的界面代理人可以阅读地球上每一种报纸、每一家通讯社的消息,掌握所有广播电视的内容,然后把资料组合成个人化的摘要。这种报纸每天只制作一个独一无二的版本。”[1]

《我的日报》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个人门户”。今天的技术,正在使这样一种设想变成现实。传统的以门户网站为主体的“中心式”传播模式的地位,正在由于各种技术的影响而逐渐被削弱,“分布式”或者说“分裂式”的信息消费模式正在形成。在未来,越来越多的网民将会以某一个SNS或微博平台等为“个人门户”,将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信息、服务嵌入到这种个人门户中。这意味着,他们对于门户网站的直接访问会逐渐减少,这将对传统的新闻网站的现有模式形成挑战。

二、2.0时代新闻网站的价值所在

2.0时代最重要的冲击来自公民新闻,但这并不意味着专业媒体功能的削弱甚至专业媒体的消失。在公民新闻的语境下,专业新闻网站的价值将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专业媒体作为一种标杆,成为公民新闻的参照对象。

公民新闻在初期必然存在良莠不齐的局面,这甚至会使得人们无法判断新闻的真伪。在这样纷繁复杂的情况下,专业媒体的报道将成为人们判断公民新闻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全面性等的参照。

要完成这样一种标杆的任务,专业媒体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并且不断改革业务方式,以适应公民新闻时代新的传播需求。

即使如此,专业媒体也不能视公民新闻为自己的敌手,它也同样需要对公民新闻的价值进行挖掘,将公民新闻的能量导入到自己的系统中并实现它与自身能量的结合。

因此,专业媒体第二个方面的价值是成为公民新闻的组织者与协调者。以组织者的方式实现自身的另一种价值,也意味着新闻网站的思维与业务模式的调整。对公民新闻提供的信息、意见等进行辨识、整合的能力,将成为专业媒体的专业能力之一。

2.0时代另一个危机来自于“个性化”的信息消费对于作为大众媒体的新闻网站的冲击。

尽管信息消费的个性化是一个趋势,但过分个性化的服务,会削弱网络作为大众媒体进行社会整合的功能,人们沉浸在个人的世界里,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他们对于整体环境的感知与判断能力下降。因此,单纯强调网络服务的个性化也是不可取的。尼葛洛庞帝虽然认为《我的日报》是一种理想,但他同时认为未来仍然需要《我们的日报》(The Daily Us)。

新闻网站在未来的一个重要价值,是传递社会的公共信息与公共价值,成为个体间连接的纽带,成为整合社会的重要力量。

因此,新闻网站在推动信息传播的个性化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增强自己在公共信息传播与社会整合方面的能力。也就是说新闻网站要同时向“小众”与“大众”两个方向推进,而不仅仅是变得越来越“小众”。

三、网络新闻2.0时代的几个扩展

面对新的环境变化,网络媒体要提升自己的层次,实现自己的价值,需要在观念上实现转变,需要为自己设定新的目标与追求。以下几个方面的扩展也许对未来网络新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从“快新闻”到“深新闻”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竞争最早的杀手锏之一,是它的快速。而网络新闻1.0时代的业务模式,具有“快餐化”的特点。两种“快”,都是网络新闻的特色,也是1.0时代网络新闻的法宝。

另一方面,对于网络新闻,人们已有了一种成见,那就是,它与“深度”无缘。采访权的限制,网络新闻的表现形式,以及网民的需求等几方面的因素,的确使网络新闻在其发展早期,比起传统媒体的新闻来说,更多地表现出它们在速度与丰富度方面的优势,而不是深度方面的优势。但是把网络新闻理所当然而且永恒地等同于浅新闻,看成深度新闻的对立面,也是片面的。

网络新闻2.0时代,首先要完成的就是从快新闻向深新闻的扩展。其理由是多方面的:

其一,在公民新闻发展的时代,这种“快新闻”会受到致命的冲击。专业新闻网站的触角有限,而网民无所不在,他们在第一现场抢发的第一手新闻,往往会快于专业网站。而借助博客、微博等平台,这些新闻会形成强大的多点直播、多元评论、病毒式传播的效果。这将抑制新闻网站的传统优势。

其二,在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自动整合的新闻、RSS订阅新闻、Widget整合新闻多种技术的影响下,新闻网站的简单整合新闻模式的价值,也会受到削弱。

其三,网络媒体要保持其主流媒体的地位,需要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而深度是它的一个方向。

当然,完成这种从“快新闻”向“深新闻”的转变,需要网络新闻从业者完成思维上的转变:

报纸的深度报道,往往是靠一个或几个记者的深入采访,靠他们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挖掘,来完成报道的深度。但是,在目前网络媒体并没有获得充分的采访权的情况下,过多搬用报纸的深度报道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

网络新闻的深新闻,是建立在它的多来源资源上的,尽管有时从个体上看,这些资源是浅层次的、碎片化的。但一个人在某一角度上的观察与思考,并不见得比不同人站在不同角度与层次上的碎片化信息与碎片化思考更深刻,哪怕前者是一块“巨石”,而后者只是很多的碎片,但这些碎片之间的关联如果能被新闻编辑找到,当它们真正被拼成一幅完整的图景时,它们对于一个事物在更广泛范围、更长时间跨度上的反映,同样也能产生深度。

因此,网络新闻的“深”,是通过对多源信息的关系的挖掘、结构化的整合来实现对新闻的全面展现、深层解读。

网络新闻的“深”,也不仅仅靠新闻网站的力量。如果能形成有效的机制激发网民的力量,那么网民将成为“深新闻”的重要基础。

2. 从大而全门户新闻模式到精而深频道新闻模式

前文指出,由于个性化门户的出现,大而全的门户网站的影响力将受到削弱。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网络新闻模式,以网站内容的全面为追求目标,那么,网站的投入与产出将越来越不成正比。

用户的个性化信息消费,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网站提供的新闻内容,但是,由于他们可以用RSS、Widget等方式来订阅他们感兴趣的某个方面的内容,因此,新闻网站之间的竞争重心,将逐渐从门户级别转移到频道级别。那些有特色的、高质量的专业频道内容,将更能占领用户的订阅频道。门户网站需要通过精品频道的建设,实现自己的内容在未来的个人门户以及多平台上的嵌入与重组。

3. 从纯内容产品到“内容+关系”产品

尽管网络媒体大多仍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口号,但我们也看到,在网络中,人与内容的关系往往是不稳定的。有时反倒是形式(例如界面风格、用户体验)对人们在网络中的行为方式产生较强的制约作用。所以用户体验常常比内容更能成为人们依赖某一产品的理由。

此外,网民之间的关系、网民与网站的关系等,也常常是影响人们选择包括新闻在内的内容产品的重要依据。

因此,仅仅把眼光盯在内容产品上,而忽略了它背后的支持力量——“关系”,那么,再好的内容也可能会锁在深闺,再多的资源也犹如锦衣夜行。在经营好新闻内容产品的同时,开拓有利于加强用户与网站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的产品,才能使网络媒体在2.0时代找到制胜的武器。

四、网络新闻2.0的业务提升方向

基于对新的环境、新的定位的认识,在观念转变的基础上,网络新闻2.0时代,也许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实现突破:

1. 结构化新闻的强化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网络新闻的进一步有序整合,都是必然的发展方向。“结构化”,是提高网络新闻整合水平的手段。

结构化的含义是,挖掘信息间的关系,通过栏目的设置、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版面的安排等手段来体现信息的内在关联,体现编辑对新闻的解读。

从日常新闻处理层面看,网络新闻的加工应该进一步实现“单元化”,也就是围绕一个特定的新闻主题,用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信息和手段等共同组成一个小的相对封闭的稿件集合。它不是现在常见的稿件之后的“相关新闻”。“相关新闻”大多只是关键字匹配,而报道单元的形成,需要编辑对新闻事件发展路径中的其他新闻有更全面的了解,并有意识地将它们组织在一起,更完整、清晰地展现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发展的进程,增强新闻报道的深度,提高受众参与新闻报道的能力。在这方面,新华网的一些探索,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而从新闻专题层面看,除了网站常见的由“海量”信息简单聚合形成的专题外,用编辑思想的统领来进行内容的筛选与有序组织的“结构化”专题也需要进一步开掘。搜狐的“点击今日”、网易的“另一面”、腾讯的“今日话题”等栏目,在这方面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尽管目前这类专题的水平还参差不齐,但是,在这个方向上的探索,有益于网络新闻逐步找到自己独有的“深新闻”方式。

结构化新闻,也有助于新闻品牌的形成,使网站在未来的竞争中,以及在作为公民新闻的参照对象时,形成自己的优势。

2. 多媒体新闻的发展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在多媒体内容的整合上,有自己的独有优势,网页、Flash动画、电子杂志等,都是很好的整合工具。

尽管中国的新闻网站也重视多媒体新闻,但是,目前在很多网站,所谓多媒体新闻实质上是多种形式信息的“单媒体”运用,各种形式的信息被分布在不同的频道中,文字、图片、视频等频道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机配合,多种手段浑然一体形成综合优势的多媒体报道精品更是有限。

而在美国,多媒体的有机结合,一直被认为是网络新闻的一个重要特性,在美国“网络新闻协会”主办的“网络新闻奖”(Online Journalism Awards)以及美国报业协会主办的“数字前沿奖”(Digital Edge Awards)中,多媒体新闻都是重要的奖项。而他们对多媒体新闻质量的评判,不仅是采用了多少种媒体手段,更重要的在于这些手段之间的配合程度,以及多媒体结合对于新闻传播效果的提升能力等。

以多元的感官方式来报道新闻,让受众全方位感受新闻,是多媒体新闻的目标。尽管多媒体新闻运用不得当时,会产生形式大于内容的结果,但是,在这个方向上的探索,仍然是不能放弃的。

3. 维基式新闻的开掘

维基应用在中国的普及一直比较慢,有影响力的自发性维基项目更是不多,但是百度百科、互动百科等维基应用,还是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网络应用中。

维基的思想核心,在于“大规模协作”。协作不仅可以体现在科研项目、知识分享中,也可以体现在新闻报道中。

将专业媒体力量与公民新闻力量整合起来,将碎片化的线索、点滴的事实放到社会的背景下、现实的情境中拼贴、还原,都需要相应的业务模式。除了结构化新闻之外,维基式协作也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与结构化新闻相同的是,维基式新闻的目标,也是丰富新闻报道的内容,挖掘新闻之间的内在关联,梳理新闻之间的逻辑,拓展新闻的角度与深度。但不同的地方在于,在维基式新闻中,新闻内容的主要生产者是网民。网络编辑的作用更多的在于搭建框架,制定规则。正如学者高钢所指出,维基新闻等公民新闻形态形成的关键是大规模协作的组织,媒体需要设计协作的形式、规则和进程,全面协调资源,开掘以技术为其基础支撑的网际能量,以完成信息收集、信息编辑、信息整合、信息发布、信息运用的全程管理。[2]《中国新闻周刊》网站在整合公民记者力量完成新闻报道方面,曾经做出了一定的探索。但成熟的维基式新闻,还需要更多网站的努力。

总体来看,网络新闻正处在一个转折时期,这个时期,新闻网站需要全面调整自己的思维、观念与业务形式,才能实现网络新闻的一次新飞跃。

[1] [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181页,海南出版社, 1997年。

[2] 高钢:《谁是未来新闻的报道者——维基技术的本质及影响》,载《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