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定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将审议“十二五”规划的建议稿,并于明年3月提交至全国人大审批通过。

据新华网报道,著名政治学者、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预料,这届五中全会将拉开新中国第三个30年的改革大幕,而除了在经济领域,改革的重点将很可能主要发生在社会政治领域。

俞可平表示,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党和政府正在解放思想,努力通过构建以民主和法治为特点的治理改革,推进“善政”体系建设,进一步趋向“善治”。

“善治”就是良好的治理,是政府与公民对社会的合作管理。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在中国,治理改革是政治改革的重要内容,治理体制也是政治体制的重要内容。”俞可平说,“中国政府只有通过不断进行自身的改革创新才能先实现‘善政’并进而达到‘善治’。”

俞可平预料,十二五期间,旨在实现“善政”、趋向“善治”的政府自身治理改革创新的重点将在五大方面深入展开: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透明政府、廉洁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需要完善法律体系,提高立法质量,严格依法行政,加强合法性审查。

建设责任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责任,主动尽责、严格问责,积极回应公民诉求。

建设服务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制,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优质的公共品。

建设透明政府,需要进一步推动政务公开,让公众更好地了解政府运行、更广泛地参与政府管理、更直接地监督政府行为。

建设廉洁政府,需要进一步建立科学的分权、制约和监督机制,严厉惩处腐败,逐步实现对官员腐败的“零容忍体制”。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汪玉凯说:“无疑,十二五规划将在中国政府‘善治’之路上迈出重要一步。‘善治’是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它是中共长期执政的重要保障。”

不过,俞可平指出,“推行五个方面的改革和建设,仅靠政府自身的改革创新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持续深化。没有良好的政治体制环境,‘善政’和‘善治’都难以实现。”

新华网报道指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中国必须妥善解决公平正义、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社会稳定、官员廉洁等一系列严峻问题。

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到3.32:1,教育、医疗、文化、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不均的问题也很突出。

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社会学者孙立平曾用“失衡”、“溃败”等词来分析描述当今的中国社会。他在《南方周末》撰文指出,“未来十年最值得担忧的是可能的社会溃败,即社会肌体的细胞坏死与机能失效”。

他认为,造成社会衰败的根本原因是权贵市场经济的形成。“在某些人那里,市场的出现使得权力有了更大的行使机会和场所;市场是权力在当中起作用的市场,权力是在市场当中行使的权力;而且,权力因为市场化而有了更大的行使机会和场所,卖出了好价格”。

政治分析家认为,日益增大的稳定压力和维稳成本将迫使中国各级政府稳步提升“善治”能力。

俞可平说:“今后,中国各级政府要更新维稳理念,努力实现‘以堵为主’的静态稳定向‘以疏为主’的动态稳定转变,因为公众不可能长时间承担高昂的维稳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