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骂战,是2010年中国互联网围观盛宴中不可缺少的一道主菜。而由沪上艺人周立波引发的网络骂战,则算得上其中最为可口的佳肴。这边厢,上海市民十万之众前往胶州路火灾现场,悼念无辜的死难者;那边厢,周立波却不失时机地借助微博,以他独有的“上海腔调”哗众取宠,向强权狂露媚态,大献殷勤,随即招来批评狂潮,以及花团锦簇的讥嘲和斥骂。一个本可以通过道歉、说明、解释甚至沉默或许即可化解的事端,因周立波不悟反迷,负隅顽抗而急转直下。本年度最具观赏性的网络骂战就此拉开帷幕。

 

这场网络骂战,紧接着因周立波“网络是泄‘私粪’的‘公共厕所’”,“政府听信网络民意无异于自宫”等反击论调而白热化。战事卷入了方舟子、孔庆东、郭德纲、冯小刚等各色名流;战火由微博而博客、论坛,一路燎原到传统媒体,席卷中文互联网。骂战烽烟才起之际,周立波拗着胜算在握、不妨死磕的造型,扬言“谁骂我我骂谁”,咄咄逼人。结果却因周立波眼见败象毕露而鸣锣收兵、主动退出微博、转移战场而告一段落。

 

网络骂战并非独此一例,也不是新生事物。最早的网络骂战,出现在论坛,继而散见于聊天室、博客以及新闻的跟帖中。通观互联网的发展历程。网络骂战无疑是最给力的景观之一,也是最能体现互联网的功用活力的部分。许多重要的公共事件和议题,都是通过网络骂战得以广泛传播而被公众知悉和了解。

 

骂战也并非网络独有,而是一种普遍的人类的现象,源远流长。骂战一般发生在和平失衡的尖峰时刻,主要功能是打击对手、折损其尊严以致胜,附带有发泄怒气,散布威胁,宣示主张,消除恐惧,抱团取暖的效用。

 

三人为众,众人参与的群骂,即可称为骂战。虽说文明从不鼓励骂战,但骂战虽然粗野不文,却也未必那么鄙俗不堪,而是可以登入大雅之堂,至少在三国传说中如此。祢衡孤身一人在剑戟林立中裸身击鼓骂曹,惊心动魄;诸葛亮以一己之力轻摇羽扇舌战群儒,痛快淋漓,均是例证。

 

相较于以理性为基石,凭智慧和见识争先,并能保持翩翩风度的争论激辩,骂战键入了更多的非理性成分,滥情和煽情四处可见,谩骂、辱骂和人身攻击出没其间,刺耳而炫目:妙语警句和脏话荤词齐飞,据理力争共胡搅蛮缠一色,正是骂战精彩纷呈生猛鲜活之处,也是骂战饱受正人君子和文明主旋律诟病的负面。不过,比起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战争;饿殍遍地、万户萧疏的人祸;以及拳脚相加、鼻青脸肿的群殴;骂战的非暴力更文明显而易见。从触及皮肉而非触及灵魂的角度稍加辨析不难发现,“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一人类战争的高级信条,充其量不过是泼妇骂街一直在践行的底线原则罢了。换言之,某些气愤难抑的网友在大庭广众之下撒泼打滚的粗口骂街,再怎么不堪也好过周立波之流招摇过市的卖春站街,更别说他还要令人侧目地躬身献上菊花。

 

按照时下流行的辩证之道,天下万事万物,都不是一把单刃的菜刀,而是一柄双刃的利剑,或者说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若确乎如此,则网络骂战也不例外。即便骂战具有不可逆的必然性,而且骂得有理、骂得精彩,依然不值得推崇鼓励。事实证明,哪怕是丧心病狂的战争贩子,也不敢公然声称战争就是目的。显而易见,如果真把真理越辩越明当回事,就该清楚只顾快意恩仇而口不择言地谩骂乱骂,并无助于澄清事实和发掘真相,更遑论达到明辨是和非维护公众利益的目的了。倒是一味呈口舌之能,难免会阻滞沟通交流,妨碍问题解决,损害公序良俗。故而擅长化文字为投枪匕首,而常遭偏狭刻薄指责的鲁迅也宣称“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互联网的诞生,为公众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个人意愿的表达和公众意见的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公众通过网络,通过对话交流、聚众围观,辅之以线上呼吁和线下行动,精神和物质的需求获得了空前的满足,并因此获得知识增量,促使智慧长进,大大有益于社会进步——这正是互联网不但是信息平台,而且是公共空间的价值所在。

 

以上论断在中文互联网上尤为突出,乐观者认为,在网络外的公民社会建设尚待时日之时,网络公民社会已经初见雏形,中国网民正通过行使公民权利,志愿参与公众事务,呈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公民精神。诸多网络事件,以及“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的乐观说法不胫而走都是明证。

 

特别是在微博兴起之后,网络意见表达和交流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百余字的字数限制让话语权空前平等,在微博上,精英名流长篇大论顿时失灵,灌水和刷屏不再有效。信息传播提速,大大扩展了信息覆盖面和影响力。话语权的平等,有效地消解了笼罩在名流精英身上的光环:他们一旦开口,立即就将自身置身网络的显微镜以及网友的睽睽众目之下,几乎无所遁形。网络骂战也因此在规模、激烈程度以及时间上发生了急剧的改变。

 

周立波就是微博时代网络骂战典型的一例:他利用喝咖啡贩卖品味,靠解构上海的刻板印象投机取巧,在舞台上长于抖机灵,扮智慧,极为成功。却在网络骂战中暴露了他极度缺乏表达能力和沟通常识而一败涂地。

 

具体而言,周立波似乎始终没弄明白,依据他的“网络公厕”论和“自宫”说,可以轻易推论:他混迹于网络,且热衷于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不是也粪坑里觅食的苍蝇或蛆虫?其次,向权势者进言称听信网络民意相当于自宫,正是皇帝不急太监急的上海清口版,一个为名利乞怜,不惜主动自宫,却让旁观者蛋痛的阉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民数量增长的过程,恰恰也是一个意见多元化,而交流沟通水平更为社会化和通俗化的过程。即便是在互联网用户相对小众精英的时代,在论坛、聊天室和博客上,既有高质量的板砖和互掐相伴,也不乏谩骂、人身攻击以及灌水、刷票等低级现象,更遑论有4.2亿网民的微博时代的互联网了。

 

正如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只要互联网还在,网络骂战非但不会绝迹,还会不断演进和发展。2009年,雅虎CEO卡罗尔·巴茨(Carol Bartz)就试图将骂战引进经营,重树雅虎品牌,称之为“咒骂营销”。她曾经粗口责骂互联网分析师和记者,并号召属下:“我期望每位雅虎员工都要充分咒骂,不仅是在办公室,而且在是在和客户及合作伙伴的会议上。”只是在围观者眼中,这更像是一种恶意的攻击,或者失败者的挣扎。

 

但是,叫骂或许可以逞一时之快,本质无济于事,更可能损人害己也是不争的事实。维基类网站香港网络大典如此定义网络骂战:网络骂战是网络社群中的人身攻击和粗口讨论。骂战双方没有理性,不讲规则,以令对方蒙羞为目的。在多数情况下,骂战并不能说服人达成共识或者解决问题,反而会加深误解和仇恨。

 

而早在twitter发轫之初,就有网友针对网络争辩的非理性现象,呼吁重视和建立对话规则,并引进推荐了1989年捷克公共知识分子哈维尔等在布拉格成立“公民论坛”时制定和倡导的8条《对话规则》:1.对话的目的是寻求真理,不是为了斗争。2.不做人身攻击。   3.保持主题。4.辩论时要用证据。5.不要坚持错误不改。6.要分清对话与只准自己讲话的区别。   7.对话要有记录。8.尽量理解对方。

 

由此可见,文明有效的对话,智慧迸发的交锋,对双方都有增益的意见表达,必须保持冷静理性,必须遵守对话规则,摒弃恶言脏话,杜绝人身攻击。任何网民只要认同并领会这些原则,并在个人意见表达中身体力行,无疑就可以轻松地在唾沫横飞的网络骂战中独善其身,踏上从网民通向公民的坦途,在网络骂战中练就金刚不坏之身、茁壮成长。

Behind the Great Firewall? Click here to create a Psipho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