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民意

政见|网络推动政府回应民意?

 近十余年来,“网络中国”蔚然成风。网民数量2001年只占总人口3%,如今早已成倍递增,并打破原本地区差异,改变了中国面貌。 互联网的崛起和普及让民众更容易发声,极大刺激社会多元化发展。如今,民众凭借网络能更有效地串联和行动。这种状况也推动政府的“响应力”发生巨大变化。 在一份即将刊登在《当代中国》杂志的学术研究中,学者根据中国省级政府财政支出结构评估政府响应力。研究发现,互联网用户和手机用户占比较高的省份,财政资金投入公共教育和医疗卫生的比例更多,投入固定资产的比例则显著降低。 这种情形是否说明信息技术让支出更符合民意呢? 互联网、集体行动威胁与政府响应 威权体制下,政府是否回应民意,取决于民众对政府的压力。一旦民众联合行动并向政府施压,政府就会做回应。当“维稳压倒一切”时,地方官员不敢丝毫懈怠,当然会全力稳定社会秩序。 民众是否愿意采取集体行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人是否同样行动。参与人数达到一定阈值时,法不责众的心理占上风,参与行动的收益大于成本,自然促成集体行动。 传统媒体时代,传播途径往往受官方操控,无法真实反映民众诉求,导致民众很难串联并达到触发集体行动所需人数。政府只需震慑少数“挑头者”,不需要回应民众诉求。 互联网时代,民众表达意愿成本降低,预测他人行动意愿变得更容易,提高集体行动的可能性。另外,越来越多的民众通过计算机或智能手机在网络上获取和分享信息,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愚民政策”难以为继,政府不得不从政策上提高对民意的响应力。 无论线上线下,互联网推动集体行动的作用巨大。互联网既可以动员民众上街游行,也可以搅动微博、制造话题。集体行动障碍在信息技术面前更易逾越,群体性事件也更易爆发。 出于忌惮,政府为规避社会冲突会回应民众诉求。同时,政府还必须提前满足民众诉求,用“预防性策略”避免事态恶化到不可收场的地步。换句话说,民众甚至不需实际动作,仅凭互联网营造的集体行动潜力,就足以威慑政府。 互联网普及的政治影响 为进一步验证上述推理,学者采用中国各省2001年至2010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学者认为,财政支出结构能够反映政府回应民意的程度。在重大工程投资方面,政府自由裁量权较大,可能滋生腐败,并在项目选址和设计等阶段满足主管官员的个人偏好;而在教育、卫生等社会服务方面,受益人并非个人,贪腐可能性相对低,更符合一般民众诉求。 在这项研究中,学者用网民占总人口的比例衡量互联网“渗透率”。由于智能手机的便捷性和低成本,学者同时引入网民中手机用户的比例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互联网“渗透率”每增加10%,省级政府建设支出占比减少3.6%,公共教育和医疗卫生支出比例各增加约1%;手机普及率每增加10%,政府建设支出占比减少2.3%,公共教育和医疗卫生的支出占比分别增加0.57%和0.63%。 这一结果同时综合考虑了人均GDP、教育程度和识字率、通信基础设施水平、高速公路网密度、土地面积、人口密度、人口老龄化率等因素。 两相对照,学者没有发现传统印刷媒体对政府响应力存在显著影响,也就是说它们无法向互联网那样推动集体行动。技术怀疑论者认为,政府部门管制互联网、网络运营商自我审查的现状使多数网络讨论被“和谐”,无法促成集体行动。不过,这项研究结果却支持技术乐观论的观点,即互联网的确会动员民众并产生持久的政治意涵,推动政府治理改善和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Minard, P. (2015). Does ICT Diffusion increase government responsiveness in autocracies

阅读更多

南桥:做人归不归老师管?

人大历史学院研究生郝相郝由于在微信圈的发言,被导师发公开信断绝关系,在网上吵炸锅了。老师做得不合理的地方,是应该意识到师生地位并不平等,学生处在弱势地位。这种权力的不均,使得和学生互相加好友的做法不一定妥当。我周围很多美国老师,不愿意接受学生在Facebook上发出的朋友邀请,以避嫌疑。 另外,老师也应该私下解决这种问题,不要发公开信,把学生逼到无路可走。 但是除此之外,我个人认为学生不妥当的地方居多。这事但愿最终有妥善解决。但在目前,该事件把很多问题暴露到了我们面前。这位学生,以及其他的学生,应该在这些问题上吸取教训: 微信朋友圈是不是“私人领域”? 不完全是。泰坦尼克号的船舱相互封闭,最终还是沉了,何况链接四通八达的朋友圈。再者,人不能老想着“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在某些场合说话负责任,在某些场合说话不负责。对内对外的原则一致,才应该是我们的追求。当面做人背后做鬼的做法,私人场合一套公开场合一套的两面派做法,不值得提倡。 学生有无权利表达对同系老师的反感? 这位同学大骂本系老师垃圾,真不知如何能说出来?师道尊严姑且就不说了,自己如果坚持认为本系老师这么烂,理应设法转学或者退学,不能长期纠结着,且骂且珍惜。这么做非常错乱,至少也是没有品位的表现。 做一个守望者对不对? 这个学生是不是因为说了真话,劝人不要来本系报考,而遭到报复?问题或许没有这么简单。在美国研究生由于担任助教、助研等职位,往往被老师视为同事。作为一个组织的一员,你要么认同其价值观,要么建设性地去改进它,要是始终不能认同,则离开它,不能反过来糟蹋它的声誉,至少这是我的看法。在企业,在很多其他的组织里,游戏都是这么玩的。 为什么支持老师的人这次这么多? 值得网络研究者注意的是,这次人们没有一边倒去支持这位学生。我觉得郝同学误判了网络的形势。记得韩寒大骂白烨的时候,很多韩粉劝白老先生“谁请你上网来的”?貌似网络就是属于这一伙人的。结果白老先生真是愤而退出,小屁孩们大获全胜,梦想成真。时隔多年,情况已经大为变化,总体上说,网民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强了,不再屈从于几个网络红人的舆论暴力。网络越来越容易使用,或许导师们玩得比学生还精,尤其是微信这种传播迅速且门槛低的东西。孙老师这次利用网络民意的能力不比小年轻差。 做学问不要管做人吗? 和“朋友圈”不是密封的铁桶一样,“学术”和“关系”也不是泾渭分明。一个人要想求学,却不想和老师搞好关系(不是那种不正当的关系,而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我看来是匪夷所思的事。学生看了一本书觉得好,赞且赞好了。人若赞一个人,就充分去赞,没有人去拦阻,没有必要把另外一个人踩下去才能证明另外一个人的高明。莫要觉得自己看了点书,有了底气,可以骂师辈垃圾,这种自以为是的人,若不反省,在学术上恐怕也非可造之材。诚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是这位老师已经试图纠正,甚至决定约谈,照说响鼓不用重敲,该收敛自己的狂妄自大,但对方充耳不闻,我行我素,也就难怪其老师震怒了。或许做人不归老师管,但若等到老师来耐心修理,恐怕已经晚了。

阅读更多

天涯论坛|兔粉和自干五是中国社会最大的危害!

由于一次偶然的朋友介绍,楼主进了一个军事群,一开始楼主满怀热情的和群友们聊天,但不久之后就完全受不了这群天天把兔子长兔子短挂在嘴边的家伙。我最近却着着实实被这个群体恶心到了! 聊军事的时候还好,一旦群里扯到国内,这帮人的思维就让我无法理解了。在他们眼里,兔子(注:党国的意思)啥都是对的,哪怕你现在看到的不对的方面,在其背后也肯定藏有它对的理由,这才是所谓的韬光养晦、深谋远虑(汗,这什么逻辑) 兔子粉们最反感有人聊民主的话题(他们蔑称之为 皿煮...

阅读更多

豆瓣|被遗忘音符:“工业党”的幼稚情怀

据某些人说,天朝热心政治的人,分为两类,一类叫做“工业党”,一类叫做“情怀党”(参见这里)。又据说,工业党对国家的贡献是最大的,情怀党,无论左右都只是热衷于打嘴炮争论主义的二逼,只能扰乱中国这艘伟大航...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