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辛卯年农历春节前的一天,北方天晴,很冷,南方下雪,也很冷。

候鸟一样的人群正怀揣着对温暖的向往,往家的方向迁徙。层层叠叠的影子交织成纵横的阡陌穿过地图,一年一度的春运还在困扰中国。

这东方的土地上,户籍制度构陷的城乡二元结构,依旧如故。有人说车票调价可以消除等待,也有人说飞机私车可以替代,然而熙熙攘攘的火车站里,每一张买不到车票后失望的脸,都是见证,都在诉说,那冰封的“自由迁徙权”何时迎来春天?我们想知道答案。

2010年四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9.8%,全年增长10.3%。12月CPI为4.6%,较11月5.1%的高位有所回落。一方面涨势喜人,一方面通胀缓和,经济形势看来很不错。

经济奇迹、北京共识、中国模式,溢美之词,一时纷至沓来。

但贫富差距扩大、环境污染严重、民生保障乏力,令亮丽的图景顿生阴影。上海静安大火毁了百户安居梦,新疆智障奴工引来辛酸泪千行。虚妄的赞美并不可靠,实际的人权更需关心。

作为人,作为普通人,作为普通的中国人,安全与尊严的底线怎样才能坚守住?我们想知道答案。

已经听惯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却依然远如天籁。农民工收入增长远远低于GDP的增速,大批劳动者成了经济增长的局外人,未能分享他们亲自参与创造的果实。

他们进城打工,他们起早摸黑,他们风餐露宿,但他们依旧是城市的过客。城里的月光再明亮,水泥森林里还是一片漆黑,房价日益高涨,物价伴着通胀,收入却不见涨,这是无名者的生活,从城市边缘处窘迫地回往老家。

成都已宣布率先打破城乡之间的转移障碍,但北京仍未能给出77元的“廉租房到底有多少,去哪里寻找”的答案。这么多年的城市化,何以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处?我们想知道答案。

地方政府追逐GDP的热忱一如既往,于是更多人的土地被征用,他们的房子被拆迁,他们的不满被压制,他们的故乡终究成了想象,而他们的补偿总是不公,他们的呼声很少有人倾听。

为什么他们不能获得公正补偿?为什么他们无法讨价还价?那属于他们的“财产权”何时才能真正落实?我们想知道答案。

中国在纽约时报广场和CNN推出了国家形象大片,明星们代表中国时姿态万千,而普通人的生活都在镜头外边,默默无声任岁月变迁。

中国在国际舞台的角色日显重要。人们也更期望对外展示的中国形象,更能反映日常生活的中国面貌。

GDP维持高速增长,国际上赞誉日渐增多。但一个积极的人,一个付出努力的人,一个对中国未来乐观的人,都会同意更要从人的自由是不是扩展来看待经济发展。
追求自由是人的本能。自由本身就是价值所在,就是自我充足,无须任何附加条件。经济改革上的成绩不能掩盖社会管理的低效。

更重要的是,如果GDP的增长是靠限制自由、诋毁尊严、破坏产权、与民争利来获得,那么这样的增长必定不可持续。

要以自由看发展,就必须继续坚持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强化社会领域的法治公平,并适时启动政治领域的体制改革。

“继续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这是胡锦涛主席访美之际的宣言;“风雨无阻,至死方休”,这是温家宝总理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声。

这是值得坚守的目标,这是亟待实现的理想,这是需要推进的变革。

选择在每一人的手里。让我们怀揣着温暖的希望,一起选择中国的未来。

本文见《财经》杂志 2011年第03期 出版日期2011年0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