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拉:http://globe.asahi.com/feature/110124/01_1.html

“80后”,改变中国的新力量

翻译/画眉非为卿

了解市场经济的2亿2千万人

在中国,出生于80年代的这群被称作”80后”的年轻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这个群体,大约有2亿2千万人。他们自我,但却积极,探寻这群”80后”的真实面貌,或许可以洞见未来中国的变化,及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注:笔者父亲为日本人,母亲为中国人,生于82年,5年的记者从业经验。)

3个同级生的今天

[Part 1]  ”生于这个时代的幸运”

高楼林立的上海。2010年12月,某个周末,我(今村)正在等待着我在中国留学时的同学亭亭(昵称,28岁)的到来。在我们约定的时间过去了30分钟后。戴着一付墨镜,身着热裤、黑丝袜,脚踩一双金色的高跟鞋的亭亭出现在了我的面前。

“今天傍晚我要飞内蒙古(自治区)。中午饭就让我来请吧。我们可以边吃边聊”。白色的夹克把她红色的Prada皮包映衬得格外显眼。我却忽然想起了她大学时经常一身运动衫、帆布包的装扮。

我在北京生活的这10年间里,有4年时间是在北大经济学院度过的。这期间我接触到了许多的”80后”,这也萌生了我决定以他们为对象进行采访的念头。

毕业后,我进入了日本新闻社工作,而亭亭则任职于在中国的某欧美金融机构。

在一家可以看到上海市内景观的餐厅里我一边吃着小笼包,一边向亭亭询问着她收入情况。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她每个月的薪水有6000美元。时间过去了5年,”那么现在呢?””现在的年薪是23万”。

“是港币吗?”当我听到这个数字时,我脱口而出。”是美元。加上奖金后大概有50万美元”她回答到。

20多岁的年轻人年收入就有6000万日元!亭亭一边注视着iPhone不断传来的简讯,一边对感到吃惊的我说”在中国生于这个时代是件多么幸运的事”。

在我们踏入这个社会还不足5年的时间里,中国已经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刚开始工作没多长时间,她坦言”在3年内完全失去了信心打算辞职”。然而在这之后,中国经济逐年持续增长。在大城市负责为企业融资、企业上市提供业务支持,在香港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广东话的她得到了公司的重用。

“几乎全球的商业贸易都在这个国家进行。中国人因此受到重视,自然也就不会再往外跑了。既然在这里能赚到最多的钱,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去别的国家呢”。10天之内在中国与美国之间往返两次,打破时差连续3天开通宵会议对于她来说是家常便饭。

如果5年前我留在中国工作,那么今天的我是不是也……?”虽然这是一份不错的工作,不

过太累了,很难持续。有机会的话,我还是想和老公一起创业”。对正陷入深思的我,亭亭道出心中的想法。

午饭一结束,她便招来出租车匆匆赶往机场。在飞往内蒙古的航班里,她乘坐的是头等舱。

艰难的抉择  放弃国籍

“80后”的一个特征之一就是他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身上背负着父母和家庭的期待。

亭亭大学时代的室友吴姗(28)也是这样一个”80后”。吴姗,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个性开朗,同时也像所有的”80后”一样有着开放的思想。

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在去年春天,放弃了中国国籍,正式成为了澳大利亚公民。

05年从大学毕业后,吴姗只身来到了澳州。在悉尼的一所大学继续学习并取得了会计师资格证,07年,吴姗进入了世界四大会计师事所之一的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去年夏天,她决定回国工作,现在的她以一个”澳洲人”的身份在北京工作。

“放弃国籍这件事,我考虑了几天,真的很为难。但是,每一次都会起起父母对我的期望,他们希望我能到澳洲去”。

吴姗的父母生于50年代。正赶上了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文革,66~76年),全中国的学校因此都停止了授课。吴姗的父亲(52)是读着”毛泽东语录”代替教科书成长起来的一代,而她的母亲(54)则是看着自己身为厂长的父亲每天戴着三角帽被红卫兵批斗的样子长大的。

吴姗的父母经常向她谈起这段往事,对她这个唯一女儿说”到国外去看看吧”。

“无法磨灭对于政治体制那种不安的担忧的父亲母亲,把希望寄托在了我身上”,这是吴姗对于自己成长道路的感慨。

对于这五年来中国的变化,吴姗也无法掩示自己内心的困惑。”未来,中国还会有更大的发展,那个时候我可能会为这个失去的国籍而感到后悔”。

尽管如此,吴姗还是打算结婚之后便返回澳洲。她希望她的孩子能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意愿来决定未来的生活。

毕业、结婚同时进行

北京西部,一片被开发的高层公寓住宅区。这个月4号,我来到了郭欣(27)的新居,她曾与亭亭、吴姗同住一间寝室。她也是我的大学同学,大学时代我常常找她借笔记。

140平米的三居室。可以望到楼下公园的书房、宽敞的客厅里是一系的粉色家具。她与在网络游戏公司工作的丈夫(28)生活在这里。大概90万元(约合1100万日元)的房款,以及之后15万(约合180万日元)的房屋装修费全部都是由郭欣丈夫的父母支付。”这在中国非常普遍。父母一生努力存钱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孩子买房”。

在北大读完了研究生后,07年,郭欣开始在一家中国大型银行工作。工作时间为每天上8点半到下午5点半。午休的时候,她就打开放在办公室的一张折叠床,睡上一个半小时的午觉。”有钱的话谁都可以出国。留学生也已经不像原来那么稀罕了,所以也打消了出国的念头。还是在国内工作更有吸引力”。

休息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郭欣都是在家里度过的,与丈夫一起看DVD或者上上网。富足宽裕的生活让人羡慕。郭欣的梦想是能攒钱再买一套房,把父母都接来这里住。

[未完]

——————————————— 唠叨推荐的分割线 ———————————————

这是小编在朝日新闻网上看到的一个有关中国”80后”的专题,觉得做得很不错,所以特别译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在这之前,有关”80后”这个话题已经被无数次的讨论过、争辩过、解读过……无论大家眼中”80后”这个群体有着怎样的样貌、怎样的定义,但在这群曾被誉于”垮掉的一代”的80后生人步入社会逐渐跨入而立之年时,再一次认真的审视这个群体,从悄然成长起来已迈入中产的新贵阶层,到在梦想与生活边缘艰难徘徊的”蚁族”,无一不被打上了这个时代剧烈嬗变的烙印。透过一个同为”80后”的日本人的眼睛,反观自身,在这个群体成长过程中窥见社会变化的脉络,这也许正是这个专题所能给予我们的一些启发和思考。

专题从几个不同的”80后”的人生为始,逐渐扩大到对这个群体所面临的现实、困惑的探讨,以及对他们将对未来的中国社会以及民主化进程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更广的角度从不同的层面对”80后”乃至当下整个中国社会的现状进行了一次再梳理。由于专题较长,小编一人精力有限,所以整个译文只能分段发布。仓促校译,难免有疏漏,还请见谅。

要翻墙?(发邮件到Gmail):fanqiang70maA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