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的时候胡内蒙,温吉林,李山西。袁纯清不用说了,忍了好多年,眼看有些跟自己差不多资历,甚至资历不如自己的人都比自己升得快,心里只怕不是滋 味。袁纯清到了去年才勉强入了一把手书记,说起来,这一步如果迟迟不来,过了明年这个坎,就彻底没戏了,所以老同事要挺他,算是正常。

孙政才是超级火箭的速度上升的,比胡春华要夸张得多得多,按照中国的体制惯例,没有超级大佬力挺是绝不可能的。以前的帖子里提到某海外媒体传他搭上的是“国务院某常委的家属”这条线,结合时间点,除了当时已经病危的黄菊就只有张培莉了。

一般说来,中国的体制下都是人走茶凉,所以某人在退下来之前,都会照顾一个人往上尽量推一推。这样一来,被照顾的人对自己感恩戴德,自己退休以后,还能有不 少的好处。自己的孩子将来能被关照到不说,自己退休后想干点事也有人帮忙,比较方便,而且不用担心有人找自己的麻烦。如果自己的势力不是很广,这样的动作 就尤其迫切。

选择退休前推那一个人也有讲究,首先这个人学历要有优势,能有向上走的可能。如果这个人学历太低,其他人不服气,就算自己努力 把他推上去他也未必坐得稳。其次这个人最好年龄有优势,这样可以用好多年。而且年龄优势必然向上的空间也大,对自己也是利好。还有一点,这个人要让自己费 很大力才推上去最好,这样人家才真正感恩戴德。所谓投桃报李,你不费力,人家将来也当然不会把你放在心上。

孙政才能当上区长,不一定要有超 级大佬力挺,在那一时期也不是很罕见,也有相似的例子。但市委秘书长,就需要贾点头认可,最起码不反对才行了。而农业部部长才是最关键的一步,别看级别上 只是一步,绝大多少人熬一辈子,也过不了这个坎的,看一看袁纯清花了多少年?所以这一步没有超级大佬推是不可想象的,多半是通过温家宝这一条线,“国务院 某常委的家属”还是张培莉可能性最大。这次两会也算是一个力证。

胡春华能上去,倒是很正常。有不少人可能不服气,觉得胡春华并没有表现出多 少能力。可要知道,中国的体制,向来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就说下一任的习,李,李,王。。。,仔细研究起来,又有哪一个在以前真的表现出过人的 能力了?还不都是“四平八稳”而已?相比起来,胡春华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在西藏十几年,至少这一点上,要比绝大多数人强。

虽然从85年之后,中国的社会道德水平江河日下,不过在这之前,理想主义的气氛还是很浓厚的。前两天温家宝提到“年轻时曾两次写血书要求赴西藏”,我是倾向于相信这是真 心的,就是因为那个时代普遍如此。更何况不但是那个时代,就算是现在,年少的时候哪个不是理想主义,充满了为国的抱负?不过人的理想也是在变的,年龄大了 以后,逐渐现实起来,对个人功利更加热心,甚至如果受到社会的侵蚀,同流合污也不是不可能。

就以温家宝为例,现在要从他身上找到当年“写血书要求赴西藏”的影子可不是件容易事,不过这不代表他年轻的时候就没有热血。如果说中国社会道德的沉沦,85年是一个分水岭,90年代以后又是一个分水岭。当周围的人都在肆无忌惮的向前看的时候,又有几个人能独善其身呢?

所 以胡春华20岁大学毕业就能实实在在的去西藏,一去就是十几年,单这一点,就比绝大多数人强得多了。习近平李克强年轻的时候多办也有理想主义,不过习近平 去正定,这是老习替他把路子已经铺好的理想主义,以后不用做事,闭着眼睛就能上去;李克强到团中央,这是口头上的理想主义,以后只要坚持口头上有优势,也 能上去;而胡春华去西藏,这是实实在在的。如果那个人对胡春华不服气,有本事北大毕业后心甘情愿到西藏坚持十几年,那你也要比大多数人得到更多的尊重。 80年代大学没扩招,大学毕业生比现在值钱得多,而且胡春华愿意二次进藏,更没有几个人做得到。

胡锦涛要推胡春华,有可能就是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的时候曾经有过,以后逐渐消逝的理想主义。从这一点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妥。不过,中国的体制都是有特色的,要推胡春华不难,推到最高点,还是要下功夫的。

06 年底的时候我看到胡春华任团中央第一书记,就知道他肯定不会长期担任,过了17大就一定会接任省长。从他的简历就能看出,这个团中央第一书记,纯粹为了保 证胡春华中央委员不被差额掉才不得已让他回锅团中央的。胡春华06年的时候是西藏的三把手,而中央委员只有省委书记还有省长才能保证,你想一个地方代表团 要保证自己团的省委书记省长还是容易得多的吧?而三把手就算是作为中央委员的候选人,一不留神可能就给差额掉了。这一步之差,可能就是天上地下。所以为了 保证胡春华的中央委员,没有办法安排省长的位子,就干脆让他回锅团中央,甚至硬生生的压下都开始主持工作的杨岳。

另外,当时可能有不少人没 有注意到,大约06年底07年初的时候胡锦涛提出,不能让干部当中在老少边穷地区埋头干事的老实人吃亏(大意如此),其实就是为胡春华量身打造的干部任用 新思路。这一思路只有在胡春华这一段时间才管用,以后可能就是其他思路了。量身打造,跟定向反腐,精准问责一样,都是中国体制的特色。

当 然,胡春华还存在变数,最主要的是习近平的态度。不过要注意的一点是,胡春华07年曾经同重要人物俞正声一起参加过会议,未必与另一派就完全没有沟通的渠 道,而习近平也未必一定强烈反对。还有一点,就算胡锦涛退,有李克强在,至少可以保证胡春华排名前三。无论如何,胡春华长时间在西藏,说明他的理想主义还 是很强烈的,这对中国的未来是好事,总是值得期待的。

这里讨论一下体制内向上走的条件,以及在这样的体制下的特点。从人事方面来说,虽然有能力资历问责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然而最重要的条件其实只有只有一个,就是得有人能赏识你,或者说有人力挺你。只要满足了这个条件,其他方面都不是太大的影响因素。

要得到领导赏识,听起来很简单,却也不是那么简单。领导当中有素质高的也有素质低的;有清廉的也有贪腐的;有以貌取人的也有注重内在的。也正因为这样,被赏识的原因也五花八门。有的人相貌堂堂,领导看到了就印象深刻,要提拔的时候最先想到。有的人担任领导秘书,准备的发言稿总是让领导满意,等到合适的时候就会提拔。有的人做事有能力,领导布置的任务总是能完成的井井有条,在下面单位也干得很好,有位子就会推上去。有的人八面玲珑对下属也好,上级也好,同事也好关系都不错,在下面单位从来没因为矛盾而出什么乱子,领导提拔就比较放心。有的人能溜须拍马,领导每次喝酒都忘不了,要提拔当然也忘不了。有的人胆子大
敢送钱,领导收了钱,所谓拿钱办事没法不提拔。还有的是开国大佬出身,这样的身份,领导就不敢不提拔了。

虽然原因是多种多样,却也要注意必
须对上领导的路子。把钱送给一个比较清廉的领导,就要悲剧;自己刚直不阿而领导贪腐,也要悲剧;担任秘书却连发言稿都写不好没戏;在下面单位当头结果天天
有下属背后告状也没戏;或者自己滴酒不沾却碰到一个酒量大的领导,每次在酒席上就看不顺眼,更是没戏。这就是为什么见到一些碌碌无为之辈被提上去,而有些
有能力的却一直不受到重用的原因。当然总体来讲,领导中愿意提拔有能力的还是不少的。所以如果运气好碰到这样的领导,那么好好干总还是有机会的。

至于对能力问责等方面的因素,要这么看才成。首先,除了年龄卡的比较死是个硬性的因素,其他方面的评价标准,越是在下层的直接经手人,对能力的评价也越直
接,对问责越没法推托。反过来,越是在上层,既然不是直接的经手人,干得好不好就就看怎么解读,出了事也很容易推托到别人身上。就是说一旦被赏识以后,很
容易在其身上“被找到”有能力的体现,出了问题也容易“被发现”没有责任。比如说,一个城市的市长被领导力挺,那么如果这个城市本身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就可以说发展经济有功,而城市本身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就可以说处理困难局面勤勤恳恳。而出了事情的话,没领导力挺责任跑不掉,有领导力挺担责任的就是下面
的主管副市长了。再比如说对外投资方面,有大领导支持,那么赶上好时光赚钱了,就是能力出类拔萃;赶上差时光亏钱了,那就是运气不好而不是能力问题。

这其实也是为什么不少被问责以后还能复出的原因。绝大多数被问责的都不是直接经手人。比如出了矿难以后迫于舆论压力你被免职,然而从上级的角度来看,说不定
认为你本身是很有能力的,运气不好碰上了事故而已,甚至很有可能还因为你是背了黑锅而对你颇为同情。这样的心理下,过一段时间处于安抚的考虑而让你复出,
就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了。当然,如果是直接引起的灾难比如说央视大火,那就怪不得别人。但是另一方面,都直接引起灾难了,只怕都不是问责的问题,而是法律的
问题了。

在这样的体制中混得久了,自然而然的想法就是尽量不出大事,然后把本分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怎么样让领导赏识的
问题上。当然总有例外,如果有的领导喜欢大刀阔斧的风格,那么在这样的领导下要往上走自然也要做事雷厉风行;如果有的领导有远见,下面也是会考虑一些长远
的策略,就是大棋也不是不可能。但一般情况下,稳健的策略一般不是坏事,毕竟一动不如一静。至于对外关系,计划生育,民族政策等大问题,动的话功劳未必落
在自己头上,还可能因为有人闹事要冒出大乱子的风险;而不动的话,其实未必妨碍自己向上走。只有在实在糊弄不过去,或是最高领导下了决心的情况下,这些政
策才有改变的可能。

所以说,危机有时候未必是坏事,至少危机可以让官员们糊弄不过去,不得不想办法解决。而且最高领导有了紧迫感,也容易下
定决心要求下面的官员必须解决。说起来可能有些冷血,然而疆独爆炸案多了,老江就决定改收买为镇压;新疆出了七五,胡核也知道要加快“双语”教学;美国炸
大使馆,老江发展军工就加速;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寸步不让不给面子,胡核也只能对日强硬起来。

再回到问责上,那么多出事的省份,只有小孟同志两次被问责,就知道原因决不是问责,联系一下那一时间前后的新闻,就明了关键所在了。

要提到的是,前面讲的体制内官员的心理,到了最高层未必适用。因为能够到最高层,本身就说明有大佬力挺的,很多因素是不需要考虑的。也因此,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所谓平衡的问题,就是尽量让各方都可以接受。

这些是题外话,就讨论一下俞书记的问题。俞书记似乎没有什么优势,一是年龄太大,二是他兄弟的问题,此外还有上海的群众不太满意的问题,前一段的大火,还有
财经披露的李薇案。然而这些因素当中,要说硬伤只有年龄这一条,其他的因素都不是问题。如果最后决定他入常,那么就可以说他兄弟毕竟不是他不能搞连坐;而
至于其他的问题也是很容易化解的。

不过从平衡的角度讲,俞书记还是有很多优势的。一来他的年龄让他只能干一届,这让各方的势力更容易接受。
二来习似乎一直有挺他的意思,记得习刚上调中央,就在那一年随后的人代会在上海团说过一些话,大意是俞书记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到的关于经济政策方面的建议,
看法很正确。而今年人代会习又是去上海团,算比较明显了。第三,俞书记入常的话,相比起来他算是更稳健一些,容易让人放心。最后还有一点,去年的年初俞书
记讲话提到“群众路线”,这个“群众路线”同唱红比偏中一些,算是中左。在接下来的一年内“群众路线”经常在党内甚至包括汪书记提到,说明这一提法被党内
各方甚至中右在内接受。从这一点来说,俞书记入常至少合乎情理。因此年龄之外,俞书记入常可能性非常大,甚至有可能排名略靠前一些的。

三少的问题比较复杂。与其他人还不太一样,支持三少的对他的支持力度非常大,但反对的只怕反对的力度也不小。三少做事有些另类,对某些大佬来讲容易有不放心的
感觉。从习的态度来看,现在似乎还是支持的。如果在接下来的一年没有大的意外,应该还是可以入常。不过重庆现在仍然有不少新闻,看起来只怕三少心理上的压
力还是不小,否则的话他大可以安心等到明年就是了。毕竟,由于年龄的关系他只能做一届,上不去的话会是非常大的打击。

从我心里讲,中国的最高层太子党过多,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走下坡路日本的内阁中动辄政客世家的情形,让人很是不安。不过也要承认,在中国的体制下,三少能入常应该是一件好事。
主要在于三少做事另类,对习惯了四平八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体制内的官员来讲,会是极大的冲击,对照下也是很大的压力。他如果入常以后经常出一些风头,其他长老可能由于被比较的压力就会少打一些酱油,多做一些实事。中国面临的诸多大问题,如民族等问题,在最高层作出决定后,也必然更容易得到解决。

当然,入常主要还是有党内大佬决定的,就是省部级的中央委员们也未必有多少说话的分量。而小人物们茶余饭后不着边际的八卦,也就是无聊之余消磨时间而已,当不得真。

相关日志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