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取向方面:偏空
1、 【中国连续4个月减仓美国国债】
4月15日,美国财政部公布了2011年2月世界各国及地区持有美国国债的状况。2月份中国所持有的美国国债总计11541亿美元,名列各国及地区之首,但低于1月的11547亿美元,环比减少6亿美元。至此中国已连续四个月减持美国国债。
2月28日,美国财政部将中国截至2010年底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量从8916亿美元大幅向上修正至11601亿美元,上调幅度达34.6%,中国持有的美
国债总量也历史性地突破万亿美元大关。根据2月的数字计算,美国政府通过发行国债借得的每1块钱外债中就有2毛6分来自中国。
过去四个月中国总计减持美国国债212亿美元,降幅为1.8%,其中去年11月减持112亿美元,12月为40亿美元,今年1月为54亿美元。2010年
7至10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债总量连续环比上涨,整体而言呈加速上涨之势,至10月创下11753亿美元的近期最高纪录。
2月持有美国国债量名列第二的是日本,由1月的8859亿美元增至8903亿美元,增持44亿美元。第三为英国,持有量由1月的2784亿美元增至
2955亿美元,增加171亿美元。第四为石油输出15国,它们总计的美国债持有量由1月的2155亿美元增至2188亿美元,增持33亿美元。第五为巴
西,其美国债持有量由1月的1976亿美元降至1943亿美元,减持33亿美元。
点评:光说不练是没有人信的,连说带练,说服力自然大增。
大家还记得上周周小川放的风么?他说中国考虑把盈余输出到发展中国家,简言之就是把钱借给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这些南方国家,咱们也不是一定非买美国
国债不可的。当时,咱们评估说目前处于放风阶段。正好,数据出来了。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累计1.15万亿美元,过去4个月余额下降212亿。咱们可以算笔
帐,这一万多亿美元,平均下来,期限咱们就算10年,那么每年到期正好是1100亿,平均下来每月90亿。考虑到国债余额这几年上升的比较快,那么过去4
个月到期的美国国债应该低于360亿。这么看,比较接近真相的推测是:我们已经连续4个月停止购买美国国债,到期资金也没有做再投资。
周小川放的风,可不是空穴来风。
2、 【国税总局: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
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出《关于切实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的通知》,以非劳动所得为重点,加强财产转让所得征管,深化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征管,完善生产经营所得征管。
在完善自然人股东股权(份)转让所得征管方面,通知指出,要重点做好平价或低价转让股权的核定工作,通过建立电子台账,记录股权转让的交易价格和税费情
况,加强财产原值管理,形成较为完整的管理链条;还要重点监管上市公司在上市前进行增资扩股、股权转让、引入战略投资者等行为的涉税事项,防止税款流失。
在股息、红利所得方面,针对连续盈利且不分配股息、红利或者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企业,税务部门将对其个人投资者的股息、红利等所得实施重点跟踪管理。对投资者本人及其家庭成员从法人企业列支消费支出和借款的,积极开展日常税源管理、检查,对其相关所得依法征税。
此外,要大力加强对生产经营所得的征管。对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从事股权(票)、期货、基金、债券、外汇、贵重金属、资源开采权及其他投资品交易取得的所得,全部纳入生产经营所得,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
点评:这则新闻要和上调个税联系起来解读。
大家有没有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何中国政府要启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俺的理解,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一千多一个月的打工者和月收入逾百万的打工者并
存,30年来,中国社会创造出令人羡慕的海量财富。但是,财富分配结构并不均衡。有钱人太有钱,穷人太穷。如果没有金融海啸,国际需求至少可以支持我们沿
着原路再走十年。可惜,这个世界没有“如果”。中国经济必须转型,转到依靠内需和国内老百姓消费上来。这时候,问题就来了,有钱人你让他再多赚几个亿,消
费率能提高多少?穷人月收入增加1000块,他能拿出50%来买东西改善生活。想快速启动内需,就必须改变收入分配结构,简单一句话:就是让穷人收入增长
的速度要快过富人。蛋糕就这么大,怎么才能实现目标呢?一个减税一个加税,穷人减税富人加税。
3、 【G20就国家财政健康评估指标达成共识】
法国财长拉加德4月15日宣布,二十国集团(G20)就国家经济不平衡状况的评估指标达成共识,下一步将率先对7个国家进行评估,或包括中国和印度。
拉加德表示,选取7个国家的原则是,基于市场汇率或是购买力平价兑换率(Purchasing Power Parity exchange
rates),该国占G20的GDP比重超过5%。“这些国家将面临更为严格的审核,因为他们对世界经济影响较大,而我可以告诉你们的是法国在这7国之
内。”
G20将采用三大指标来评估国家经济不平衡情况及成因,分别是公共债务和财政赤字、私人储蓄率和私人债务,以及外部不平衡指标包括贸易账户和净投资收益与转移账户,同时对汇率、财政、货币和其他政策作出应有考虑。
拉加德称,在评估完成后,G20集团将考虑合适的行动计划。
点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没进展,失衡指标讨论倒是进度蹭蹭蹭。
对比南京G20和此次G20会议,俺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仿佛从来没有召开过风高浪急的南京G20研讨会。此前被萨科奇高调重复N回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悄无声息,毫无实质性进展。最初由美国提出针对中国的经济失衡,却进展迅速。俺给大家说个不是笑话的笑话,欧盟跑来中国南京,说咱们联手揍美国一顿吧,中
国说不忙不忙。欧盟忿恨难抑,一转身,跑去找美国,说中国太可恨,你不是一直想削他么?我帮你。于是新一轮G20上,欧美力推经济失衡指标讨论。
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多事情都是共通的。既然G20平台上能整妖蛾子,别的事情上欧美一样可能联手。比如说:加大中东折腾力度,把油价赶上150美元。
基本面数据方面:中性
1、 【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主要经济数据】
国家统计局4月15日公布一季度国民经济主要经济指标。
初步测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63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980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
46788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43543亿元,增长9.1%。从环比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1%。
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环比增长1.19%。
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455亿元,同比增长34.3%。在39个大类行业中,38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个行业亏损减少。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9465亿元,同比增长25.0%。从环比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73%。
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846亿元,同比增长34.1%。其中,住宅投资6253亿元,增长37.4%。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7643万平方米,增
长14.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4.3%。一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19268亿元,同比增长18.6%。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
指数为102.98。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922亿元,同比增长16.3%。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4%,环比增长1.34%。
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0%。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4%,环比下降0.2%。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1%,3月份上
涨7.3%,环比上涨0.6%。一季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2%,3月份上涨10.5%,环比上涨1.0%。
点评:接着上周五的分析,继续展开。
关于流动性:既然16%是年度广义口径货币增速目标,那么在16%上下波动才是王道,低于这个数会稍稍放松,比如整个2月份15.7%,于是3月流动性环
境就比较好,新增信贷高于市场预期。高于这个数会稍稍收紧,比如3月M2增速16.6%,
4月信贷投放总量可能会低于市场预期。此外,1季度数据里还隐藏着一个有趣的小秘密。一般来说,当月新增信贷应该和贷款余额变化相一致,对吧?结果呢,3
月份贷款余额变化小于新增信贷,缺口规模高达924.28亿。俺就奇怪,为啥会不一致呢?后来,终于在1季度央行金融市场运行报告里找到答案:原来,3月
份一次性注销了924亿挂账。简单来说,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上的这笔贷款被注销了。俺继续往前翻,1月份,发生过类似的事件,不过那一次金额更大,高达
6000亿。沿用同样的逻辑,应该有一笔或者一批金额高达6000亿的贷款被注销,只是不知道对应着哪些金融机构。
关于投资:如果我们把投资分为中央和地方,现在局面是地方唱主角。同比数据显示:中央项目累计同比增速只有3%,降至2005年以来最低位。相比而言,地
方项目累计同比增速高达26.8%。为啥会出现这种局面呢?一方面,十二五开局,各地依旧雄心勃勃,提出了不低的GDP增速目标。另一方面,地方项目包括了经济内生性增长的投资。关于房地产投资,咱们已经连续1年零1季度保持在30%增速以上,俺比较认同统计局发言人的提法:这种程度的投资增加将“对房地产市场特别是价格走势会产生较大影响”。至于方向是向上还是向下,毋庸多言。
资金及流向方面:中性
1、 【款准备金率年内第四次上调冻资3600亿】
中国人民银行17日宣布,从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今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在过去一季度里先后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也是央行自去年以来准备金率的连续第十次上调。
此次上调之后,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0.5%,再创历史新最高点。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也将高达17%。据估算,上调0.5个百分点后,可一次性冻结银行资金3600多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16日在博鳌表示,总体而言,目前的CPI偏高,中国正在采取各种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其中,包括消除导致物价走高的货币因素,货币政策已从应对金融危机时期的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周小川指出,意思是要适当收紧,这个趋势估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对中国存款准备金率是否已提高到极限的问题,周小川表示,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何种水平,取决于多个条件。条件发生变化,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力度和空间也会变化。根据国际经验,也没有明确的尺度,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不存在绝对的上限。
点评:猜的对不对是能力问题,猜错了不反思,那就是人品问题。
大家应该还记得,上周俺把4月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回顾了一遍,基于公开市场操作放量,提出央行不会在近期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结果,大家都知道的,周日新闻联播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有错就要认,挨打要立正。今天好好把最近分析思路上的错误揪出来晾一晾:
第一,是否公开市场操作放量就不会上调准备金率呢?的确,2011年1月和2月的经验是只有正回购和央票上不了量的时候,普调准备金率才会出炉。换句话
说,这个规律在以前是成立的,但是从3月份开始,已经不再成立。3月央票和正回购明显放量,当月到期资金6870亿,公开市场操作回笼9580亿,3月
25日,央行上调准备金率。同样的情形,4月份再度发生。那么,央行动用准备金工具的思路到底是什么呢?或许,俺需要把眼光放得更广一些:准备金率工具既
可以是对冲工具,对冲对象包括央票和正回购到期资金,包括外汇占款增加带来的被动货币投放,也包括银行体系放贷从而实现货币创造的冲动。换句话说,以后预
测准备金率调整,必须放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下考察。
第二,不能把自己对经济走势的担心,强加到央行身上。从去年开始,在对抗通胀的问题上,俺一直认为根子在国外。所以
呢,连续紧缩后,俺神经一直紧绷着,很担心引发经济增长快速下滑的副作用。2月份经济数据出炉后,俺提出警惕滞涨,现在回过头来看,为时尚早。至少,在决
策层的眼里,无论是统计局还是央行,口径都非常一致: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眼下没有滞涨危险。既然经济增长没问题,继续紧缩就是自然不过的选择。俺担心经济
增长是俺的事情,用自己的担心来预测央行的行动,能不出岔子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沿着央行思路来展开逻辑推演,而不是自己的。

相关日志

  • 暂无相关日志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