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个国家的新闻自由度有两个重要指标:即被杀害的和被关押的记者数量。”全球保护记者委员会的主席乔尔·西蒙(Joel Simon)如是说。

随着冷战结束后新的矛盾冲突的出现,被谋杀的记者数量有所增加。1994年5月3日是第一个世界新闻自由日,自那时起有近800名记者遇难,如果算上那些与记者合作的人员,遇难者人数就上升到2000多人。仅在今年头4个月,就有24名记者和媒体从业人员丧生,几乎全部是在北非和中东。

亚洲、中东和拉美记者最不安全

来自哥伦比亚的费罗(Maria Salazar Ferro)受保护记者委员会的委托调查每一起记者被杀案。她指出,往往只有知名媒体的记者在国外遇难时,才会引起世界舆论的关注。比如今年4月20日著名摄影记者赫瑟林顿(Tim Hetherington)和洪德罗斯(Chris Hondros)在被围困的利比亚城市米苏拉塔被火箭弹击中身亡的事件。然而,遇难记者中90%都是地方媒体记者。费罗说:”他们中的大多数,至少70%的人被害的原因是有人想封掉批评的声音,或对他们之前的报道进行报复。”

保护记者委员会对861起记者遇害案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评估。根据统计,39%的遇害记者曾调查政治议题,34%的记者曾报道战争和冲突,21%的人报道了腐败丑闻,另外,报道犯罪案件和侵犯人权的各占14%。亚洲、中东和拉美的记者处境尤其危险。过去10年中,全球对记者来说最危险的5个国家是伊拉克、菲律宾、阿尔及利亚、俄罗斯和哥伦比亚。

90%的记者遇害案都没有得到彻底调查澄清。费罗指出,原因是政府对此漠不关心或官员自己有利益牵连。而其后果是灾难性的,因为这会让更多的记者因害怕而进行自我审查,而没有自由的媒体民主就无以为继。

互联网时代记者更易树敌

与从前相比,今天的记者更容易被当成敌人。国际新闻安全研究所的主任平德(Rodney Pinder)指出,互联网的普及加强了这种趋势。曾长年担任路透社驻外记者和新闻部主管的平德说:

“过去在冲突情况下记者还是受欢迎的,各方都需要记者来为自己说话。但今天,任何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发表东西,用图像和声音宣传自己。而如果有记者来反驳你,甚至举出证据,当然是让人恼火的。但这正是记者的职责,在当今的冲突中我们的敌人不止一个。”

5年前,联合国安理会在1738号决议中明确呼吁在冲突中保护记者的安全,但这并没能改变记者的境遇。安理会还没有为保护记者采取过制裁行动。因此国际新闻安全研究所致力于让记者受到更专业的培训,定期接受人身安全训练,此外不要在缺乏相应装备的情况下进入有风险的地点。平德还强调,媒体的雇主方也应承担起责任:

“记者必须能对面临的风险做出专业的判断。没有任何一条报道值得记者冒生命危险。但另一方面,有许多故事必须及时让公众知道,这是要记者去冒风险的。杀人凶手是那些政客,而我们记者必须在风险评估和安全措施方面做到绝对专业。”

作者:Sandra Petersmann 编译:叶宣

责编:乐然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