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 艾未未 赵普 谈公民意识
2010年8月30日 新安晚报 星期一

“中国学术打假第一人”方舟子谈公民责任:

不做公民社会“局外人”

方舟子,出生于福建云霄县,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是《新语丝》月刊和同名网站的创办人。自1999年以来,方舟子通过发表自己的文章以及刊登网友文章,揭发中国科学界和教育界的学术腐败现象。比如,率先揭露“打工皇帝”唐骏学历门事件和神仙李一等,被誉为中国学术打假第一人。

责任义务不该被忽视

记者:您对公民意识怎么看?它的内涵有哪些?

方舟子:严格意义上说,中国现在还不是一个公民社会。现在国人主人翁意识还比较薄弱,社会功利性太强,个人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往往被忽视。

经常有人质疑我有什么资格搞学术打假,这么问的人就可以说缺乏公民意识。因为所谓的学术打假,不过是把自己知道的事实真相揭示出来,这是任何一个公民都具有的言论自由,并不需要什么资格。作为一个公民,既要意识到自己的义务,更要意识到自己的权利,也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可惜的是很多中国公民并不具有这样的意识,并且希望别人也都和他一样。

与公民社会还有距离

记者: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等灾难和突发事件面前,我们看到了国人空前的团结和相助。这是不是公民责任意识的充分表达?中国现在离真正的公民社会是不是更近了?

方舟子:确实在抗震救灾中和一些突发自然灾难面前,国人的团结互助空前感人,但那只是特殊时期公民意识的一种集中体现。在灾难面前,国人的公民责任意识突然激发出来,认为自己有责任帮助那些处在灾难之中的人们,而当灾难过后,许多人又恢复到之前的样子,麻木、淡漠、功利的本性又充分暴露出来。

一个真正的公民社会,公民的知情权和表达权,要得到充分尊重,这时才具备了公民社会的前提。当然,这还不够,我们每一个人还要尽到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比如遵守法律,讲究公德,普世价值等都要遵守。尽管我们现在还未达到真正的公民社会要求,但我们欣喜地看到,社会在进步,人们的公民意识也在加强。

教育导向还存在问题

记者:目前,从一些细节可以看出,市民的公民意识普遍不高,请问,公民意识薄弱的原因有哪些?

方舟子:公民意识薄弱的原因既有社会制度建设的问题,也有教育导向的问题。公民社会是社会现代化一个重要标志。当前我们在制度建设方面,做得还不够,公民的一些基本权利还未得到最充分的保障。

还有,我们的学校从小就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我们的教育经常只注重学习成绩,而不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培养,现在全社会功利性很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教育导向存在问题。

大家都不要做局外人

记者:怎么样才能提升大众的公民责任意识,一个社会怎样才能形成公民意识?

方舟子:提升大众的公民责任意识,首先要从制度建设入手,要让人们敢说话、敢批评而又不担心遭到对方打击报复,并保护公民积极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既然教育导向出现了问题,就应该现在立即改正,要从孩子抓起,从幼儿园抓起,从小事抓起。我们的教育再不能仅是注重成绩的应试教育,而要加大对孩子道德品质和责任理念的培养。

社会能否形成公民意识跟每个人都有很大关系,希望大家不要成为局外人,因为你不是社会可有可无的一分子。维护社会正义,保护环境,促进社会进步,你我都有责任。

当然,社会能否形成公民意识,媒体的责任也很大。现在《新安晚报》推出“我是公民”系列报道,我认为很不错,可以让大家去探讨这个问题,形成社会共识,做总比不做好。一个社会风气的改善,媒体的引导作用很重要。

■附记

就在记者采访方舟子后不久,突然传来了他昨天在住所附近被人伏击的消息(详见本报A12版报道),我们无从确认这一遭遇是否与他“打假”的经历有关,但我们相信,无论如何,作为公民的方舟子,还将在打假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艾未未:公民意识启蒙靠教育

艾未未,著名艺术家、建筑设计师、社会评论员、文化评论员。诗人艾青之子。现任中国艺术文件仓库艺术总监。艾未未活跃于美术、建筑、设计等诸多领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鸟巢”项目设计方案中标者的中方项目顾问。

艾未未被称为“偏执的”公民艺术家。他用自己的公民实践,对父亲“为什么我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作出了高贵的诠释。

先要有自我意识

记者:您对公民意识是怎么看?它的内涵又有哪些?

艾未未:其实,我们现在就谈公民社会还为时尚早,但这的确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向。也就是说人们将会从一个要家长告诉你应该怎么做的阶段,进入到开始学会自我承担责任、积极参与的自觉阶段。而这一切,首要的前提是得有自我意识。

所谓的自我意识,是来自于对自我权利和自我特征的认同。什么叫自我特征呢?也就是说有一些权利是属于我们的,是生之俱来的。这包括追求幸福、免于恐惧、信仰自由、信息获取和表达等等权利,当然也包括社会对这些权利进行保障的权利。这些加一起就是被中国社会所普遍认可的普世价值。它们是文明得以确定的基础,只有在这基础上才能谈到更远的东西。

记者:在当今社会,良好的公民意识对社会有什么样的意义?

艾未未:这会让社会变得更加积极健康。人要积极的去参与社会活动,才会有真正的得失感,这就形成了责任。否则,如果与己有关的政策,个人无法亲自做出决定的话,那么错误就与己无关了,更无法承担责任,继而无法产生真正的快感。

所以说,刚才所说的普世价值观是要被社会认可的。只有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每个人权益都可以得到保障的时候,公民意识得到彰显,社会也能变得更加积极健康。

启蒙来自于教育

记者:在您看来,公民意识实际上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权利的表达渠道。但目前,从一些细节可以看出,很多市民的公民意识并不高,请问,公民意识薄弱的原因有哪些?能举出一些事例吗?

艾未未:公民自我意识只有表达、被听到并互相交流,才可能出现快感。

但如果最初没有意识,大多数人就会处于麻木的状态中。其实我们的公民意识也处在同样的问题中,因为各种原因,人们并没有获得意识表达的快感,这也就导致了公民意识的缺失。比如上一届纽约市长曝出性丑闻,媒体报道的当晚,他就提出了辞职。而这时,对于整个纽约公众来说,是有巨大的快感的。所以,如果快感不能出现,公民的意识是很难培养出来的,谈其他的东西就更不现实了。

记者:公民意识应该如何启蒙?怎么样才能提升大众的公民责任意识?

艾未未:教育,因为自我意识的启蒙是来自于教育。这和空气、水分一样,对我们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所以家长、老师都必须知道教育的确切含义。公民意识是一种潜在的东西,和地球引力一样,也许人们没有意识到,但都知道可能会摔倒。等到真正提公民意识这个问题的时候都晚了,已经需要恶补了。一个社会如果有各种公民意识问题存在的话,它就是一个没有教育的社会,一个功利性的社会。

记者:对于社会来说,怎样才能形成公民意识?

艾未未:要有一个切实有效的社会规则,当然它的目的是为了让公民有安全感,不被侵犯。流氓的社会什么都可能发生,没有安全感的人也是不懂得自爱的。因为个体随时可以被替代,痛苦和快乐无人可分享。比如美国家庭中可以私有枪支,自我防卫,让他人无法闯入。这就是非常了不起的规则,它把个人私有财产放在首要地位,如果人们从小就有这个概念的话,那么他一生做人的要求都会不一样的。

网络是个好桃子

记者:咱们再谈谈网络这个平台吧,您之前一直很喜欢用网络来表达观点。如今当以公共事件发生的时候,微博、twitter也成了各种声音的集散地。

艾未未:网络是人类从猴子变人以来,获得最好吃的一个桃子了。过去根本不具备这些条件,人和社会的关系都建立在某种经济技术结构上的,比如必须经过大学等各种途径才学到某些知识,也就是说你必须拥有一定地位才获得相应的话语权力。获得信息的权利和表达信息的权利是同样重要的。只有在网络时代,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加工知识结构,并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做作自我表达。尽管很多人并没有习惯,但社会的本质的确发生了变化。

记者:网络平台会不会更容易暴露公民意识缺失?

艾未未:网络的煽动性很强。可能一方面是人们极端的压抑,另一方面是很狂躁的情绪,两者在同时起作用,就出现了那些暴力的声音。其实网络上也有很多人不说话的,我总以为我上去是表达,大家也应该如此,结果很多人都只看不说。不过想想,这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情,每个人面对荧屏,在里面放置任何东西,什么声音都可能出现,这太疯狂了。

赵普:公民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赵普,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曾获得过首届中国希望工程贡献奖;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慈善之星;北京希望工程大使等荣誉。

在赵普眼中,只是有礼貌、讲卫生、守秩序的人不能称为合格公民。那何为合格公民呢?赵普给出了以下标准:具有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大局意识,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主动承担义务。

公民意识和公民是两回事

记者:你对公民意识怎么看?它的内涵有哪些?

赵普: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这里指的是法律所确认的公民资格,但公民意识和公民是两回事,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个公民都具备公民意识。

我以为,公民意识的核心内涵是:一个人要有责任意识,要有主人翁意识和大局意识。公民意识的基石是公民对权利和义务的认知。

公民意识薄弱的原因有很多

记者:目前从一些细节可以看出,市民的公民意识普遍不高,请问,公民意识薄弱的原因有哪些?

赵普:造成人们公民意识薄弱的原因有很多,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方面的原因。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使我们公民普遍缺乏公民意识、维权意识,面对一些和自己切身利益无关的事情时,不愿去较真,不喜欢认死理。

再说教育,公民意识不会生来就有,需要通过教育和学习去培养。可目前,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有关公民意识的教育都少之又少。对于个人来说,幼儿教育时期是启蒙心智的重要时期,但因为教育的缺失,我们的孩子们,不知公民为何物,更不懂什么是公民意识。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的家长和老师,也经常教育孩子们要有礼貌、讲卫生、守秩序。可一个具有公民意识的合格公民,仅仅具备上述素质是远远不够的。

社会精英推动公民社会形成

记者:怎么样才能提升大众的公民责任意识,一个社会怎样才能形成公民意识?

赵普:既然我国当前对公民意识的教育不太乐观,那么要想提升公民意识,首先要从教育方面入手。有关公民意识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同时要兼顾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有关公民意识的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贯穿于课堂和生活。

政府要推动并帮助社会团体充分发育,使成熟的社团能够参与到社会进步的进程中来,为公民社会的形成加油、提速。可目前,指望社会团体来推动社会进步,时机似乎还没有成熟。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居民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为什么业委会成立起来这么难?这是一面镜子,大家都来照照,谁是阻挡进步的阻力?

最后,我想说的是,社会精英,特别是有行动能力、具批判精神和道德担当的知识分子,应当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中来。通过这些公共知识分子的影响力,普及社会大众的公民意识,推动公民社会的形成。

当然,媒体的宣传和引导,也是公民意识培养和公民社会形成的重要推动力。

来源:http://goo.gl/YfzlT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