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主页 更新时间 2011年 6月 06日 星期一 10:25 PM 格林威治标准时间 聚合新闻
“国进民退”引发中国新贵移民潮
记者: 萧洵 | 华盛顿 2011年 6月 06日
近期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富裕阶层人数今年将比危机前翻一番。但是,有评论也看到,中国新贵阶层迅速壮大的背后,其实暗藏着巨大的危机:他们因为缺乏安全感,正在将钱转移到境外;不少人也在准备移居海外。
贝恩咨询公司(Bain & Company)与中国招商银行合作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高净资产个人(high net worth individuals)数量今年预计会升到58.5万人,几乎比2008年时多了一倍。
但是,中国经济评论人士、《中国即将崩溃》一书的作者章家敦(Gordon Chang)则从这份研究中看出了中国新贵阶层壮大背后的深刻危机:在这些可投资资产数量超过1千万元人民币的人当中,竟有六成正打算或者已经移居海外。
根据这个题为“2011年中国私人财富研究”的报告,可投资资产超过1亿元的人当中,有27%的人已经移民海外;47%的人正考虑这样做。
*章家敦:中国企业家对国家前途缺乏信心*
章家敦在为福布斯网站撰写的博客文章中说,这个令人吃惊的结果是与美国财政部监督非法资金流入的部门发布的数据相呼应的:该部门发现,自去年夏天以来,从中国流出的隐蔽资金在激增。
章家敦对美国之音说,他认为这些数字显示出中国的企业家对自己国家的前途失去了信心。
他说:“如果人们不是对他们国家的未来感到担忧的话,根本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表明中国的企业家们了解中国的现状,并且对他们国家的未来失去了信心。”
*国进民退?*
章家敦看到,当流出中国的资金在2008年第四季度激增时,恰逢中国中央政府宣布其经济刺激计划。他认为,这个刺激计划是当局有意推动经济部分重新国有化走入一个新阶段: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部分,有95%是由投资驱动的;而几乎所有投资都来自于国家。
一段时间以来,这样的现象已经引发大量有关所谓“国进民退”的批评。章家敦也认为,中国在扶植国有企业时,其实是以牺牲私有企业的利益为代价。他认为,这也是出现多数企业家产生移民念头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说:“所以说,这对于私人企业家来说并不是个好环境。他们可以想见,自己可能会在一夜间失去一切。所以我们才会看到这些人想离开,或者至少将风险降低到尽可能低的程度,让自己有机会出走境外。”
他说,在过去两年里,大量中国私有资本流向美国、加拿大和香港,就是为了寻找安全的避险地。
*“太子党”将攫取更多经济利益?*
当一些人将“国进民退”得以收敛的希望寄托在下一届政府时,章家敦对此却并不看好。他说,“太子党”出身的习近平如果按计划在明年底接任中共总书记职务,将会扶植更多“太子党”把持要职;而这也意味着他们将获得更多攫取经济利益的机会。
章家敦说,中国的私人企业家显然对此感到担忧,因而纷纷移居海外。他在为福布斯网站撰写的文章最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当外国人涌入中国,而中国的企业家却带着资金往外跑的时候,你认为哪一方更了解那里的真实情况?
网友评论 (0)
提交评论
* 必须填写
国家 (任意)
发送人留言 字数限制在500*
提交
提交对本文发表的评论表示您同意以下条款: 如果评论中出现与所评论文章无关的内容,或者评论中出现中伤、诽谤或粗俗词语,美国之音保留不发表您的评论的权利。由于篇幅或时间等限制,不是所有提交的评论都会被发表。 提交本评论表示您授权美国之音可以在任何美国之音媒体上使用您的评论 免责声明
新闻快讯 | 更多» |
六四专题有奖征文:
从六四事件到茉莉花革命,中国人民追求民主的运动不断遭到镇压和扼杀。中国是否有希望走上民主之路?……
网上问卷
六四天安门事件已经过去整整22年了,然而当年的大屠杀真相仍然被中国政府掩盖着。您认为中国现政府应该如何对待六四事件?
为六四事件平反 继续保持沉默 不知道 投票
检视结果 »
最受关注文章
最新博文
美国之音中文博客主页»
何清涟:台湾人的生存焦虑 »
戴晴:真如神-白区损失百分之百 »
万延海:又到了每年的六四 »
龚小夏:福特汽车厂在历史上如何告别低工资 »
欢迎来到美国之音中文网!
如果您对我们的网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来函。
来函请寄:chinese@voanews.com。
六四专题有奖征文:
从六四事件到茉莉花革命,中国人民追求民主的运动不断遭到镇压和扼杀。中国是否有希望走上民主之路?……
网上问卷
六四天安门事件已经过去整整22年了,然而当年的大屠杀真相仍然被中国政府掩盖着。您认为中国现政府应该如何对待六四事件?
为六四事件平反 继续保持沉默 不知道 投票
检视结果 »
最受关注文章
最新博文
美国之音中文博客主页» | |
何清涟:台湾人的生存焦虑 » | |
戴晴:真如神-白区损失百分之百 » | |
万延海:又到了每年的六四 » | |
龚小夏:福特汽车厂在历史上如何告别低工资 » |
欢迎来到美国之音中文网!
如果您对我们的网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来函。
来函请寄:chinese@voanews.com。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