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 2011.06.09
中国政治进程的再次倒退?
本周,有两个与中国大陆有关的新闻引起人们的关注,一是香港举行规模颇大的纪念六四活动;二是中国大陆一些地方出现了人大代表”独立参选人”,但却被中国全国人大指责为”没有法律依据”。两个新闻看似关系不大,但却都折射了中国大陆发展过程的一些深层问题。
“六四”二十二年:社会矛盾激化
首先,今年”六四”纪念日,香港依然在维多利亚公园举行规模盛大的纪念活动,而且参加人数创近年新高。有报道甚至说看,今年”六四”二十二周年香港维多利亚公园的集会人数将近十五万。不管这一消息是否属实,”六四”过去二十二年来,香港已经成为全球唯一每年固定隆重纪念”六四”的城市,尤其在香港主权移交十四年来,这一传统依然没有任何改变,从中似乎可以让人看到香港市民的正义感和香港的公民社会精神。
就在”六四”纪念活动前夕,香港民主派人士和天安门运动领袖王丹等人,在台湾成立了”民主大学”,试图整合全球的华人民主运动力量,并未持续提升华人的民主素养而进行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然而,坦率讲,”六四”已经过去二十二年,关于这一历史悲剧,北京高层至今依然没有任何表示,而中国大陆民间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则似乎也都基本淡忘了二十二年前的那一幕。但对中华民族长远的健康发展而言,”六四”却始终是一个挥之不去的噩梦。更重要的是,当代中国曾经经历了两场噩梦,一场是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另一场就是二十二年前的”六四”。对一个所谓正在崛起的民族而言,如果这两场噩梦无法得到清理或清算,那么这个民族未来的道路将是艰难和充满风险的。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六四”以来的二十二年时间里,中国大陆基本上是遵循一个逻辑向前发展,那就是经济上高速发展,而政治上则是铁板一块。在短期内,这一策略似乎取得一定的成效,那就是在政治体制不动的情况下保证了经济的高速成长。但在二十二年后的今天,这一策略则已明显遇到了瓶颈,那就是由于政治体制没有触动,所以经济成长的另一个副作用就是造成官商勾结,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并继而导致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因此,中国大陆近年的所谓刚性维稳,就有了其”用武之地”。只不过刚性维稳的思维,完全没有顾及中国大陆社会矛盾的根本来源,因此不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且反而引发了新的政治凝固,并由政治凝固引发政治动荡。
“独立参选人”被压制,社会缺乏阀门?
在这一背景下,革命的种子某种程度上正在中国各地悄悄酝酿。虽然这些种子之间彼此并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但其反映的本质却是一样的,即:中国的社会矛盾已经到了一个刻不容缓的地步。但正如笔者之前所阐述,中国当局在如何应对的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而在各地方之间,也出现了所谓的”模式之争”,最著名的就是所谓的重庆模式和广东模式之争。
另一方面,最近一段时间,中国一些地方出现了人大代表”独立参选人”,最著名的就是江西下岗女工刘萍。刘萍宣布参选后,立即遭到当地警方的严密监视。随后,中国著名的体育评论员、在新浪微博拥有290万粉丝的李承鹏也宣布作为”独立参选人”参加当地的人大代表选举。虽然在中国目前的政治气候下,人人都知道所谓的”独立参选人”并不可能真正推动中国的实质性政治进步,但还是有相当多的人对此抱有期待,并希望”独立参选人”至少能在遴选人大代表机制的改革上起到一点推动作用。有一些开明的舆论还认为,与其将精力放在对付所谓的海外敌对势力或内部动乱方面,倒不如切切实实地将选票还给人民。
但最近的消息显示,中国全国人大已经宣布,”独立参选人”缺乏法律依据。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负责人日前表示,中国的县乡人大代表候选人,只有由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和选民依法按程序提名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经讨论、协商或经预选确定的”正式代表候选人”,没有所谓的”独立候选人”;”独立候选人”没有法律依据。换言之,只有经过官方认可的”候选人”才能得到认可,这就彻底堵死了”独立参选人”的参选之路。
“独立参选人”的参选之路可以被堵死,但中国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却不会被掩盖。本来,”独立参选人”的出现就是社会多元,公民参政意识增强的体现,引导得法其实对缓解社会矛盾很有好处。但现在这一来,前景就不乐观了。
作者:李崇光(香港的中国问题分析员)
责编:乐然
更多文章
反馈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