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杭州西湖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41处世界遗产,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处湖泊类世界文化遗产。当地媒体《杭州日报》以《今天,世界读懂西湖》为题进行重点报道。

这个标题准确反映了西湖申遗的漫长历程。从1999年杭州启动西湖申遗工作起,到今天整整经过了12年,真可谓“十年磨一剑”。在浙江江郎山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前,整个浙江还没有一处世界遗产。而如今西湖申遗成功,终于填补了当地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

近年来,各地申遗热情高涨,以至于有的地 方还为此背上沉重财政负担。从这个角度看,西湖申遗成功无非是为中国添加一处世界遗产。西湖之美扬名天下,多个世遗称号可谓实至名归,没有的话,她依然那 么楚楚动人,宛若传统山水画。不一样的是,成功申遗之前,西湖就是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不收门票的5A级景区。而入选世遗名录后,西湖还将成为国内唯一 不收门票的世遗景点。

一个不收门票的世遗景点,势必对此前国内盛行的“申遗经济”模式形成有力冲击。这在很大程度上,当有助于扭转各地的申遗观,进而给国内申遗热降温,使其回归价值本位。

一些地方不惜背上财政包袱搞申遗活动,一 者是为政绩,一者是为搞地方经济。有的地方申遗成功后,没几年便因开发过度、保护不力而惨遭黄牌警告。通过申遗来更好地保护人类自然和文化遗产这一初衷, 实际上已经被严重遮蔽和扭曲。正因如此,近年各地申遗活动经常受到公众质疑和批评。国家有关部门对这股不正常的申遗热也已有所警觉,并开始采取措施。例 如,6月初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仅190余项,相较前两批大幅度减少了。相关部门这么做,正是为了改变部分地方“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

在这当口,杭州不仅承诺西湖仍将继续免费 开放,还表示今后门票不涨价、博物馆不收费、土地不出让、文物不破坏、公共资源不侵占。杭州承诺的这“六个不”,其核心理念就在于遵循“保护第一,造福后 代”的原则。就此而言,申遗成功有望成为保护西湖山水的一个新起点。西湖申遗成功后,许多网友在微博上留言表示认可和祝贺。这也说明,人们并非不支持申 遗,而是反对申遗趋利化、政绩化。如果真正把申遗当作手段,借此加大文物和景点保护力度,谁又会反对申遗?

凑巧看过资料。上世纪60年代初,西湖景 区曾遭遇一轮大规模“毁坟驱鬼”活动,许多文物因此遭遇灭顶之灾。在“革命行动”中,包括苏小小墓、方腊墓、苏曼殊坟、司徒雷登父母之墓乃至于辛亥革命英 烈徐锡麟之墓等数十座墓地、牌坊、亭阁均遭平毁破坏。尤其让人寒心,当时连鉴湖女侠秋瑾位于孤山西泠桥畔的墓地也被炸开,遗骨被转移至他处。这是西湖历史 上极为凄惨的一页。而如今,经过近些年不断修缮、复建和综合保护,西湖面貌焕然一新,景色怡人。值此成功申遗之际,我们更有必要记住这段历史,不忘西湖申 遗的宗旨。

让申遗成为保护人类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新起点。这不仅应当成为国内申遗活动的共识,而且也是申遗的最大价值意义所在。

2011年6月25日
《京华时报》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