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4日)

腾讯新闻首页要闻区今日连荐四条中共中央机关报评论,分别是:《9成中央部门未公布三公经费,党报呼吁扩大公开》;《人民日报:拿出壮士断腕勇气 突破利益“雷区”》;《京沪高铁4天内发生3起故障,人民日报呼吁铁路改革》;《党报发文谈北京物价超过纽约说法:物价确实高了点》。

通过“达芬奇家具事件”,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在揭发消费骗局方面的威力再次显现。

周日,这档名牌曝光节目发出报道,称“达芬奇公司销售的天价家具,并不像宣称的那样是100%意大利生产的,而是在东莞的一些家具公司加工的;所使用的原料也不是什么意大利名贵木材白杨荆棘根,而是高分子树脂材料、大芯板和密度板。”

这家以销售天价家具闻名的商家次日上午即通过微博声明否认指控,怎奈各路媒体已经跟随央视报道,与工商部门携手登门。

《东莞时报》周一把整个头版送给“达芬奇”,放上一幅表现家具在本地生产后被运往意大利再运回充当“洋货”的流程图。而根据上海媒体报道,当地工商部门当天出动近70人的执法队伍,对上海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展示厅以及仓库进行紧急检查,并当场查获部分涉嫌伪造产地的家具产品。与此同时,广州、成都、北京的记者们也已采访执法人员、顾客代表和同行厂商,由他们讲述“冒牌洋家具”之罪,财经报纸开始探讨这家正处于上市辅导期的企业会否遭遇变故。

《新京报》刊发马光远的评论,感叹这种起个“洋名字”就可以坑害消费者多年的行为在中国市场前赴后继,更以当年冒充德国原产的“欧典地板”依然销售为例,来点题《为什么“达芬奇”们从来不孤单》。《南方都市报》由马红漫在专栏中通过“达芬奇密码”来警醒中国企业要重建商业道德。《生活新报》评论则强调“‘假洋鬼子’不能总靠媒体监督”。腾讯今日话题栏目更是举一反三,讲述中国人生活中无论衣食住行处处与“假洋货”为伴的现实,所举例子从味千拉面到杰士邦安全套,再到朗逸凯越汽车。

在坚称“家具纯进口”、“对央视报道持保留意见”之后,这家一套沙发可以卖到30几万的家居公司终于在昨天下午召开发布会,一时成为微博直播热点。以16位国外品牌负责人作为后援团,总经理潘庄秀华在会上强调达芬奇的“代理商”身份,称“所有代理的意大利品牌均在意大利生产、原装进口”,而代理的美国品牌“是全球采购,产地包括中国等”,并声明“达芬奇一直将这一情况向客户进行说明”。

在一位自称买了上千万达芬奇家具的男子起身控诉要求说法后,发布会一度中断,潘庄秀华而后声泪俱下,开始讲述创业史,并承认此前确曾和包括东莞长丰在内的国内家具厂商有过合作,“但产品系列不同,是在内地创立的品牌,与意大利品牌无关,是媒体误会。”

“误会”难消,只是潘庄秀华的泪眼婆娑给《北京晨报》、《华西都市报》、《新快报》、《晶报》、《生活新报》们的头版主图提供了最佳选题。《京华时报》配上的标题是“达芬奇总经理飙泪难博同情”,称潘“现场诉说发家史,表情丰富,涕泪横流,却只字不回答媒体和消费者关心的问题”;《东方早报》加注,“发布会持续40余分钟后,哭成泪人的潘庄秀华被搀扶离开,但仍然有大量疑问未能得到解释和澄清”;《广州日报》更显“刻薄”,给潘庄秀华配上一幅封面画框,起名《达芬奇的眼泪》,称这幅“年度佳作”“以生动的表情,晶莹的泪光,刻画着一个时代,和这个时代的人,以及他们的良心、廉耻,价值和追寻”。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