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7月22日下午,北京艺术家、独立制片人杨伟东在香港举行个人新书发布会,这一题为《立此存照:500位中国人的心灵记录(第一卷)》的大作是他在拍摄 大型纪录片《需要》过程中编辑而成的系列访谈录之一。该书内容超过50万字,分上下两册,附赠读者一张时长20分钟《需要》集萃光盘。

新书发布正值一年一度的香港书展,法国广播电台、德国之声、美国之音、自由亚洲电台等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当时看到这个新闻,我就产生了浓厚的兴 趣,托朋友从香港“偷运”来一套。细细读完,遂下结论:这是一份真实呈现当代中国人脸孔的记录,浓缩了当代中国的复杂生态环境。这是一份细致刻画当代中国 人精神世界的记录,为大时代转型中国留下了绚烂画卷。

杨伟东宣称,计划采访500位中国各个领域著名的学者,从作家到历史学家,从宪政学家到法学家,从艺术家到经济学家,范围广泛,视角宽阔,目前受访 者已经超过200位。不过,自2010年11月15号起,他的采访计划就受到了严重干扰。当采访对象超过200多人的时候,北京市公安机关的国保就找上门 来,搜走一批采访录像带,并将他带走凌晨问话持续扣留9个多小时。此后,国保通过电话、面谈方式找过杨伟东20多次,多次要求推迟或取消多个采访,理由是 他采访了很多敏感的人物。“他们说采访的名单中有47个是‘敏感人物’,但他们又不说这些人是谁,而且明确表示也不便说出来。”(参见《敏感访谈大陆遭禁 作家新书香港出版》,7月23日美国之音)

在大多读者眼中,既可以看到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历史学者、哲学家,又可以看到宪政学者、经济学者、法学家以及自然科学家的深邃思想和精彩见解。很 难相信,在有些人眼里,这里居然是“别有一番天地”。本人绞尽脑汁,实在没能看出谁是“敏感人物”,谁不是“敏感人物”。“敏感人物”的标准会是什么?这 第一卷访谈录里有几个“敏感人物”?今天荣幸成为“敏感人物”,什么时候能够摘帽?这一系列的问题,想必杨伟东和我一样疑惑,而知道“内幕”的,却只有那 些国保,但他们又什么都不能说。

这不是我关心的重点,我所沉醉的,是那些精彩的见解,和那些忧国忧民、追求民主宪政赤诚之心。不过,这也不是我这篇文章讨论的重点。如果说,仅仅认 为出版一卷二卷三卷系列访谈,以为就是杨伟东的兴致所在,那恐怕是一种短见,其实,从一个极易被忽略的信号不难看出,他的“野心”远远没有那么容易得到满 足。

如果读者细看,在这套书的最后“附录”部分,端倪了然在眼前。在30篇访谈之后题为《跋:我的需要——》一文中,杨伟东写道:

“我们希望构建一个完整、有代表性的500位中国知识人的心灵图像。为了证明我们从一开始就是不带价值倾向选择采访对象的,以下我将公布两年来我们 曾经发出邀请的详细名单(见附录1)。名单中的人士有的接受了采访,有的并未接受采访,这些都在名单图表中给以明示。如果说,公布这个名单给一些当事人带 来了不快或不必要的烦恼,在此我真诚地向他们表示歉意,因为这并非我的本意。

“我们还计划扩大采访范围,让我们的摄像机和出版物记录更多当代中国人的思考,无论是‘上层人士’(详细名单见附录2),还是普通老百姓。我们还将向全球各界精英人士发出采访邀请,共同来探讨人类普世性的话题(详细名单见附录3)。”

那么杨伟东提的“附录1”、“附录2”、“附录3”究竟分别是什么呢?

“附录1”是指杨伟东已发出采访邀请的人员名单。长长的14页名单,454个有名有姓的人名,从2009年8月21日第一个向策展人董梦阳发出邀请 开始,至2011年4月23日向社会学家孙立平发出邀请,受邀者名单一一被列出,包括采访编号、邀请人、身份、邀请时间、是否接受邀请(接受采访的列出采 访时间)5方面,令人对其毅力由衷的钦佩。

“附录2”、“附录3”则是杨伟东拟采访的庞大名单下一步计划,貌似中规中矩,实则意味深长。这也是我要谈的重点。这份包含120人采访名单分为国内和国际人士,包括国家元首、商业精英、文化精英等,具体详细一一列举如下。

国内60位包括了中共领导人在内的政界人士:

——现任、前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尉健行、李岚清、曾庆红、吴官正、罗干,共18人。

——红色后代:薄熙来、陈昊苏、陈伟兰、陈元、邓朴方、高滨滨、贺捷生、胡德平、李讷、林立衡、刘太行、刘亚洲、刘源、罗点点、聂力、陶斯亮、万季飞、王军、王岐山、徐小岩、杨绍明、叶选平、俞正声、张海洋等(按姓名拼音排列),共24人。

——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共青团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全国工商主席黄孟复,以及民革、民盟、民 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八大民主党派中央主席周铁农、蒋树声、陈昌智、严隽琪、桑国卫、万钢、韩启德、林文漪,共12人。

——以及离休老干部:万里、乔石、宋平、田纪云、胡启立、阎明复,共6人。

除了国内,杨伟东还计划采访60位全球各界精英人士。

——国际组织负责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诺 贝尔奖委员会主席亚格、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国际乐施会执行总干事霍博兹、绿色和平组织国际总干事奈都、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主席法赫,共10人。

——知名企业家:微软创始人:盖茨、耐克总裁:丹森、阿迪达斯董事长海纳、可口可乐总裁穆泰康、谷歌总裁施密特、苹果总裁乔布斯、Twitter总裁及创始人之一威廉姆斯、丰田汽车总裁丰田章男、西门子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旭德、和记黄埔主席李嘉诚,共10人。

——各国元首政要:

美国总统奥巴马、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美国众议院议长博纳、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里德、少数党领袖麦康奈尔、前总统克林顿、小布什、前国务卿基辛格;加拿大总理哈珀;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龙;巴西总统迪尔玛(美洲);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总理普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首相卡梅伦;法国总统萨科齐;德国总理默克尔 ;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梵蒂冈教皇本笃十六世(欧洲);

韩国总统李明博;日本天皇明仁、首相菅直人;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前领导人李光耀;印度总理辛格;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以色列总统佩雷斯;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伊拉克总统塔拉巴尼;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亚洲);

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前总理陆克文;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大洋洲);

南非总统祖马(非洲),共35人。

——以及5位获诺贝尔奖的华人华裔:李政道(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崔琦(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除了这120位人士之外,杨伟东声称还将陆续公布其他拟采访人士详细名单,包括2000年以来诺贝尔奖各奖项得主,港澳台政界知名人士,现居住海外的中国持不同政见者,世界知名艺术家、作家、学者,世界知名大学校长,新闻媒体负责人等等。

这是一个庞大的计划。不过,这一“雄心勃勃”抑或“野心勃勃”的计划,很容易给人带来疑惑。我周围的一些朋友就说,这人疯了吧?是呵,这种质疑并不 奇怪。一开始我也是这么想的,这是个噱头吧,太荒唐了。如果说采访采访胡锦涛,然而,杨伟东是一普通老百姓,现在居然想要采访胡锦涛、温家宝这些中国国家 领导人,这不异想天开嘛!这可能吗?……

中国人要采访外国元首,如奥巴马(罕见的会用Twitter、Facebook主动向世界敞开心扉的国家元首),是完全可能的,最近一次国内媒体采 访他是在2009年11月,美方点名要《南方周末》专访,结果引起中共当局震怒,报社有关负责人被削职。2010年5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就接受了凤凰卫 视(陈鲁豫主持)的专访。虽然这几次都属罕见,但也恰恰说明采访国家元首并非不可能之臆想。至于说盖茨这样的人物,同样有可能,毕竟盖茨现在已经不是那个 必须对外界保守商业机密的企业家了,他还是一位为了世界艾滋病儿童等四处奔波的慈善家,2010年9月,《新世纪》周刊等媒体就集体采访了他。

要打消疑虑,还是要回到这个系列访谈本身。那么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访谈?杨伟东在书中做了明确解释:

“生活在21世纪初的当代中国人,他们究竟在想什么?他们有‘信仰’吗?他们对诸如‘人性’、‘道德’、‘历史’等一些宏大、甚至可能被有些人视为 ‘毫无意义’的概念究竟有什么看法?他们有过‘忏悔’的经历吗?他们又如何看待今天的中国和今天的世界?在查阅1983年版《现代汉语词典》和2009年 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之后,我惊奇地发现,那些在我们生活中稀松平常、再普通不过的概念释义,在这两部词典中几乎没有任何改变;而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却 在过去的30年中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是这些常识和定义需要重新诠释?还是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需要修正?

“在这个系列访谈中,我们设计了若干同样或近似的问题对受访者进行提问,比如:什么是历史?怎样理解人性?道德的标准何在?知识分子需不需要有‘气 节’?什么是文化?文化可以重建吗?你理解的世界是什么?什么是生命的意义?什么是科学?追求科学的过程是追求真理的过程吗?什么是信仰?怎样理解秩序? 等等。”

明白了,这些问题,除了对中国老百姓、专家学者的提问适用外,对中共领导人同样适用;除了对中国人适用外,对外国人略作变动同样适用。我把想法和几个朋友一说,他们想了想,虽然没有马上接受,原来激烈的质疑也降温了,多多少少起了“同情心”,多了一份感同身受的理解。

其实,不妨大胆地做一个设想:如果解决了联系采访的问题,如果解决了国保不再干扰杨伟东工作的问题,再做一些访谈提问时考虑不同国情的技术微调,那 么,在某一年,在某一天,《立此存照:500位中国人的心灵记录(第?卷)》在中国大陆了,当读者翻开第一位受访者的访谈,内容如下——

1.首先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2010年11月15号,北京市公安局国保大队的警察找我谈话,说是我采访了一些非常敏感的人,会影响国家的政治稳定和安全。其实,我们的采访问题对每一个受访者都是一样的。您觉得我们会危及国家的政治稳定和安全吗?

胡锦涛:……

2.20年前戈尔巴乔夫曾经说过,共产主义在苏联的试验失败了。结合今天中国的现实,您怎么看待戈的谈话?

胡锦涛:……

3.您认为是人性高于党性,还是党性高于人性?

胡锦涛:……

4.您对恐惧怎么理解?您有过恐惧的感受吗?

胡锦涛:……

5.您怎么理解世界?您怎么理解生命?您对科学怎么理解?

胡锦涛:……

6.请谈谈您的信仰。

胡锦涛:……

7.您能谈谈“为人民服务”的含义吗?

胡锦涛:……

8.四项基本原则写入宪法有合理性吗?

胡锦涛:……

9.我们采访了一个运动医学家,叫薛荫娴,曾任中国国家体操队的医生。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她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及她认定的科学原则都促 使其坚决反对、抵制使用兴奋剂,因此受到了带有国家背景的体育职能部门的迫害,职称、工资、住房甚至子女的就业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打压。她一直在申 诉,2007年在申诉过程中丈夫在围攻中去世。甚至在我们采访的时候,她依然坚持自己认定的科学原则。您认为她的这种行为是在追求科学、追求真理吗?

胡锦涛:……

小时候教科书里写,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至高无上的。我的理解就是一切政党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您认为这样理解对吗?

胡锦涛:……

想到这,我不觉笑出声来。这也许是一个梦,如同百年前的辛亥之梦,如同六十年前的共和之梦,如果三十年前的改革之梦,如同十年前的世界之梦,但,是梦就有价值,就有可能,就有必要。杨伟东的梦,也是每个当代中国人的梦。

在《立此存照:500位中国人的心灵记录(第一卷)》一书后面部分《主编的话》里,杨伟东引用了《国际歌》歌词作为结尾,“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 我们自己!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让思想冲破牢笼!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趁热打铁才会成功!”这种抒发,恰恰表达了他坚持采访、坚持走下去的决心。在这条坎 坷不平、充满荆棘的道路上,唯有更多的人加入,“英特纳雄耐尔”才能最终实现!

“最后一个问题:在当下的生活中,您最需要什么?……”让我们每个人都站出来说一说,我,最需要的是什么。

2011年8月3日

——《纵览中国》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