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 档案卡
标题:【404文库】“提问和回答本身,就是一种仪式,意味着沟通和说服,而不是单方面的通报”(外二篇)
来源:网易新闻张3丰的世界猛哥

主题归类:总理记者会
CDS收藏:时间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404档案馆》讲述中国审查与反审查的故事,同时以文字、音频和视频的形式发布。播客节目可在 Apple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Spotify 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404档案馆”进行收听,视频节目可在Youtube“中国数字时代· 404档案馆”频道收看。

欢迎来到404档案馆,在这里,我们一起穿越中国数字高墙

尽管中国的言论审查和舆论管控日趋严峻,国家对公民的监控也无处不在,但我们依然可以看那些不服从的个体,顶着被删号、被约谈、甚至被监禁的风险,对不公义勇敢发出自己的声音。

中国数字时代在“404文库”栏目中长期收录这些被当局审查机制删除的声音。

2024年3月4日、5日,一年一度的中国“两会”在京召开。在3月4日的新闻发布会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娄勤俭表示:“今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不举行总理记者会,如无特殊情况,本届全国人大后几年也不再举行总理记者会。”

取消总理记者会的消息迅速在墙内外引爆舆论。本期节目,我们将选读过去一周中与此事件相关的三篇404文章。

一、网易新闻|总理记者会的前生今世

在取消总理记者会的消息发布会,经中国数字时代编辑测试发现,3月4日当天下午,一篇由网易新闻于几年前发布的文章《总理记者会的前生今世》便遭删除。

这一篇报道中,作者简单介绍了总理记者会的发展历程,其中不乏提及涉及人权等的敏感话题。而该文被审查删除也可体现当前中共对言论的极度管控。

文章中作者写道:

作为两会的“休止符”,总理记者招待会已成为各界对两会议程的最重要期待之一,是不可错过的重大事件。

中国政府首脑举行记者会始自周恩来,但是从制度上予以规定始自1987年。1988年是人大新闻局成立以后的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是换届之年,中央电视台开始直播两会结束之后的记者会。当年4月13日下午,大会闭幕之后,应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言人曾涛的邀请,新当选的国务院总理李鹏和副总理姚依林、田纪云、吴学谦,在人民大会堂出席了有400多名中外记者参加的记者招待会。

在此次招待会上,李鹏回答了记者提出的包括铁道部部长丁关根辞职、对知识分子的所谓“压制、镇压”和所谓的总书记与总理“在改革问题上有分歧”等各方面问题。针对美国《时代》周刊记者提出的关于他和周恩来的所谓“特殊关系”问题,李鹏坦然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背景,做了澄清。

img

但资料显示,彼时,总理在两会结束后参加记者招待会,仍是以国家领导人身份。

直至1991年4月9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第一次以总理的身份参加两会结束之后的记者会,至此,记者招待会的规格与级别均达到了一个高峰。

1992年3月20日至4月3日,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这期间,邓小平南巡实际上已成为两会代表和中外媒体关心的焦点,但当时南巡之事和邓小平谈话精神尚未正式公布。这一年,总理记者会没有举行,成为这一惯例开始以来唯一阙如的一次。

img

之后,从1993年开始,两会闭幕后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予以常态化、制度化。而与会的媒体则是从600家到800家不等。

每年的记者招待会上,中国的经济发展走向、人民币汇率、西藏问题、台湾问题、中美关系问题、中日关系问题、人权问题、香港问题以及总理的自我评价等,都是记者们最关心的问题。

李克强、温家宝、朱镕基首次亮相时,都会被问到一些个性化问题。

比如,李克强就被问到“从政生涯一路走来,从最基层到最高层您个人的情怀”问题,李克强说:“在我个人的经历,在读书、做事、文化熏陶当中,悟出一个道理,就是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这九个字不是什么典籍的原话,是我的心得。我坚信做人要正、办事要公,才能利国利民”。

温家宝也被问到,如何评价自己的工作风格。温家宝回答:“在我当总理以后,我心里总默念着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是我今后工作的态度。”

朱镕基也被问道:“人们称您为‘经济沙皇’等,您对此有何感想?”朱镕基直言:“我不高兴。”他说:“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虽然很怕辜负人民的期望,但是很有信心。”

二、张3丰的世界|记者会上到底有什么

对于取消总理记者会的消息,长期关注时政及社会热点议题的媒体人张丰也在其微信公众号“张3丰的世界”发布评论文章,但很快这一篇文章就被删除。

文中写道:

很多年过去,人们会忘记记者会上具体说了什么,哪些措施。可能会记得的,可能是某种情绪以及个人化的东西。是的,真正的政策会有更正式的文件,人们真正想看的,其实就是人本身。

两会的总理见面会开始于1988年,90年代真正进入常态。

img

这是因为在90年代,不但电视进入寻常百姓家,而且各地的都市报也纷纷兴起,中国进入了“大众媒体时代”。

img

人们知道,前几个问题是准备好的,会有很多数据,通常发问的也是中央媒体。中间环节,市场媒体会有一些机会,某个节点外媒会提问。很多观众期待外媒提问,因为那些问题给人的印象是出其不意的(其实外媒通常也很有礼貌,并不会真的让人难堪)。

大家会守着某种默契,这样的场合有点像节日,谁也不会真正破坏气氛。甚至包括翻译和花絮,都会引起热烈讨论。

这个“节日”中,提问和回答本身,就是一种仪式,意味着沟通和说服,而不是单方面的通报。

人们已经接触了太多通报,看了太多文件,甚至掌握了要读懂那些文件需要的专门学问。但是在这样的时刻,人们希望把那些文件暂时放在一边,进行一定程度上“人与人”的交流。

这个仪式的要义,其实就在于“很多人同时看着一个人”,尽管微弱,这也是一种审视。而知道自己被很多人看着,同样意味着很多。

这就是大众媒体时代的真相。很多信任和共识,就是在这种互动中产生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往往能传递出比政策和文件都更有力的信息。“互动”本身就是它的全部奥秘所在。

三、猛哥|再见到政治老师,跟他讲讲记者会的事

总理记者会被取消后,微信公众号“猛哥”发布文章《再见到政治老师,跟他讲讲记者会的事》,讲述作者高中时期被政治老师带领一起观看总理记者会的经历,以及曾作为一名记者对两会的感受。但该文也因提及敏感话题遭到删除。

文章写道:

高二时,政治老师是一个高高瘦瘦的小伙,挺帅气的,比学生们也就大几岁吧。他爱穿白衬衣和牛仔裤,流露出的志向很远大,但囿于种种实际,又不得不窝在县域教书。

饶是如此,他还是努力给学生们灌输梦想,三天两头喊上学生去他的蜗居聊天谈心。这在旨在培养一代又一代小镇做题家的学校可不常见。

那段时间正值两会,对于文科生而言是个紧要的关口,每次政治考试都会涉及两会热点。

总理记者会那天,政治老师把他新买的电视机搬进了教室,大家一边看,一边讨论考点。

政治老师突然指着电视屏幕说,做记者真好啊,能在人民大会堂采访总理。

那一刻,他脸上有光。多年后,我还记得那副模样。

我心想,嘿,做记者还真不赖。

兜兜转转数年后,我还真做了一个记者。

按惯例,春节前,各地紧锣密鼓地开两会;春节后,全国两会再召开,一般在三月份。

起初,我在地方新闻部,只不过跑的是社会线,整天都是采访打打杀杀的新闻,与时政新闻完全不搭界。

很巧,有一年,部门人手不够,领导让我带个新记者去支援某市两会报道。

那座城市GDP过万亿,制造业尤其发达,云集了一批明星企业家代表和委员,颇受外界关注。

我兴冲冲而去,但第一天会还没开完,抱着厚厚一摞材料就提前离场了。见宏伟的礼堂前有几盆金橘树,我摘了一颗金橘给新来的记者,告诉她,很甜,贼好吃。

她还真吃了。然后表情很奇怪。

我故作高深地教导她,咱们干的活儿嘛,就像广东盛产的金橘,过年了,楼宇厅堂都会摆放,好看,可不好吃哟。

后来,我调去了报社另一个部门。那部门在报社地位蛮特殊,专门采访报道国际国内重大的新闻事件。但部门的前辈们从不去跑全国两会,每逢三月,都集体休假。

再后来,我离开报社后,就甚少关注这些了。直到昨天,看新闻通报说,今年的总理记者会取消了。

又一个恍然,这距离我第一次看总理记者会都过去了20来年呀。

我特意打听了下,当年的政治老师还在学校教书。今年若有机会回老家,我想去寻下他,一起喝顿酒。

我要给他讲,梦想真的很宝贵,即使日后会破灭,也不会掩盖它当初的光芒。

我还要给他讲,真实世界里的记者到底是什么样子,两会报道是怎么一回事。

这些,书本上都没有。

以上是本期选读的三篇404文章。文章全文见中国数字时代网站。这些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

中国数字时代 CDT 致力于记录和传播中文互联网上被审查的信息,以及人们与审查对抗的努力。欢迎大家通过电报(Telegram)平台 向我们投稿,为记录和对抗中国网络审查作出你的贡献!

cdtimg

了解更多投稿信息,请阅读中国数字时代征稿说明

欢迎读者访问 CDT播客CDT视频 收听/观看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