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主页 更新时间 2011年 8月 08日 星期一 02:18 PM 格林威治标准时间 聚合新闻
日本对中国抵制开拓团立碑反响不一
日本的日中民间团体对开拓团民亡者名录墙在中国引发的强烈抵制表示意外。有人表示理解中国的感受,认为使用开拓团一词有欠稳妥,也有人认为,中国出现的过激行为是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产物。
* 开拓团:加害与被害双重身份*
日本方正友好交流之会事务局局长大类善启,7月底应中国方正县邀请访华,参观了新建成的开拓团民亡者名录墙。他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当时没有想到这个名录墙会惹出如此轩然大波,但是仔细想一想,这件事做得有欠稳妥。
他说:“虽说是开拓团民,但实际上具有加害与受害双重身份。在日本国策下参与了侵略(中国),是加害者,同时也是日本国策的受害者。”
* 操之过急的善意*
据日本官方统计,二战期间,27万日本人以“满蒙开拓团”的名目进入中国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战败混乱时有7万多人死亡。
当年日本长野县是参加开拓团人数最多的地区之一。长野县饭田市的饭田日中友好协会会长河原进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2个月前,日中友好协会总部传递了方正县发来的通知,说是要建设开拓团民亡者名录墙。虽然觉得有点仓促,但是事情闹到这种地步令人遗憾。
他说:“建设名录墙并没有同我们进行商量,但相信方正县是出于善意作的,落下这样的结果实在令人遗憾。”
* 方正与开拓团的不解之缘*
有记录显示,日本宣布战败的1945年到46年春天,许多开拓团民听到方正县有日本关东军粮仓的传闻,便纷纷投奔方正,然而等待他们是饥寒交迫的绝境。当时方正的开拓团民死亡人数不祥,然而方正这个地名从此与日本开拓团民结下了不解之缘。
日本长野县饭田日中友好协会会长河原进说,当年长野县到中国的开拓团民,在日本战败后活着回国的只有一半,每年都有访华团到当年开拓团驻地扫墓。今年9月饭田日中友好协会也将组团前往方正等地访问,报名参加者当中还有当年的开拓团民。
*鲜为人知的日本人公墓*
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墙仅存在了10天,相比之下,在名录墙前面的日本人公墓,却在近半个世纪中奇迹般地保留下来。
日本电影导演羽田澄子2008年,为这座日本人公墓拍摄了一部记录片。羽田导演谈到制作动机时说,日本军队在中国犯下罪行,然而受到那些暴行的中国人却为日本人建筑了公墓,这引起她极大的关注。
记录片通过当地采访,加上开拓团民以及家属证词,再现了1963年,在当时下到方正县、黑龙江省地方政府、上至当时中国外交部长陈毅以及总理周恩来亲自过问下,埋藏着数千名开拓团民遗骨的方正地区日本人公墓建成,了结了众多日本开拓团民遗属的心愿。即便在文化大革命的暴风雨中,它也被保护下来。
在这座公墓旁边的另一座墓地是中国政府为数百名开拓团民在日本战败的慌乱中集体自杀的牺牲者,于1984年修建的。
日本方正友好交流之会事务局局长大类善启说,这次风波可以说是中国政府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产物,但同时也让人们首次了解到,显示中国人仁爱之心的日本人公墓。
中国方正县建设的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墙已经拆除,中国舆论继续要求方正县公开认错。
相关文章
迫于舆论压力 开拓团碑墙被拆
中国黑龙江方正县,在强大舆论的压力下,拆除了为日本侵华开拓团建立的纪念碑。但此举并未平息网民的愤怒,他们要求方正县当局做出公开道歉。方正县中日友好园林内的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墙,最近在网上曝光后,激起许多中国人的愤怒。
提交评论
* 必须填写
国家 (任意)
发送人留言 字数限制在500*
提交
提交对本文发表的评论表示您同意以下条款: 如果评论中出现与所评论文章无关的内容,或者评论中出现中伤、诽谤或粗俗词语,美国之音保留不发表您的评论的权利。由于篇幅或时间等限制,不是所有提交的评论都会被发表。 提交本评论表示您授权美国之音可以在任何美国之音媒体上使用您的评论 免责声明
新闻快讯 | 更多» |
美国之音中文部正式推出iPhone中文新闻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让您通过易于操作的界面,阅读简繁体版新闻报道……
网上问卷
标准普尔公司下调美国信用评级,受到美方批评。其它两大信用评级机构仍维持对美国的AAA评级。您对美国债务信用仍然有信心吗?
有 没有 半信半疑 不知道 投票
检视结果 »
最受关注文章
中文博客
加载…
欢迎来到美国之音中文网!
如果您对我们的网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来函。
来函请寄:chinese@voanews.com。
美国之音中文部正式推出iPhone中文新闻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让您通过易于操作的界面,阅读简繁体版新闻报道……
网上问卷
标准普尔公司下调美国信用评级,受到美方批评。其它两大信用评级机构仍维持对美国的AAA评级。您对美国债务信用仍然有信心吗?
有 没有 半信半疑 不知道 投票
检视结果 »
最受关注文章
中文博客 |
欢迎来到美国之音中文网!
如果您对我们的网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来函。
来函请寄:chinese@voanews.com。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