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家都在讨论三峡防洪能力几年一遇的问题,有人把近几年相关的新闻都找了出来,把标题放在一起一对比,瞧,三峡岂不成了“一根弹簧”?似乎三峡 的防洪能力是“万年一遇”还是“千年一遇”或是“百年一遇”全凭专家一张嘴。
2003年06月01日 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 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 来源:新浪网
2006年05月19日 三峡大坝汛期有能力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来源:北青网
2010年07月20日 专家称抗洪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三峡大 坝上 来源:搜狐
不过,如果排除标题的误导,细读三则新闻的文本,就会发现:03年说三峡可抵挡万年一遇洪水,是指坝体冲不垮;07年说可防千年一遇洪水,是指 175米设计坝高的防洪能力;08年说可抵御百年一遇洪水,是指当年防汛水位降至156米时的防洪能力。批判或调侃三峡的人故意把它简单化了,或是没有认 真研读这几则新闻所致,这几则新闻的表述本身并没有问题。
三峡的防洪能力,是由其库容余量来决定的。如果平常把水库里的水排空,雨季时就有最大的库容用来拦截洪水,三峡大坝的防洪能力就可以达到设计的“千年一遇”(姑妄信之),如果三峡把水蓄满,就失去了防洪的能力。故防汛能力从设计的千年一遇到了具体年份就成了百年一遇了,如一米也不降,雨季的时候还是 维持175的水位,那防洪能力就是“一年一遇”了。
没有办法把三峡的防洪能力最大化,根本的原因是三峡还要用来发电,不能把水排空。但雨季来临前水位降到多少,这就要靠长期的天气预报及发电经济利益 的综合考虑。某一个年份的坝前水位提前降至了多少,这又与电力集团的利益是密切相关 的。例如,2008年,坝前水位是降到了156米,这时剩下的库容就只能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
所谓的“逆调节”,也就是发电的利益所致。旱季把水位提到设计水位好发电,长江下游没水了;雨季来临之前,要把水位降低好防汛,但降多了,有损某集 团发电的利益,只好妥协个156之类的出来,防洪能力就受影响了。
是发电那点收益高呢,还是长江流域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的损失大,这就要专业人士来估算了。不过对于某些利益集团的人来说,当然是有电发有钱收 了。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