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07月18日 11:29:04
与英国来的朋友聊天,她说起在她的国家,总是有人选择无所事事,混天度日,惟一操持的工作,是生孩子,有的人甚至从13岁开始就进入生育阶段,全然不考虑自己的工作,自己的收入,当然也不考虑孩子的教育。我的朋友说,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这个国家的福利政策太好了,好到大家都不想工作,一切都等着政府来供养。
这是一个合乎常识的现象么?或者说,如此丰富的福利政策,对人的建设,社会的建设亦或是国家的建设,市场的建设,具有积极意义么?
我知道在中国,也在兴起一种福利主义的声音,我更知道,在一个贫富悬殊惊人的国度,提出福利主义,无论如何都具有一种温暖的意义。
但有几重观念需要辨析。第一,福利主义,肯定是一种大政府主义,福利主义的施行,必然由政府操持。这在一个本来就是超级大政府的国家里,在一个政府过大,市场过小,而且国进民退越来越豪迈的时间段里,福利主义似乎就不再是一个纠正,而是一种纵容,一种大政府主义的深渊。第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政府施行福利主义政策,民众必然要拿自由和权利来交换。无论是英国的福利政策,还是希特勒时代德国的福利政策,斯大林时代的福利政策,甚至包括金正日统治下的福利政策,事实上都或多或少要牺牲民众的权利。这种必然的交换,如果出现在当下的中国,民众的权利本来就少之又少,关于权利的维护之声此起彼伏,如果还用所谓福利来稀释权利,那真是雪上加霜。第三,最重要的现象是,在权利没有平等化的语境下,在这个国家的民众明显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的背景下,所谓的福利,一定是一种特权,一定不具有普适性。
如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应该是,我们到底是要权利,还是要福利?二者之间谁更重要?我的意思是说,在我的与生俱来的权利还没有着落的时候,在他们可以随意拆迁我的房子,随意剥夺我买房买车的权利,随意拿走我自由迁徙权利的时候,我找政府要福利,要么说明我是一个白痴,要么我就是这个糟糕的体制中予取予夺的腐败人。
所以,我的立场很简单,先给我权利吧,关于养活我自己的事业,我自己努力好了,你们,我是说这个看上去很美的政府,你们别歧视我,就够了。
推荐书单:
《福利视角——思潮、意识形态及政策争论》,艾伦•肯迪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盲人奥里翁——龚祥瑞自传》 龚祥瑞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 彼得•海斯勒 著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迈克尔•桑德尔 著
《现代中国的历程》黄仁宇 著
《中国文化的重建》 余英时 著
《观点,你也是意见领袖》南都周刊精品文丛
《戊戌政变记》 梁启超 著
《政府的价格:如何应对公共财政危机》戴维•奥斯本 著
《我与八十年代》马国川 著
- 上一篇: 不减税是一种无知 下一篇: 蔡洪滨的经济学趣味(上)
阅读数(1421) 评论数(2)
2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