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
图为艺术家秃头倔人作品

上海小夫妻陶某、余某在西藏阿里的遭遇,在他们自己的陈述中,无疑闪现着凡尔赛的浮夸色彩。随之而来的,首先是在事实上遭遇全面质疑,随后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叙事,特权的叙事,或者说阶级的叙事,最终让这场风波陷入僵持状态。‍‍‍‍‍‍‍‍‍‍‍

许多年纪大的人,都提到了那篇《为了61个阶级兄弟》的课文,以此论证一场看似不可能的跨时空救援,体现了大爱无疆。但将这篇课文用在这里,反讽意味是无法掩盖的。因为阿西献血风波象征的不是跨阶级的赞歌,而是对阶层隔膜的谴责。‍‍‍‍‍‍‍‍‍‍‍‍‍‍‍‍‍‍‍‍‍‍‍‍‍‍‍‍‍‍‍‍‍‍‍‍‍‍

但在讨论阶级鸿沟的时候,先得承认,目前缺乏足够的信息来支撑这个谴责方向。缺乏信息支撑,与它并非特权事件,又是两回事,毕竟现在给出的信息无法完全否认特权想象属于臆想。现实地看,这种特权想象,只怕难以被消除。

特权想象无法被驳倒,在于打倒它需要相当充分的信息供给,但上海市卫健委显然做不到释疑解惑的程度。有人会说,阿里已经在调查,想必可以帮上海市卫健委解围。实际上这也是不可能的,阿里的大爱无疆,哪怕是高原日常,也无法取代沪卫的说明义务。

CDT 档案卡
标题:阿里献血风波:政府措辞不等于事件真相
作者:旧闻评论
发表日期:2023.12.5
来源:微信公众号“旧闻评论”
主题归类:血槽姐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本次风波涉及到一个要害,它指向一个尖锐的问题:当政府通报、部门回应等政府措辞,在很长时间内被混同于真相的国情下,公众仍未泯灭对真相的直觉和需求。舆情专家一直想要让政府和公众相信真相上的狸猫换太子,实际上是错觉。‍

值得强调的是,在媒体格局大变动的今天,政府成为掌握最多信息量的枢纽,由此衍生出许多掌控行为。历经诸多舆情事件的洗礼,政府甚至沉溺于一种不该有的幻觉:它们所说的就是民众应该相信的,行政措辞即事件真相。‍‍‍‍‍‍‍‍‍‍

阿里献血风波约等于挖了政府真相自信的“墙角”,这是最大的看点。政府从始终占据主动权的舆情处置经验中得出看法,他们可以最大程度地影响公众对真相的认知。事实上,确实也影响到了,但本次风波雄辩地证明,真相并非时刻处在政府掌握下。‍‍

自然,新闻媒体在这件事上表现不理想,至今尚未摸清楚那位传说中“小姑姑”及其神通如何,核查工作没有寸进,踢到了铁板上。受众要不要原谅媒体的无所作为,可以另谈,但在涉及政府部门时,信息的黑洞效应再次显现,对此也不能装外宾做惊诧状。

在负有真相解救义务的几个主体——上海市卫健委、阿里地区、大众媒体——被各自的强势(或者叫弱点)困住时,真相就从一种信息充分状态下的结果,变成大众的自由想象。真相既可以被政府破坏或把持,也可以被民众、社会锻造出来。‍‍‍‍‍‍‍‍‍

这一次,社会大众对献血风波中真相的塑造,起点与终点就是特权想象。因为人们凭人情世故就能知晓,将上海援藏医生从日喀则调到上千公里之外的阿里医院,很难说是普惠的紧急医疗响应。风波中的特权想象绝非精神性的,而是生存经验使然。‍‍‍‍

正因为涉及上海与西藏、日喀则与阿里这种地理跨度,人们不相信有61个阶级兄弟般的传奇再现。这种情形下,列举阿里有多少公务员献血救助牧民的个案,都无济于事。因为阿里如何平权,与上海如何特权是两回事,特权想象划出了无法被混淆的边界感。‍‍‍‍‍‍‍‍‍‍‍‍

仅就前述几点,阿里献血风波中朝向特权的评判方向,就获得了强烈的象征意义。余女士的不幸,被特权想象下的大众怨恨所涂抹,她得救的价值乃至于生命的重量都因大众鄙视变轻了。这就是除了自行补全真相外,大众将更多报复合理化的表现之一。‍‍

【引用图已经艺术家秃头倔人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