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的利弊得失一直中國人口学界和社会各基层争论的焦点话题,从资源、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老龄化等各方面支持计划生育的一方和反对计划生育的一方进行了激烈的交锋,其实强制性的计划生育除了面临学术层面的质疑和诘难其本身也是不道德的。
首先无论打着怎样动听的旗号,政府推行强制计生是把人口当成负担,推卸应尽的社会责任并且杀鸡取卵式的压榨人口红利而把危机留给后代的错误之举。政府在收税收费搞基建的时候把百姓当成摇钱树,从来不嫌人多,但在发放福利、普及教育的时候又希望人口越好越好,恨不能减少到零。当政府把民众当成负担的时候,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负担,中國机构臃肿政府不担心,“三公”消费冠绝全球政府不担心,房价高、房费高、医疗昂贵政府不担心,但政府却惟独担心老百姓自己多养个孩子,这样的“公仆”是不道德的。
按照官方的说法是人口要消耗资源所以要控制人口的增长,但是我们知道每个人所消耗的资源都不是免费获取或者是国家无偿提供的而是按照市场价格获取的,即使新出生的人口会享用一点政府无偿提供的有限服务,但在将来婴儿成年后其缴纳的税收做出的贡献也远远超出社会曾经给予他们的资助,政府无权强制民众靠减少人口的方式去节约资源。
更离谱的是计生委某官员竟然跑到联合国气候会议上说什么中國的计划生育减少了人口,降低了全球碳排放为全球环境做出了贡献云云,请问计生委的各位官员,你们的公车在排放含碳废气,你们出国考察在排放含碳气体,你们吃喝玩乐也在排放含碳气体,可是你们为什么不感到愧疚惟独把婴儿看成是罪魁祸首?
实行计生的一个理由是中國人太多了,其实中國的人口密度在世界上排名在70多位以后谈不上太多。很有意思的现象,认为中國人太多了的人总认为别人是多余的,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多余的,认为中國人是负担的人,总认为别人是负担,从来不认为自己是负担,鼓吹中國人应该减少的人总是希望别人减少,从来不认为自己应该减少,那些认为中國人口过剩的人从来都是认为别人是过剩的,从来不认为自己是过剩的,希望减少他人腾出空间来让自己过上舒适的生活这倒和纳粹的生存空间理论有点相近,所不同的是纳粹是希望减少异族对外扩张扩大生存空间,而计生鼓吹者是希望通过自残自虐减少自己的同胞来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某种程度上还不如纳粹。
计生支持者们很多时候显得非常有爱心,比如每当网上出现“虐猫”“虐兔”一类的消息,他们口诛笔伐群情激愤,格外关心那些被虐的小动物,处处显示出自己人性的一面,但他们对自己的同类——所谓“超生”的婴儿及超生的孕妇则是另一幅面孔,心硬如铁,冷漠无情,对于不时出现的强行绝育、强制堕胎乃至出现母子双亡的人间悲剧毫无怜悯,甚至恶语相向,不去谴责施暴者却对受害者落井下石,不爱惜同胞的生命却满腔热忱的关爱动物(那些小动物和人类一样也是要消耗资源的),这种前后矛盾的行径充分暴露了计生支持者的虚伪和道德评判方面的双重标准。
在现在越来越注重尊重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的社会环境下,生育权作为私权范畴应由民众自己决定,继续推行强制计生政策强行剥夺亿万民众的生育权,是不光彩、不道德、不明智的。
来源:《公民》月刊
作者:何亚福
中国报道周刊, 2011-09-06.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计划生育是不道德的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中国观察.
欢迎大家投稿,点这里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 韩国日本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考察报告 (0)
- 计划生育还是计划杀人? (0)
- 计划生育真的不能叫停吗? (11)
- 计划生育是中国经济问题的根源 (11)
- 计划生育政策有点傻 (6)
- 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成为亡国之策 (1)
- 计划生育可以叫停吗? (1)
- 计划生育与法治 (0)
- 自由主义视野中的计划生育政策 (30)
- 瞬息万变的人口形势与迫在眉睫的计划生育改革 (2)
- 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应该调整 (5)
- 独生子女面临“中国式”悲哀 (2)
- 我们还需要计划生育吗? (0)
- 必须无条件停止计划生育 (0)
- 去韩国考察计划生育 (0)
- 别傻绝了代 (0)
- 全世界都在等着看中国的笑话 (1)
- 停止计划生育大“势”已定 (2)
- 停止计划生育后“补偿性生育高峰”有多大? (3)
- 你我都在邪教的消灭计划中 (3)
- 人口红利率先在广东敲响警钟 (1)
-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弊端渐显 (0)
- 中国人口问题——船大惯性大,调头要趁早 (23)
- 不停止计划生育,中国还在等什么? (6)
- 一胎化生育必带来一系列经济危机及严重经济问题 (4)
- 一百年后中国人口可能是1亿 (3)
- “只生一个”真谛不好 (0)
- “一胎化”让中国几无真正的头生子 (8)
- “一胎化”政策实为“间谍”之谋? (0)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