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7日)
一
对一些不满于中国对利比亚外交政策的人来说,中国公司在7月有意向卡扎菲政权“售武”一事是可以用来在网络上嘲笑政府的好素材。发言人也还需要继续面对记者提问,根据网易、凤凰网晨间头条,姜瑜最新强调“这是一起中国公司个别人员的行为,这种接触并没有导致实际的出口行为”,她昨天承诺,“中国政府会继续严格执行安理会有关决议,也会进一步加强对军品出口的管理。相信军贸主管部门会依据相关法规认真、严肃对待此事。”
继昨日以封面文章斥责《中国被诬卖卡扎菲武器》后,针对此类话题,《环球时报》再度得以发表独家点评:《中国军贸公司政治敏感不够》。在嘲笑西方舆论的炒作“捕风捉影”、“强行放大”后,该报评论员单仁平表示相信“相关的军贸公司与卡扎菲政权的代表接触,目的不是为了卖武器。它们有可能只是为了‘接触’,为今后一旦有条件时做生意搞些铺垫。甚至它们有可能就是坐在一起‘喝喝茶’”,他就此叹息这些国资公司考虑不周:“它们应当清楚,它们是中国的国资公司,这个背景在世界上反复遭到过度解读,而它们接触的对象已在国际上遭普遍抛弃,这样的接触多么适合添油加醋,被不友好势力当成攻击中国的借口”。
而后。这篇中共中央机关报子报文章秉承了上周五社评《信息公开,中国改革绕不开的硬仗》中的立场,向国有军贸公司喊话:“放下架子,从心理上将自己‘普通化’,将自己的信息尽可能向全社会开放,不追求政治上的特权,不做信息公开的死角”。根据作者观点,过度保密向这些“绝对保密”的企业提供了“不必要的保护”,使得它们对舆论监督相对陌生,很少受到被质疑甚至被攻击的训练。于是,文章呼吁,中国应清理目前保密级别高的各国有公司:“这些公司都应成为中国经济及社会生活中‘正常的’一员,它们的保密应当受到特批,而不是保密成了理所当然,不保密反而成了特例”。
二
《人民日报》、新华社和央视需要合作推介的不是外交部辩解,而是《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典型标题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和平发展道路”、“和平发展是中国与世界共同福祉所系”以及“打破‘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昨夜《焦点访谈》宣布,在这份由国务院新闻办昨日发布的13000字文件中,“中国的和平发展不仅第一次作为国家意志来提出,而且第一次对中国的和平发展做了最全面,最系统的说明……也许,这能让世界多些理解,少些疑虑;多些希望,少些担心。”
市场化媒体此番不需要承担大张旗鼓的宣传任务,普遍未予重点报道。凤凰网找到了《光明日报》分析稿中的亮点,“至少有这样一些新意,积极有为的国际责任观是首次出现在政府公开文件中”。
但是对擅于解读的《环球时报》来说,这其实也可以变成畅销时机,它向读者强调,通过白皮书发现“政治制度”一词进入了中国“核心利益圈”。根据这篇社评宣告,“对改革将在什么程度上触动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内外一直都有议论,对改革是否应当牺牲一些社会稳定,同样存在争论。白皮书将它们明确列入中国的核心利益,是一次重要的澄清和宣示”。文章承认,“中国目前改革的外部环境不如上世纪80年代初期好”,“面临根据自我需要加快改革,和防止被西方拉偏中国改革方向的双重权衡”;同时批评“鼓动轻率改变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对中国国家命运和人民福祉的不负责任……用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失去和平来换取那个虚无缥缈的‘政治天堂’,这对中国人民来说太冒险了”。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