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热衷于寻找自己的“出处”,最好能够表明自己的起源,是否隐含着一丝通过这种确证自己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方式提升自己以及自己族群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我们不得而知,至少我们从人们对于那些颇有神秘色彩的考古活动的注意可以作为一个旁证,无论是西方社会对于“死海古卷”的各种易读还是将埃及文明追溯到四十个世纪以前的遥远时空距离,亦或者东方人们对于自己文化的“獨立起源”的反复证明,都可以窥见一二!在这个过程中,中國人,作为一个獨立的族群来说也许格外的重视这一点,对于历史有着极强烈的癖好使得中國人对于自己的历史有着莫名的自豪与“焦虑”!

  从媒体上看到中國大陆又在继续修订“中华民国史”了,工程浩瀚,诚然不是一代历史学人能够獨立完成的,从公开的资料来看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着手,到今天初具完整的形制,四十年的光阴已过,记录历史的时间本身也已经被后人写入了历史的宽泛概念中去了!据说随着近年来信息资料的公开(譬如两蒋日记)和中國大陆社会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发展,人们所最热衷的“在别人的棺材上钉钉子”的事儿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虽然依旧不肯承认社会进步所带来的对于历史事实的尊重和对于现实政治的摆脱,但老百姓在解读的时候最能够注意到的依然是对那些距今尚不遥远的历史人物的评价的变化!这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儿!

  同时,这又是一件颇值得思量的事儿!因为值得思量,所以对于那些想必是没有兴趣去读完这煌煌三十余巨册的“民国史”的人们更容易将其中的变化挑出来解读,进而将变化替代了本体!

  人们追寻历史的迷踪,希望的是一种从中得到自豪感的满足,但是这种想法在对于中國人的“修史”这一行为的时候却并不完全适用!因为在中國人,尤其是中國的上升到“政治意义”上的修史行为的时候有一个词常常会不由自主的在包括历史研究者的脑海中跳脱出来,那就是“殷鉴未远”!前面我们说过,政治家或者更直接的说是统治者都有一种“乌托邦”的大头症!尤其是在專制主义盛行的地方,统治者总是在极度的自信心中认为自己正在开创,或者是“继承”着一个“天朝盛世”的乌托邦式的黄金时代,在这个黄金时代里,人们将会处于和平相处、彼此友爱、免于皮肉之苦、不必担心受怕(所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之类的常用语)、远离任何欲望、生活与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乃至于自然界都因为“德治与圣化”而变得异常的温和而不起波澜(所谓‘风调雨顺’),至少是要求人们将自己当做鸵鸟一般假装相信!那么如何要确证这种“统治的胜利”呢?重要的手法之一当然就是将在我等之前的历史用一种方式“否定”掉!也许有人说这样形容“官修历史”的目的性不公平!那么好吧,我们大可以自己去看一看自从李世民下令由政府出面大规模的修订“前朝历史”(晋书、隋书)与之相伴的是大量的史料的被有意识的毁灭,而不是由于其他的譬如兵隳、祝融等等相对无意识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对于历史的獨立的取证、记录变得极为稀少和艰难,尽管到明清时代依然有《国榷》这样的私修历史的巨著出现,但以统一史料、统一口径的方式“统一过去”的政治目的的确已经达到!

  换句话说,修订“前朝史”的“历史学者”们尽管一个劲儿的说是一种“学术行为”但从现实来说,这简直是不可能的,政治的参与并不一定是要通过直接的粗暴的“行政命令”的方式的干预么!“民国”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我们的“伊甸园”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文字里!但是“最广大的人们”却不一定这么看,因为老百姓不一定都能够当鸵鸟,甚至不一定会当鸵鸟!他们会从最基本的生活出发,同样去“幻想”一个自己的乌托邦、伊甸园,而这种摆脱了政治的束缚的出于人的天性的乌托邦理想将会是带有人们最初始的想法!什么是这种最初始的想法呢?我们通过历史的回顾可以看到这一点,以赛亚。柏林有过这样的总结,凡是带有这种乌托邦的的想法人类思想,总是将那个幻想的空间定位于一个“遥远的过去”,那时候人们都向传说中的亚当与夏娃一样生活在阳光的、和谐的伊甸园里,在中國人的思想中那个“远古的黄金时代”叫做“三代”,也就是孔子不断提及的那个礼崩乐坏之前的“三代”!而自此之后则进入到一格“越来越坏”的历史时代了,有越来越多的史料的留存与记载,也就有了越来越多的“不和谐”的记忆的存在!而当下,自然就成为了一切不和谐的因素“集中”的时代了!这与“政治的期盼”正好相反!于是当我们越来越觉得过去的时代很美好的时候,“历史书”这种玩意儿却要告诉我们过去很不美好,而他们的理由似乎也很简单:过去如果美好,又怎么会成为过去呢?而当我们有一点认为官方的意识有所松动的时候,则又有着强烈的愿望去发现与放大这种“松动”!

  修民国史,还是“民国修史”,民国,都不再可能是我们的伊甸园了,因为,他已经过去了!

  作者:蒋曦


中国报道周刊, 2011-09-15.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民国不是我们的伊甸园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百家争鸣.

欢迎大家投稿,点这里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