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蔭權過去幾年都堅拒復建居屋,今年礙於這課題已經成了跨越黨派以至階層的共識,更重要的是,其頂頭上司港澳辦主任王光亞6月訪港時,告誡他「房屋問題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經濟問題,處理不當的話,更會演化為政治問題」,以及副總理李克強8月訪港時訓斥他「切實有所作為,積極幫助市民特別是基層市民排憂解難」,所帶來的壓力,今年施政報告終於妥協,承諾復建居屋。
但他卻留下一條尾巴,那就是補地價安排。他建議單位住滿5年轉售時,毋須仿照現時的做法,參考當時市值調整補地價,只需以購入單位時的市價計算。這樣的結果,若然樓市上升,業主便可賺大錢,升值收益全歸業主所有。這樣的做法,正如很多人批評,無疑是政府以公帑資助市民投資,完全有違政府過往的哲學和原則。
由原本信誓旦旦,政府自己不應當發展商,到今天不單復建,甚至補地價毋須按市價,曾蔭權變臉的徹底,實在令人目瞪口呆。
打倒昨日的我
這種一遇外間壓力,便不惜打倒「昨日的我」,甚至反過來「做凸」,以求息事寧人的民粹主義做法,其實已經在過去出現多次。
例如今年初的財政預算,原本說為了避免刺激通脹,所以不會退稅,但言猶在耳,當發現群情起哄,尤其是泛民聲稱要締造港版「茉莉花革命」(或洋紫荊革命),令一心「維穩」的北京神經大為緊張,施壓下來,這個政府只是短短7天,便改弦易轍,不單有得退稅,還「做凸」,甚至每人派夠6000元,民粹之極。
再舉一例,2008年的施政報告,順應政黨要求,把70歲以上長者可以拿到的老人「生果金」,增至1000元,但卻同時帶來一條尾巴,就是引入入息及資產審查,旋即惹來政黨圍攻,起初,曾蔭權還振振有詞,說需要考慮到人口老化及政府的財政能力,以免香港下一代承擔沉重的社會福利開支云云,但隨着群情洶湧,結果只是短短10天,他便打倒「昨日的我」,不單宣布暫時擱置新的審查建議,還為了息事寧人,又一次「做凸」,就連原有65歲至69歲若想提早申領生果金須經入息及資產審查的做法,這個政黨及長者也未有強烈要求的部分,也一併棄守,讓人看得瞠目結舌。
認真你就輸
這些例子說明,如果你本着擺事實、講道理的善良意願,就這個政府提出的「理據」和「邏輯」,例如政府不應干預樓市、不能資助投資、不想刺激通脹、避免香港下一代承擔沉重的社會福利開支等,「take it seriously」,最後你隨時會因這個政府打倒「昨日的我」而且反過來「做凸」的做法,被人當作傻瓜。
對着曾蔭權的所謂「道理」,只能套用一句網民的術語,那就是「認真你就輸」。
其實,有關例子遠不止前述提到居屋、生果金、每人派6000元3個,例如2006年施政報告提出的幼稚園學券制建議、2009年施政報告提出的慳電膽建議等,都是因提出後遭媒體和輿論炒作得火熱,受壓下,政府便改弦易轍,甚至「縮沙」。
贏到掌聲,但贏不到尊重
我贊成復建居屋,也贊成安老,對老人家慷慨一點,但卻希望政府做起這些事來,做得有理念,做得有規有矩。
今年施政報告,如此大手筆在房屋、安老等課題上,大灑金錢,形同「賣大包」,我相信曾蔭權要於一時間博取掌聲,以及民望有所進帳,並不太難,只不過,他永遠贏不到別人,尤其是知識分子的尊重,因為大家都知道,那是形格勢禁的結果,而不是當他上場時,有理念、有藍圖、替香港妥為把脈,因而推出的政策。
政府官員的一時一樣、前後不一、邏輯紊亂,只會愈來愈讓人鄙視,縱然大家都「攞到着數」。
所以香港以後還是否需要有關理念的policy debates﹖Policy rationality還有何用﹖政府只要夠民粹就足夠﹗不過在痛批曾蔭權之餘,大家也要謹記,我們的政黨、媒體、群眾,以至自己,都是助長這民粹主義的一部分。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