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节目《留日大学生刺母事件》播出后,很多人在博客留言中,说到自己有亲属出现类似症状,家人感到无助绝望,不知如何判断,因为担忧患有精神分裂症会受到排斥与歧视,也无法向外界倾诉和求助。

在新闻调查时,我们曾经制作过精神病人暴力犯罪调查节目,得知对病人及时发现治疗,进行药物治疗极为重要。停药后的复发率在80%以上。

这件事不仅关系一个家庭的痛苦与希望,如果他们在沉默中挣扎,那社会也同时处于不安当中。

很多读者问,能不能有关于此病的论坛,或者微博平台,能够便于家庭之间及时交换信息,相互扶持。在网上初查还没有结果。如果有人愿意制作这样的平台,也可在留言中或者通过我博客的信箱联系。

昨天给科学松鼠会的姬十三打电话,想寻找比较权威的医生普及下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与治疗常识,他让果壳网心事鉴定组结合此案采访了北京大学的聂晶老师。谢谢他们。我把文章贴在下面,供读者参考。

果壳网心事鉴定组(以下简称“果壳网”): 汪某的情况跟我们平时说的心理疾病一样吗?

聂晶: 精神分裂症和一般的心理疾病是不同的。正常人具有以一种适应的方式对环境刺激进行感知、体验并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而精神病患者的这种“与现实接触”的能力受到了损害,以致其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3]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没有自知力,他们不认为自己有病,不会主动就医。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也没有抑制力。

自知力也称内省力,是指病人对其本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即能否觉察或辨识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够正确分析和判断,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与体验中哪些是属于病态的。[3]

在央视对汪某家人的采访中提到,在日本时就发现有些不正常,但汪某自称没病,家人就认为他没病了。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如果没有药物治疗,他们是缺乏对自己疾病的基本认识的,甚至在他人明确指出他们的问题时,仍然会坚持认为自己是正常的,是没病的。所以,家属不能仅仅凭借病人自身的感觉,就放弃对其进行诊断和治疗,这样做是十分危险的。

果壳网: 据说中国有1600万精神病患,我们是不是需要小心提防周围人会犯病呢?

聂晶: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是比较低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平均患病率仅为5.8‰ 。而且不是所有精神分裂症患者都有暴力倾向和被害妄想。甚至有些精神科医生认为有些精神分裂症患者比普通人更安全,因为他们非常害怕和其他人交往,一般不会轻易与别人接触,表现出很强的社会交往退缩。比如单纯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可表现为类似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萎靡、注意力涣散、头昏、失眠等,然后逐渐出现孤僻、懒散、兴致缺失、情感淡漠和行为古怪,以至无法适应社会需要,但没有妄想、幻觉等明显的“阳性症状”。 [3]

果壳网: 那么我们怎样识别精神分裂症患者呢?

聂晶: 在大部分情况下,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起病于青壮年时期,表现出的症状可分为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就是缺乏正常人该有的反应。比如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或意志减退等,都属于“阴性症状”。就像看到血泊中的母亲,正常人都会感到悲痛,但汪某没有情绪上的反应,只能逻辑上推理出“应该悲痛”。阳性症状就是指出现了正常人没有的行为或者思想:幻觉、妄想、思维破裂、情感倒置、言语紊乱。汪某的症状表现也很明显,从采访中就可以看出他存在比较典型的被害妄想,觉得有人在监视自己甚至在脑中植入了芯片,这种妄想是很多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都有的。

果壳网: 如果发现周围有人出现了疑似精神分裂症症状怎么帮助他?

聂晶: 早发现早治疗。及时去医院精神科进行诊断、用药。但是,周围人不能强制将任何人遣送精神科治疗。根据新的《精神病法》规定,除非监护人主动授权,其他没有任何人(除了公安机关)有权力强制就医。所以,一旦发现疑似的病例,最好马上联系其监护人或一级亲属。如果疑似病人出现了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则需马上联系公安部门。

果壳网: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如果碰到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又需要怎样保护自己呢?

聂晶: 刚才说过,精神病人并非都有攻击性,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危险。而且,目前国内外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药物治疗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可以有效去除掉患者的幻觉、妄想等多种阳性症状,只要坚持就医服药,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甚至可以终身不再发病,维持正常的社会功能。而另一方面,对于那些精神分裂症忽然发作,或是因为种种原因,还未能进行药物治疗的分裂症患者,我们最好还是保持相对谨慎的态度,不招惹刺激他们,与他们保持一定距离,在他们出现异常行为的时候联系其家属或是公安部门。

-A.特征性症状:下列2项以上,均在一月内有明显表现。 -妄想; -幻觉; -言语紊乱(例如,常常乱扯或散漫); -明显的紊乱或紧张行为; -阴性症状,即情感平淡、言语贫乏、或意志减退。 -B.社交或职业功能不良 -C.病期:病情的持续性表现至少6月 -D.排除心境障碍及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 -E.排除物质或一般躯体情况 -F.与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关系:如有婴幼儿孤独症或其他广泛性发育障碍的病史,除非出现至少一月的明显妄想或幻觉否则不作精神分裂症附加诊断。

另补充一些网络上查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出现的病状,供家人辨识时参考:

妄想:

1、关系妄想:患者坚信周围环境中的一些与他不相关的现象均与他有关。如旁人之间的谈话认为是在议论他,别人吐痰是在针对他。

  2.被害妄想:毫无根据地坚信别人在迫害他及其家人。迫害的方式多种多样,被跟踪、被诽谤、被隔离、被下毒等。

  3.影响妄想:自觉有一种被控制感。患者坚信自己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受到外界特殊东西的干扰与控制。可以是无线电、光波、某种射线等等。患者体验有强烈的被动性和不自主性,此为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4.嫉妒妄想:患者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与其他异性有不正当的关系。跟踪、监视配偶,拆阅别人写给配偶的信件,检查配偶的衣物等。

  5.夸大妄想:患者坚信自己有非凡的才能、至高无上的权利、大量的财富等等。

  6.钟情妄想:患者坚信自己受到某一异性或许多异性的爱恋。当遭到对方拒绝时认为这是在考验他,仍反复纠缠不休。

  7.罪恶妄想:坚信自己犯有严重的错误。患者认为自己做错了事说错了话,对不起别人,应该受到惩罚,应该判刑,甚至罪大恶极,死有余辜,因而患者采用各种方式来赎罪。

  8.疑病妄想:患者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因而到处求医。患者反复找医生看病,重复做各种检查也不能消除疑心。

  9.被洞悉感:称内心被洞悉或思维被揭露。患者坚信自己的思想未经过言语或其他方式表达出来,就被别人知道了,甚至尽人皆知,闹得满城风雨。

  10.超价观念:是指由某种强烈情绪加强了的,并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观念。这种观念一般有一定的事实作为依据,由于受到强烈情绪的影响,患者对某些事实作出超过寻常的评价,并坚持这种观念,而且影响其行为,往往与他的切身利益有关。

  11.金钱妄想:是指患者在金钱的刺激时引起神经错乱,常常幻想着自己拥有足够的钱与上流社会融合,至此,许多患者会把身边的类似于钱币之类的物体看成是金钱,比如纸张、画面等等。

幻觉

  1.幻视:指没有视觉刺激时出现视觉相象的体验。幻觉多种多样,如简单的光、单色的颜色、单个物体、复杂的情景性场面,可能鲜明生动。

  2.幻嗅:能闻到一些难闻的、令人不愉快的气味。

  3.幻味:品尝到食物内有某种异常的特殊刺激性味道,因而拒食。

  4.幻触:感到皮肤有某种异常的感觉,如虫爬感、蚁走感、针刺感、液体流动感。

  5.内脏幻觉:患者体验到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有异常知觉体验,如感到肺扇动、肝破裂、肠扭转,能准确定位,常与疑病妄想、被害妄想同时出现。

幻听

  没有听觉刺激也可出现听觉现象的体验。持续的言语性幻听常常是精神分裂症的表现。

目前对精神分裂症的形成原因,还没有定论。遗传,社会因素,手术等都可能是病理因素。大部分患者是在无明显诱因下缓慢起病,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一般会存在的表现是:

    睡眠改变:逐渐或突然变得难以入睡、易惊醒或睡眠不深,整夜做恶梦、或睡眠过多。

  情感变化:情感变得冷漠、失去以往的热情、对亲人不关心、缺少应有的感情交流,与朋友疏远,对周围事情不感兴趣,或因一点小事而发脾气,莫名其妙地伤心落泪或欣喜等。

  行为异常:行为逐渐变得怪僻、诡秘或者难以理解,喜欢独处、不适意的追逐异性,不知羞耻,自语自笑、生活懒散、发呆发愣、蒙头大睡、外出游荡,夜不归家等。

  敏感多疑:对什么事都非常敏感,把周围的一些平常之事和他联系起来,认为是针对他的。如别人在交谈,认为是在议论他;别人偶而看他一眼,认为是不怀好意。有的甚至认为广播、电视、报纸的内容都和他有关,察言观色,注意别人的一举一动,有的认为有人要害他,不敢喝水、吃饭、睡觉,有的认为爱人对他不忠从而进行跟踪调查等。

  性格改变:原来活泼开朗、热情好客的人,变得沉默少语,独自呆坐似在思考问题,不与人交往;一向干净利索的人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纪律松弛、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原来循规蹈距的人变得经常迟到、早退、无故旷工、工作马虎,对批评满不在乎;原来勤俭节省的人,变得挥霍浪费,本来很有兴趣的事物也不感兴趣等。

  语言表达异常:与其谈话话题不多,语句简单、内容单调,谈话的内容缺乏中心或在谈话中说一些与谈话无关的内容,使人无法理解,感觉交谈费力或莫名其妙,或自言自语,反复重复同一内容等。

  脱离现实,沉湎于幻想之中,做“白日梦

目前能做的只有这些,希望大家健康。也能对沉默中挣扎的患者施以援手,避免向更深处滑落。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