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差额选举省委常委受关注

原标题:江苏差额选举省委常委 专家称系党内民主标志性事件

作者:陈宝成

来源:南方都市报

来源日期:2011-11-22

本站发布时间:2011-11-22 19:07:35

阅读量:454次

    本月,省级党委换届又将迎来一个高潮。这一波党委换届中首先开始的是江苏,据人民网披露,内蒙古、广西、湖南、河北等省区的党代会也将在本月开幕。据江苏卫视报道,昨日下午,十二届江苏省委一次全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差额选举产生了13名省委常委,他们是:罗志军、李学勇、石泰峰、弘强、李云峰、杨卫泽、杨新力、黄莉新、李笃信、蒋宏坤、李小敏、樊金龙、王燕文。

  会议选举罗志军为江苏省委书记,选举李学勇、石泰峰为江苏省委副书记,通过了十二届江苏省纪委一次全会关于省纪委书记选举结果的报告,批准弘强为江苏省纪委书记。

  南都记者发现,江苏省委常委班子的规模为13人,比换届前增加2人,但与上一届省委常委产生时持平;平均年龄为54.5岁,比上届省委常委产生时略有增加;其中“50后”9位,最年长的是61岁的李学勇;“60后”4位,最年轻的是48岁的樊金龙。

  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副书记李学勇、石泰峰,均有中央机关任职经历。罗志军曾任共青团中央常委、实业发展部部长,而李学勇、石泰峰则是近年来分别由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和中央党校副校长调任江苏的。

  江苏省委常委班子中有3名女性,分别是纪委书记弘强、副省长黄莉新和王燕文。在已换届的省份中,江苏女性常委的数量居首。

  专家观点

  省委常委差额选举是党内民主标志性事件

  江苏省委常委由全会差额选举产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

  “省委常委差额选举是一个信号,是发扬党内民主的标志性事件。”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说,省委常委差额选举的制度早有规定,但因没有刚性要求而没有被完全制度化。

  1994年,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其中规定,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常委候选人数,应分别多于应选人数一至二人。但几位受访专家向南都记者介绍,这一规定在落实中效果不佳。

  不过江苏省委常委差额选举还是让学者感到振奋。“这说明党内民主向前进的步子迈得比较显著,可以看做中央决心推进党内民主的信号。”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蔡霞说,差额选举的优点之一在于能体现“好中选优”的竞争性,反映党内民意;在行政级别上,一般的省委常委属于副省级,能在这个层次实行差额选举,说明党内民主的步伐在悄悄加快。

  中央党校党建部主任王长江教授说,差额选举的意义在于理顺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的关系:“如果省委常委完全由上级任命,他们只能对上负责;如果由党代表或省委委员选举产生,他们至少要向党代表或者省委委员负责。”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