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火烧南方週末」的行为,一些长期支持南方报业的读者与网民也不甘示弱,表示「每个公民都有烧报纸的权利」,并在网上号召火烧《人民日报》及其旗下的《环球时报》等官方背景报纸。

对此,亚洲週刊表示,互联网上语言暴力升级,从社交媒体的自媒体领域扩展至公共媒体空间,从微博上对「汉奸」与「五毛」媒体的谩骂延伸至火烧报纸杂志,意见的纷争、价值的对立似有群众化趋势,这也难免有人担心,中国重回「文革」时代。

目前在中国大陆,代表不同利益诉求与意识形态主张的群体被贴上互相对应的标籤,并常常上演对手好戏。

亚洲週刊表示,「汉奸」是引发这场大辩论中的一个负面标籤。在上世纪抗日战争的记忆尚未完全消散时,「汉奸」一词多少还会触动中国人民的民族痛感。但在和平社会环境下,「汉奸」已成为打击异己的惯常罪名。与此相似的帽子还有「与西方反华势力勾结」、「受境外势力蛊惑」等。这当然不是中国首创,早在苏联时期,史达林迫害布哈林就曾指其为「帝国主义间谍」;台湾在「戒严」期间,当局打击李敖、柏杨等异见人士,也曾罗织类似罪名。专制政权导致国民心态的总体封闭,世界被简单化、二元化,「非黑即白」的思维常导致对外部世界怀有过度的防范乃至敌意,这往往导致国民思维的极端化、暴力化趋势。不同利益群体的标籤化对正常社会来说,是个危险的信号。

中国著名作家、民主人士冉云飞认为﹕「河北太原一些网友火烧南方系报刊之事,这是一种极端的言论和行为表达,也是几十年来官方分割社会正常联结和製造敌人思维在民众中的必然体现。人们不仅丧失互信,而且随意标籤化,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板结而不能形成有效互动。社会学家查农说得好:在社会互动结束的地方,就是社会瓦解之处。」

中国媒体人郭宇宽一直主张微博话语的平和理性,主张持不同观点的意见领袖不要「隔空喊话」,更好的方式是面对面交流,建立理性交流的公共话语空间。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