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每日原文推荐。如果你有兴趣,请参与翻译并将译文寄给《译者》 (iyizhe@gmail.com)以便与大家共享。欢迎使用邮件组、Google Reader和推特(@yigroup,@xiaomi2020)跟踪我们的最新消息。
【时政热点】
《时代》周刊:达赖喇嘛在印度出场发表演说,中国十分恼火——达赖在新德里宣讲快乐的艺术,演讲厅饱满。
《纽约时报》:在中国,即使不太重要的选举也会受到干涉——北外教授乔木作为独立候选人参加地方人民代表选举的故事:“这是我的权力”
法新社:北京警方打击“黑监狱”——保安公司和地方政府联手阻挠群众上访所形成的黑监狱,近期成为北京警方整顿的对象。但人们怀疑黑狱并不会终结。
路透社:有消息称中国放松了对盲人活动家陈光诚的管制——当局允许他77岁的母亲出村去买家里的生活日用品。这或许是放松限制的迹象
法新社:中国网民批评中央电视台的新台长——胡占凡称记者是宣传工作者,应该牢记喉舌作用的言论,引起数千网民的嘲讽和指责。
《展望》杂志:中国的中央政府能hold住吗?——中国有句古话叫“天高皇帝远”。随着地方政府变得更富裕,实力更强,北京对它们的管理很可能会变得更难。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随着经济减速,中国面临动荡——世界其它国家在盼望中国经济繁荣能带动全球摆脱衰退,但是现在中国自己也出现了增速降低的问题。
《展望》杂志:中国的新面孔?——英国《展望》杂志对薄熙来的长篇特写。“他的个人风格是伊斯特・克林特伍德式的暴力正义加乔治・克鲁尼式的高调做派”
Sascha Matuszak:佛教在中国——在当今中国,既有云游僧在车站现场超度亡者的场面,也有喇嘛被挂上牌子被押去游街的场面,更多是游人去寺庙旅游的场面。真正出于宗教目的进寺庙的人有几个呢?
《华尔街日报》:伸向香港的“黑手”——北京对香港的政治干涉达到了一个丑陋的新高度。而亲北京媒体发动的抹黑战术则滑向更深的深渊。(需有订阅帐号才能读全文)
《纽约时报》:数字的威力:中国瞄准高技术巅峰——从新技术的推广到超级计算机的研发,中国正在成为新硅谷。
《纽约时报》:中国即将迎来信息技术的黄金时代——李开复发表的文章,认为中国IT行业善于在模仿美国新点子的基础上加以本地化和改进。
《卫报》:从中国工厂购买圣诞玩具的真正代价——卧底调查揭示中国工人加班、被老板欠薪和罚款。
美联社:六名中国渔民被菲律宾以偷猎海龟的罪名起诉——这六人上周五在菲律宾近海被菲海岸警备队和环境保护官员拦截抓获。
上周的Sinica Podcast由郭怡广(@KaiserKuo)邀请龙洲经讯的葛艺豪(Arthur Kroeber) 和《洛杉矶时报》的@dhpierson谈论最近掀起的看衰中国经济的热潮。葛艺豪认为情况远没有那么糟糕。其观点值得一听
【国际外交】
《外交学者》:美–澳–印反华轴心?——来自这三个国家的智库联手发表一份报告,称美澳印应达成防卫协议,以应对中国崛起对美国在亚洲的军事优势所构成的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挑战。
《商业周刊》:缅甸在中美竞争中寻求平衡,寻找三赢战略。
《外交事务》:中国的巴基斯坦困境:久经考验的友谊结束了吗?——随着美–巴关系变冷,巴基斯坦希望得到更多中国的贷款、投资和无偿援助。但中国并不想做赔本的买卖。
【经济金融】
《纽约时报》:中国经济会摔跟头吗?别信那一套——专制主义与自由企业的罕见组合还会继续有效,因为它能为国民增加收入。人们对于经济发展的兴趣似乎超过对民主的兴趣
《华尔街日报》:乌云笼罩鄂尔多斯——记者从中国“鬼城”发回的报道。传说中的大降价并未见到,但也很难乐观起来。塔吊和工地的确是停工了。
《金融时报》书评:中国经济解谜——评林毅夫的新书。“林毅夫是新涌现出来的一种人:他既是自信的中国学者,同时又是全球性的决策人。”
BBC观点:巨无霸油轮般的中国经济——由于其经济规模庞大,任何改变都会费尽周折;而一旦启动之后,再改变航线依然要竭尽全力才行。
《商业周刊》:中国非制造业领域自二月以来出现首次负增长——因房价下降,非制造行业的采购经理指数也降到50以下。
【生活百态】
CNN:北京雾霾严重,迫使航班被取消——另外当局还关闭了一些高速公路。官方称这是大雾,但是有专家坦承这是空气污染。
前些天推荐过一个中国人到美国后第一印象的帖子,今天推荐一个刚到西安的老外所记录的感受:交通法规很有弹性;雾霾极其浓重;市内交通困难;任何东西都能买到假货;中国商人极能喝酒,午饭都要喝到吐。
中国立场博客:神秘的临时工作——博主作为老外被拉去临时充门面,参加一场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神秘发布会。这样的活动并不罕见,让他怀疑中国到底有多少类似美国安然公司一样的骗局。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