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报道,4月25日,清华大学举行百年校庆启动仪式。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百年校庆组委会常务副主任陈吉宁表示:“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不会花国家一分钱”,并且表示在校友接待时不看身份看年级。

校庆的意义,不止于宴会式的精英团聚。尤其是对清华如此名校而言,百年校庆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蕴

。站在百年的关卡上,俯瞰曾有的荣誉辉煌,细谈将至的规划蓝图,无论如何其意义甚大。然而当各地的学术巨擘、政界精英、商业巨贾以及各界翘楚欢聚一堂时,开销由国家垫付、接待由身份决定,这种情景让人尴尬之外也势必会折扣校庆的效果。清华校庆的组织者,考虑不可谓不周全,思忖不可谓不缜密,只是,这种开销自担、地位平等的表示,本该成为一种普遍认知和常理习惯,却为何让人从组织者的口中听到了刻意强调的味道呢?

“不花国家钱,不看身份看年级”的言论,听起来让人如沐春风。遑论是否有媒体的误读、民众的感性掺杂其间,问题的关键是,当最浅显的道理都能解读出“如沐春风”的感觉时,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境呢?

不久前,“日记门”的烟草局局长韩峰浮出水面时,网民们出乎意料的高喊“韩峰是个好干部”,其原因之一是他一年才贪五位数以内。这种讽刺性的“褒扬”,实际上反映了官场生态的恶化。同样,“春风”所至的欣慰实际上暴露“规则”常态化的现实:无论大小会议,甚至在无关乎公众利益的私人交际上,动辄用纳税人的钱财做经费;涉及到纯粹娱乐性活动时也要坚持地位划分,以身份论英雄。这些屡见不鲜的现实在长期的默认下,“潜规则”会变为“显规则”,所以在某些悖逆规则的表示出炉后,往往会让人感到解气。但这是不正常的,一个拥有正常权利的公民,怎么可以把别人少侵犯一点视为“春风”呢?

实际上,国家给予高校的教育经费,与所谓的校庆活动等无甚关联。校庆活动的经费来源应靠参与者募捐和校友、社会捐赠的教育基金。而至于会议上划分身份等级,则纯粹是无稽之谈,而且对于清华如此孕育豪杰的大学,以身份论价值是件无从下手的事情,遑论执行,这样的念头是想也不敢的。

至于清华“不花国家钱,不看身份看年级”的表示,是受到各方疑问而做的回应,还是在标榜自身的民主,刻意树立一个标杆呢?
笔者只是妄加猜测,也并无真凭实据,然而无论如何,听到此言,还是感觉别扭。只好暗自祈愿,路人皆知的理念,不要再给人“如沐春风”的怅惘了。
http://view.news.qq.com/a/20100427/000040.htm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