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季冰 | 评论(13) | 标签:时事观点

——关注上海世博会之一

我在不久前出版的一本探讨未来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文明复兴的通俗学术著作中曾预言,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极有可能继19世纪的巴黎和20世纪的纽约之后,成为21世纪的“世界之都”。在这样一座仿佛拥有无穷潜力的城市举办这样一届史上最大规模的世界博览会——它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是再合适不过的。

现在,这台世纪大戏的帷幕正在著名的黄浦江两岸徐徐展开,世界也正在走进“上海时间”。

城市化是过去200年来人类生活变迁史的主线,到21世纪初,世界上已经有超过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在最近30年里,中国的庞大身躯也加入了这场城市化的洪流,并成为全球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国家。联合国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拥有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有四分之一在中国;而在未来几十年,中国仍将有数亿农村人口涌入城市。

然而,城市真的能够让生活更美好吗?退一步说,即便将时代潮流视为不证自明的“好”早已成为现代人的思维定势,我们仍然能够和应该追问:城市是何以让生活更美好的?

事实上,200年来无数大大小小的哲人都曾告诫过我们:城市的水泥丛林使人疏离了自然的美好;城市的废气、噪音和污水侵蚀了人的健康;城市的尔虞我诈污染了人的心灵……所有这些沉重的代价,只不过为我们换来了表面上看似富足一点的物质生活而已。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流传下来的讴歌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的经典文学艺术作品可谓不计其数,而要找到哪怕一两首(幅)赞美城市的诗歌(油画),恐怕都是十分不易的。

但即便如此,世界各地的人们——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人们——仍然争先恐后地走出乡村、涌入城市,满怀着憧憬和梦想。在我看来,仅仅用能够挣更多钱或希望过上物质条件更好的生活来解释他们这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强烈冲动,恐怕会失之简单和浅薄。那么,城市,在其作为一个财富聚集地、一个现代生产和消费中心的外表之下,究竟还隐藏着那些富有更大诱惑力的神奇特性,使之“让生活更美好”呢?

4月23日,上海世博园进行第三次试运行,我有机会身临其境。中午间歇,随便找了家爱尔兰小餐馆落座,点了个正宗爱尔兰风味的套餐,还喝了一杯闻名遐迩的爱尔兰黑啤。沐浴在春天的阳光里,享受着金发碧眼的爱尔兰小姐的服务,感觉甚是惬意。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我不是身处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就这么点小小的享受,也许都不太可能吧?实际上,如果你生活在河南农村,不要说爱尔兰特色的香肠,就连品尝一下四川水煮鱼的机会也许一辈子都没有。这还不过是最“初级”的一个离子而已。

城市,由于各式各样背景迥然不同的人聚集在一起,而滋生了丰富多彩的需求;这些需求创造了千奇百怪的产业和发展机会;而才智过人的专业人士在相互激发中则又不断地创造着无穷无尽的新需求……一个人们世代种田为生的乡村,哪怕它再大、人口再多、教育水平再好,会产生像“香水瓶设计师”、“希伯来语翻译”这样的职业吗?而为了服务于“香水瓶设计师”、“希伯来语翻译”的特殊需求,城市又会诞生出其他许多产业和职业……所有这一切的动力,最终会发掘每一个人身上的特殊潜能,造就每一个具有特殊才能的人。这就是城市引领现代经济的奥秘所在。

然而这仍然不是最根本性的。城市里充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陌生人”,他们不仅有着千差万别的需求,更怀有南辕北辙的信念、价值、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他们能够和平舒适地共处于逼仄的城市空间里,必定需要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相互理解和尊重彼此的价值。正是这一点,构成了城市有别于乡村“熟人社会”的最大特性:这是一个自由、开放和多元的时空,任何人都不会因为自己的一点点离经叛道的独特想法或做法而遭到周围人的千夫所指,以致寸步难行,只要他没有损害到其他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与乡村,分别是开放的现代与封闭的传统的对应物。我个人深信,这才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最核心的价值所在,也是城市格外令乡村青年男女向往之所在——城市的空气虽不纯净,但却让人可以无拘无束地敞开心灵。

但这似乎反过来证明了,城市并非人类文明的最终归宿。应当说,城市是工业时代的典型产物,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加之现代交通运输业一日千里的进步,尤其重要的是现代启蒙思想的日益深入人心,人们似乎越来越不需要聚集在一个狭小的地带,也能同样享受城市带来的需求和产业的无限拓展,以及自由开放的生活方式。

可能正是这个缘故,我们看到,曾经引领城市化的西方发达国家近年来已开始呈现出一种“逆城市化”的新趋势。这种状况在西、北欧国家表现得最为明显,那些国家的城市人口比例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实际上是逐年有所下降的,尽管下降得并不明显。城市塑造的现代生活特性与田园生活的自然纯真之美是否能够在后工业文明时代结合在一起,这可能是21世纪需要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本届上海世博会上,人们除了将看到以往世博会的看家绝活——当代最新科技发明外,更多地还将见识到世界各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最令人称道的是,位于中心城区的世博园被上海的母亲河贯穿而过,园区还专门给游客留出了一块不小的江边湿地,作为亲近自然的歇息之所。这些,是不是都在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增添这个时代的崭新涵义呢?

写于2010年4月23日,发表于2010年4月29日《中国青年报》,有删节。

陈季冰的最新更新:
  • 我们生活在一个阴险的时代吗? / 2010-04-28 15:39 / 评论数(15)
  • “国进民退”争论揭示的本质问题 / 2010-04-27 12:04 / 评论数(17)
  • 一则寓言的荣宠 / 2010-04-21 14:48 / 评论数(4)
  • 当“国家”犯了错误的时候…… / 2010-04-21 14:34 / 评论数(11)
  • 人民币汇率政策调整箭在弦上 / 2010-04-12 13:50 / 评论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