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不除,教改休谈公平与效率   童大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7 月 29 日 正式发布。具体目标包括: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90%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40% 。 教育改革,光看数字是没有意义的,数字只是官员的政绩和游戏。在“毁人不倦”的教育体制下,入学率越高,人才可能被毁坏得越厉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自由发展,而不是人人成为标准件或者高考的陪读机器。 因此,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是人才的评价体系,尤其是作为人才评价体系的高考指挥棒有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高考指挥棒变化的前提条件,则是办学自由,只有教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会有人才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也只有教育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幼儿园入学难入学贵、流动儿童入学难高考难、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高考高分低能、高考加分腐败重重、重点大学地方化等问题才能逐步缓解。 当前中国的教育问题,是公平和效率尽失。流动儿童平等受教育权、高校招生名额分配、高考加分、幼儿园入学处处不公;而效率方面,则是高分低能,大部分学生成为高考的“陪读生”。应试教育造成我国大批学生“高分低能”,已是不争的事实。 2005 年, 11 名内地高考“状元”在面试环节被香港大学拒之门外,港大提出的理由是不愿录取“书呆子”。高考状元们工作后多数成就平平,亦是教育“掐尖”失败的象征。 如果大学本身是追求人才培养效率的,它一定会以吸引真正的人才为目的,从而也间接实现公平录用人才,而不会听任重点大学地方化、不会听任流动儿童没有地方高考、不会听任地方随意通过权力和金钱为权贵子弟加分。在这里,公平和效率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并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是一对矛盾。 而要实现这样的录取效率和公平相统一的前提条件,是各层级教育办学自由条件下的充分竞争!光光教改纲要提出要“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连皮毛都没触及。没有自由准入,没有充分竞争,不管是教授治校还是校长治校,都会倾向于肆无忌惮的腐败。比如,北大新校长上任后,今年第一个“重大举措”是北大在京实际录取人数在计划招生 256 名的基础上增加了 112 人,扩招比例高达 44% 。如果教育有自由准入充分竞争,这样自毁前程的勾当没有一个校长敢干。 对中国教育制度的不满,这些年社会上的“声音”不可谓不大。但是,这些声音显然并没有发生任何作用。当权者还是我行我素,甚至是改革越改越糟糕。原因何在?就在于教育垄断没有打破。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彻底改变重硬件不重软件的死脑筋(甚至可以说其中有他们深刻的部门私利诉求),否则,内地教育怎么改革都没戏。人们不能用手投票、用声音投票,就会用脚投票。 今年 3 月 2 日 ,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发布了《 2009 年度中国主要城市公众教育满意度调查》,据 2009 年度对 30 个城市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调查,我国主要城市的公众教育满意度得分在 3.415 至 2.885 之间 , 即公众教育满意度明显偏于一般的评价。与 2008 年调查相比, 12 个城市的教育满意度上升, 18 个城市的教育满意度下降,首次出现跌破及格线的状况——西安、武汉均低于 3.0 分。 最近几年教育移民的发展表明,越来越多的高考尖子毫不迟疑地选择“退出”中国高教体系,到海外寻找他们认为是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香港高校今年一口气招收了 1400 多名内地高考尖子。国内的一流大学已经竞争不过海外一般性的大学。同时,这些年每年都有数万人“退出”高考,即不参加高考,甚至初高中阶段就到海外就学。 (作者为信孚研究院研究员)     

Continue reading here:
垄断不除,教改休谈公平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