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yle.sina.com.cn/news/b/2010-09-21/103667793.shtml

社会化媒体:疯狂的微博 庶民的狂欢

http://www.sina.com.cn 20100921 10:36 精品购物指南


微博抢了谁的饭碗?

起床、吃饭、坐公交车去单位,然后偷菜,不,上微博,这是在北京一家媒体工作的张倩每天早上必做的头4件事。忽如一夜东风来,千人万人围脖戴。似乎真的就在一夜之间,博客、偷菜都成了上世纪的时尚,微博这个超新媒体,正在把诸多传统媒体和次新媒体一同逼入墙角。

还记得徐静蕾吗?曾经的博客女王,但现在的粉丝只记得围脖女王姚晨。微博里几乎云集了所有的明星和名人,韩寒的一个就能引发万人围观。

还记得天涯吗?曾经的中文社区之王,如今在微博里,能看到很多活跃的天涯编辑、斑竹、管理员以及核心网友,多年前,这还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骄傲而固守的天涯人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真正威胁天涯的是在来自于草根网民的事件中,天涯和微博相比正在失去其原有的优势。

还有曾经的全民偷菜时代。在微博的冲击下,今年71日,创立3年的社交网站360圈以关闭为结局,宣告国内SNS领域又吹破了一个曾美丽的泡泡。 随后,蚂蚁网也对外宣布,由于资金链短缺不得不停止域名解析。不仅如此,一起网、亿友、亿聚网等中小SNS网站乃至于开心网、人人网以及51.com三大巨头都不同程度地传出用户疲软的问题。来自北京缔元信最新推出的微博报告显示,在微博用户中有八成是SNS的用户,其中51%的微博用户承认减少了对 SNS 的使用。

事实上,SNS网站已不太可能像以前那么迅猛地发展,同时,一些偏重于社交游戏的SNS网站也由于游戏行业整体增速放缓而受到影响。原开心网副总裁刘乾如是分析。另一位业内人士则更加直接地表示:互联网关注的焦点变化也很大程度上促成了资本的投向。从这个角度上看,微博正在吸引原本投向SNS
的目光。

缔元信高级分析师于明也认为,微博的黏性已有取代SNS的趋势。目前的微博已拥有了游戏的功能,这个应用一旦兴起,会对SNS产生致命的打击。随着用户把时间更多地投入到微博上面,微博的功能也会越来越丰富。微博如果拥有了SNS的好友沟通功能,则用户极有可能降低对SNS的使用频率,甚至有取代 SNS的趋势。

然而,正在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的微博,似乎也难以避免同样的质疑。

微博还能火多久?

就是突然觉得没意思了。北京网友叶子说,她越来越少登录新浪微博了,在网络上,激情的到来和褪去都快如闪电。叶子说,相比Twitter上的信息大多具有新闻价值,国内微博平台上的信息却是以个人的无病呻吟为主。有一天我意识到,我的嘀咕没人关注,于是就不再写了。

开始的绚烂是否标志着恒久的光辉?在围脖火爆的今天,这个问题显得不合时宜,但又不得不让人深思。

大多数的微博作为一种寻欢式的传播手段,只能成为茶余饭后的小品,注定成不了人们生活中的永恒主题。从事市场研究和管理咨询工作10年的马继华在网上撰文称:博客死不了,微博火不长。

这样的观点似乎在部分写手中已经得到了验证,因为已经有人在讨论围脖有些写不动了的话题。来自Twitter的遭遇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作为全球最火爆的微博网站,它的日访问量已近2000万人次,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地的网站排名中始终位居前15位,连美国总统奥巴马、美国白宫、 GOOGLE、福布斯等都纷纷入驻。

然而,马修·罗宾森,这个年仅15岁的史上最牛实习生,在摩根士丹利当实习生发表研究报告称,绝大多数人都注册了Twitter,但随后他们就会把它丢在一边,而不会去更新,他们还意识到,没有人能看到自己的资料,因此这些嘀咕是没有意义的。这份报告迅速震惊投资界,令那些一直为 Twitter叫好的投资家们大跌眼镜。

中国市场似乎也在重蹈这样的覆辙。在名人微博火爆的背后,是关于团队写手和僵尸用户的质疑。不同于奥巴马和奥普拉等美国名人自己摸索着爬上了Twitter,在中国,很多名人是典型的被微博

前任新浪博客负责人侯小强曾私下表示,中国90%的博客都开在门户网站和大社区论坛,但能有15%的人坚持写就已经是奇迹了。微博的生存期也不会超过两年。

普通网民的个人微博和博客空间更新率低,话语权的匮乏正在打击着他们。采访中,有好几位网友提到,自己的博客点击率非常低,而占据各大网站博客的往往都是名人的博客。平心而论,既然写了东西,总是希望被发现、被阅读的,也想得到话语权,如果看不到这样的希望,那费尽心思地写啊写,又有什么意义呢!一位网友无奈地说。

微博带来了什么?

美国《时代》周刊时隔多年又将一位作家放到了全球各版本杂志的封面上,这个作家名叫乔纳森·弗兰岑。这位51岁的作家新出版的小说叫《自由》,他在《时代》周刊上的主要观点是——成人世界正在贬值,我们在一个儿童化的社会,欣然地接受那些瞄准儿童市场的文化产品。

微博就是这样的儿童产品,深度、严肃还有知识?快请抛弃那些属于成人世界的玩意儿吧。很难说是微博带来了碎片化还是碎片化催生了微博,但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中——人们的注意力很难持久,孩子们养成了超文本链接的浏览习惯,很难按照一个逻辑看完一本书。岂止是读书,足球这样的消遣也变得碎片化了,少有人能耐心地看完90分钟的比赛,直接让我看进球!

微博就像是Web2.03G时代集纳各方言语的露天菜市场,博客的过时因为人们的思维正在进一步向碎片化进发:微博的体裁更适应互联网时代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但也在退化人们的思考能力。北京大学新闻学院从事新媒体研究的胡泳老师表示。

于是,并非所有人都喜欢微博,反对者认为微博太琐碎,是垃圾箱”“话痨地,只是消遣无聊的工具。而在许多网友看来,获得交流和认同感,得社交 温暖,是他们爱上微博的另一个原因。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认为,微博正在推动人与信息的融合。只是,微博的只言片语加剧了信息的碎片化,也引发了专家们的担忧——它是否会带来语言和思维的碎片化。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肯定有影响。胡泳说:整个社会的发展就在往碎片化的方向发展,碎片化的趋势不始于微博,但它加剧了这种倾向。这种碎片化是好是坏,我们可以争议,但这个趋势是不能改变的。

微博提供了信息源无限广泛的可能,也可能让信息淹没在垃圾话语的海洋中。《魔鬼经济学》的作者史蒂芬·列维特说:在微博中,有价值的信息占到的比例是4%左右。怎样找到这4%?最稳妥的方法是跟在名人身后,所以微博的人气排行榜前几名全部是名人,名人的微博里总会出现名言,营养价值会高些,最不济也能让你了解一下名人的隐私,满足一下窥视欲。但这个方法现在也不保险了,奥巴马访问中国期间承认,他从来没有用过最著名的微博Twitter,在上面以他的名义和追随者推心置腹的是白宫的幕僚们。他本人并未审核过这些信息,连那条被全球媒体广为转载、振奋选民情绪的“This is history”,也是在他不知情的状况下被其团队发出的。

“‘信息梳理者会受欢迎

方舟子和黄集伟,一位是崇尚真理的著名打假斗士,一位是洞悉与记录生活变化的语词收藏人。他们在微博上的粉丝不是最多的,关注度不是最高的,发言也不是最踊跃的。不过,和众多微博控大众相比,他们却也有着自己和微博独特的故事。广受媒体关注的方舟子正是通过微博这一途径,第一时间向全社会发布了其遇袭的新闻,并在此后迅速
成为了人们热议的焦点。如今,他再次在微博发布消息称,要悬赏20万元征寻遇袭线索。与方舟子的亲身体验不同,黄集伟则更像是一个乐在其中的旁观者。从去
年开始,在他所搜集的语词中,越来越多地会出现一句话:语出×××微博。其实,这句话本身,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140个字符、直线上升的用户,微博在国内已经有了一年多的发展期,您是如何看待微博的呢?

黄集伟:来势凶猛,普及迅速。

您认为,微博目前在中国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生存状况?

黄集伟:遍地开花,但特色不明显,各种限制使其与博客一样,具有中国特色。

方舟子:新浪微博目前还是测试版,我想,这已经很好地表述了当前微博的状态,不仅是技术上的测试,还是内容上的测试:人们还在尝试,微博将有多大的言论空间?

近日,一项针对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282人进行的调查显示,92.4%的人上过微博,其中45.3%的人“经常上”,94.3%的人 表示,微博在改变自己的生活。您觉得微博的出现对于人们最大的影响和改变是什么?它改变或影响到了您的个人生活吗?这种改变继续发展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黄集伟:信息的分享更加便捷迅速,但或多或少也会使人沉溺于信息的获取,少了分析与萃取的时间与精力。微博对我个人的生活影响不大。在未来,我觉得信息梳理者会更受欢迎,因为面对海量信息,信息工人的产生或许是个趋势。

方舟子:微博是与亲人、好友和陌生人进行交流的很好工具,也是思想和知识很好的传播渠道,将会日益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我现在上网的时间有相当一部分用在微博上,去博客、论坛的时间相应就减少了,比如,我现在很少去看新浪博客了。

人们在感慨微博强大爆发力的同时,也在思考微博的传播内涵和其作用,铺天盖地的海量信息显然已经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对此,有人乐此不疲,但也有人
质疑说,它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生活质量,因为在大量信息中,无效信息显然会浪费很多时间,在您看来,微博究竟传播了什么?它有着怎样的利弊?

黄集伟:利弊参半,都有道理。微博控显然是要牺牲部分休息时间的,但是,无视微博的存在也已经不可能。

方舟子:微博只是一个工具,能传播真相,也能传播谎言;能传播科学,也能传播迷信,但是,因为它是很好的交流工具,适于评论、争辩,真理、科学有可能越辩越明。我在微博上引发的一些打假事件,都是在与网友的互动中,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的。

您收集的一周语文汇总各种媒介中出现的有意思的语词,如今很多词条都是出自微博,您每天用于微博的时间大概是多久?您是如何最大效能地发挥它的长处的?

黄集伟:花去很多零碎时间,很难计算,基本我都是在堵车时会上微博。我会反复斟酌得到的信息,尽量挑选那些有价值的信息留存或二传

可以说在有了微博之后,您的打假事业又有了新的阵地。

方舟子:对。我基本上是利用它发布一些简短的感想和评论,以及提供链接到较长的博客文章。真正要把一个问题讲清楚,靠微博的篇幅肯定是不够的,但是,微博可以作为一个吸引读者前往阅读的路径。

除了微博之外,您依然还在更新自己的博客,您觉得相比于博客,微博除了即时更新和字数限制之外,还有什么吸引人的特点?

黄集伟:用最短的话快速表达复杂的意思。

在过去一年里,微博见证了诸多颇受关注的事件:李开复的离职声明、《财经》原主编胡舒立辞职、360金山的商业口水战……在这一系列事件中,很多人因为微博的特性而获利,也有的人因为微博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微博俨然已经成长为一个最方便、最快捷的平台,不断改变着信息的传播方式,并成为传统媒体的重
要补充。你觉得它究竟只是一个和传统媒体并行的新兴媒介,还是已经标志着传统媒体的衰落呢?它会颠覆媒体的格局吗?

黄集伟:快速便捷确是微博长项,覆盖是不会的,瓦解似乎已成定局。

方舟子:我不认为微博是一个媒体,因为毕竟篇幅太短,而且发布过于随意,只是一个个人言论的平台而已。所以,当然个人以及公司都可以利用它发布商业信息,比如以后我的新书出版时,都会在微博上发布。

如今的微博也像现实社会一样,存在各种各样的圈子,对此,您怎么看?您觉得圈子化的生存状态是微博的发展方向吗?

黄集伟:说不好。现在流行的所谓跨界,应该是价值观近似的人更说得来。

方舟子:我在生活中比较讨厌各种圈子,在网上也是如此。微博恰恰应该起到打破圈子的作用,而不应该朝圈子化发展,事实上也不可能。

您怎样看待微博下一步在中国的发展?和Twitter相比,您觉得它会有怎样的中国特色?

方舟子:如果Twitter不在国内受限制的话,就不需要微博了。毫无疑问,微博在某方面的言论尺度会比Twitter小得多,但在另一方面,又会出现更多的不负责任的言论,充斥了人身攻击和谩骂。这两方面都称得上是中国特色,国内的博客、论坛也都如此,不只是微博。

LINK

“营销围脖”潘石屹

聚集了140万以上粉丝,加上潘石屹的名人效应,潘石屹的微博已具备了强大的媒体传播影响力。很多发生在潘石屹身上的微博事件都被人津津乐道,比如他和任志强用微博互揭老底;他给儿子的数学题征集答案等。而最令人称道的便是著名的建外SOHO“物业门事件。

正是这件事将潘石屹推到了风口浪尖,CCTV的报道称建外SOHO很正常,停电、停暖是潘石屹一手策划的谣言,更有人推断,潘石屹此举是为了让自己的物业公司来接管建外SOHO。在面临如此巨大的公关危机的时候,潘石屹所做的仅仅是额外多写了几篇微博。他的措辞中肯、隐忍、真诚,马上在情感上赢得了网友的支持。《国际金融报》将这一事件描述为潘石屹上演悲情反击

当风波已经逐渐平息,潘石屹在微博上又写道:感谢微博,感谢微博上的朋友们。这几天我深有体会,小小微博照样可以纠正大电视台不实的报道。”“围脖营销的经典案例。

“创业先锋”李开复

从谷歌出来自立创新工场的李开复,其微博在人气榜上也是数一数二,位列三甲位置。自从李开复入主创新工场之后,里面的近况多人关心,李开复的微博也似乎成了创新工场的一扇窗口,里面的饮食起居,乃至李开复与员工玩杀人游戏、三国杀游戏等都一一在列。李开复也不时地发表各种创业感慨。这样的博客或许能给那些渴望创业,或者正在创业的人一些启迪。人会失去,最终来说,甚至包括生命。然而,危险所在之处,也生成着拯救。终极的拯救,不是免于失去,而是免于恐惧。

“哇出智慧”的赵薇

赵薇这条微博内容仅为一个字,就带上了4124条转发和16788条评论,正是微博中的经典。就在赵薇承认生女后两个星期,她选择了在微博发声”——不是媒体猜测,不是圈内人爆料,也不是经纪人的官方说法,而是赵薇本人。这条酷似婴儿啼哭声的微博无疑成为了大众满满的好奇心和关心爆发的康庄大道,在评论里,有人立刻开始询问孩子的近况,有人则更加关心赵薇今后的发展计划以及工作安排,也有人用”“来回应,更有人异想天开地猜测:又生了?如今赵薇的生活、工作轨迹逐渐踏入正常,仍有不少粉丝来这条微博到此一游,成为赵薇的微博里的标志性景点

“草根天王”冷笑话精选

他的每条微博平均回复在100以上,接近64万人的粉丝群令他成为草根微博人气王。这个真名叫伊光旭的年轻人是广州人,尤其擅讲冷笑话,个人介绍是冷笑话,热心肠,每日奉送冷笑话,将开心果带给全体人民……期待名人和人名猛击关注,实在是您居家旅行的必备猛药。诀窍就在于搞笑,这便是他开微博的 初衷,收集和分享笑话。老婆去外地出差,好几天不回来。下午她开会的时候偷偷发条短信给我,我边上的领导睡得像头死猪,好好笑啊!结果电信的问题,半夜才发到我手机上。当时我差点没从楼上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