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乳师意外走红, 相关部门更应脸红
 

 

近年来,奶粉安全问题屡屡发生,许多孕妇重新意识到母乳喂养的优点,一个新兴的催乳行业走红市场。从业者自称有一套按摩的“拿手好戏”,可以为无奶或少奶的产妇通乳。而据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专家表示,民间催乳师的技术多不可取,催乳不当可能引发乳腺炎。(10月25日新华社报道)

对于刚刚升级为父母或者即将迎接小生命诞生的准父母们来说,“喂养”俨然成为家里的头等大事。通过一轮轮的黑心奶粉事件,人们惊闻一些问题奶粉竟然没有什么营养,或竟然还能添加三聚氰胺等化学制品,对国内奶粉也就有了“看法”。一些焦急的父母只好把希望寄托在洋奶粉之上。一项调查显示,自“黑奶粉”事件频出以来,外资奶粉品牌所占市场份额已经从2008年初的不足60%上升至80%左右。

除了在国内市场买洋品牌,一旦有朋友到香港或者境外旅游,父母们还会拜托人家带几罐洋奶粉回来;而通过网络海外代购原装洋奶粉也成了许多家长的新选择。然而,近来许多大品牌洋奶粉也频频撞线──多美滋肾结石、惠氏结石门、施恩奶粉三聚氰胺超标、美赞臣蛋白质含量不合国家标准……最近的一例是奶粉巨头雅培的“甲虫门”事件(以产品可能遭甲虫污染为由召回旗下品牌的婴儿配方奶粉),这些事件沉重地打击了不少家长对奶粉的最后信赖。

奶粉是别人生产别人卖的,咱不好管,“母乳”是“自产自销”,总不该有问题吧?随着一些人转而相信“母乳”,催乳师这一产业随之兴旺起来。一些中年妇女长期在医院“蹲点”,向孕妇派发催乳广告。“我自学了日本按摩技法,可以精确找到乳房上的穴位和经脉。许多胀奶的产妇都是经我按摩后乳汁才流出来的。”不少人还专门开了催乳师培训学校,从中获利颇丰。

然而,正像“黑奶粉”起源于奶制品行业监管严重缺位一样。催乳师不在卫生部门的管理范围之内,目前国家职业标准目录里也没有催乳师职业,更没有设立催乳师资格认证,也不在劳动部门管理范围内。目前民间催乳师多在30岁以上,大都是下岗工人、月嫂或者离退休职工转行,仅凭母婴护理的经验为产妇催乳,水平良莠不齐。导致有的催乳师将产妇的乳房按得又红又肿,险些造成“医疗事故”。

婴儿喂养事关祖国下一代的成长和年轻母亲的身体健康,各种问题警钟频频敲响,足见相关领域的监管仍然有漏洞,执法力度仍不足以达到敲山震虎的功效,不断有违法者冒着被行政处罚甚至是刑事责任追究的风险去铤而走险。这也说明,监管不到位,监管缺乏执行力,无论父母们想出了多少“绝招”,无论是“奶粉”还是“母乳”,父母们都难以摆脱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唯有完善相关法规,食品、卫生部门等相关部门以对民众高度负责的态度,主动及时补位,并各司其职严格执法,严惩不良商家厂家,才能净化市场,让小宝宝们喝上“放心奶”,才能让父母们不再为“婴儿喂养”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