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正在中国访问的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敦促中国进行政治改革。但相关内容在官方新华社的报道中却被删除。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何平采访报道

在大约30分钟的演讲中,卡梅伦首相指出,中国放弃马克思主义经济模式的做法证明在国内外都具有正面作用,他并希望中国能够及时地进行更大开放程度的政治改革。卡梅伦首相的演讲在肯定中国近年经济成就的同时,强调“确保繁荣和社会稳定的最好办法就是让经济和政治同步发展”。

演讲之后,卡梅伦首相还就政党与国家政治的关系以及留学生等问题回答了现场5位学生的提问。当天,中国官方新华社以英国首相希望进一步加强中英关系与合作为主题对此进行了报道,但是没有提及任何有关政治改革的演讲内容。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夏业良认为,卡梅伦首相发表的演讲,并不能改善目前因刘晓波获奖所连带的国内政治打压气氛:

“像这种演讲都事先都做了周密的布置,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是经过周密安排的。所以我觉得意义不大。刘晓波获奖到现在所有的异议人士、维权人士都受到各方面的严控。上级的压力各方面的掌控现在是越来越严格。北大就连我们现在讲话,接受媒体采访都受到严格的限定。”

当天,本台记者电话采访了几位在校的学生。北大学生会外联部的李根同学表示,卡梅伦首相的演讲并没有引起校内大多数学生的关注:

李根同学:“我们学校的同学都没太关注这件事情。”

记者:“学生们为什么没有关注呢?”
李根同学:“可能我们这些消息接触得比较少。而且现在是期中考试期间。”

另一位接受采访的北大学生则表示:

“这件事我也是刚刚才听说。我觉得是主办方宣传不利吧。因为我们确实有很多人都没有得到类似的消息。”

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加拿大艾伯塔大学中国学院副院长姜闻然认为,虽然卡梅伦首相在演讲中没有直接提到中国狱中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刘晓波,但毕竟在公开场合强调了中国需要政治改革的迫切性议题:

“作为英国首相,作为目前诺贝尔和平奖即将发给刘晓波。英国还有世界各地人权组织对他的压力还没有直呼其名,我觉得还是比较谨慎的了。因为毕竟是作为中国政府的嘉宾。它顶着这个压力,同时不回避中国需要政治改革这样一个议题,我觉得能讲到这个程度,在中国目前政治发展比较微妙的阶段还算可以了。但是我个人讲他比较谨慎。”

星期二是卡梅伦首相正式访华的最后一天。此次英国访华团包括了4名内阁成员和50位工商界领袖,两国在金融、能源和教育等方面进行了高级别对话。夏业良教授认为,虽然目前西方主要国家注重与中国交往中的经济成分,但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和立场却不会改变:

“前几天,胡锦涛访问法国,买了一百多架飞机,这是一个大的商业订单。这次对英国来讲,它也是希望获得很大的实惠,尤其是在目前阶段,中国政府倾向于给他们一些经济上的实惠和好处来换取这些西方大国对中国政治上的一种宽容。但是,我不相信西方大国就是因为能够得到经济上的实惠,就完全放弃自己的那些基本价值和立场。可能双方都是在互相利用。但是,法国方面的消息是说胡锦涛一离开法国,法国方面已经表示它们还会出席在挪威举行的诺贝尔颁奖典礼。英国这种情况,我也觉得会有类似的情况发生。”

英国首相卡梅伦还在周二演讲中表示,英国有必要在一些问题上与中国开诚布公,并将继续“真诚而深切地”关注中国的人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