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國上半年經濟數據出爐後,喜憂各半。喜的是經濟增速受控放緩;憂的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高點不斷後移,6月份同比上升6.4%,創近3年最高。未來央行貨幣政策從緊的基調不變,已有大體共識,但緊縮力度與頻率將會變強還是變弱,仍有爭議。分析人士認為,中央將在下半年繼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但細節或有變化。

溫總鬆口風 留調整空間

日前總理溫家寶赴陝西等地調研時公開表述,要提高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前瞻性」,其表述力度弱於以往,為CPI見頂及經濟增速進一步趨緩之後的政策調整預留空間。同時,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也在公開演講中表示:「中國能夠容忍經濟轉型過程中所產生的一定程度的通脹。」有分析認為,該講話傳遞出一個信號,即央行正在逐步放鬆控制通脹的政策。

多數觀點認為,CPI將於第3季見頂。但未來走勢如何,尚有一些不確定因素。應該說,目前通脹形勢,與過去兩三年中的貨幣超發有很大關係。中國的貨幣政策雖名義「從緊」,但實則仍處於稍寬鬆狀態,廣義貨幣(M2)增速一直遠高於GDP增速。

從過去幾年中央貨幣政策執行看,所謂「穩健」政策,亦有「從緊漸鬆」和「從鬆漸緊」兩種不同的操作方式。但即便以從緊論,流動性收縮幅度料也不會太大。

貨幣財政政策互掣肘

另一應該關注的問題是,近期央行特別提出了「社會融資總量」的概念。這一提法的背景是,目前作為國家信貸主體的商業銀行體系只提供了社會融資規模的不到54%。這說明,央行對流動性的控制力有一定程度局限。

未來遏通脹最大難題,恐怕還在於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互為掣肘。前日內地傳媒引述發改委專家的觀點指出,目前貨幣政策已被中央財政「挾持」,「雖然貨幣政策的袋子愈收愈緊,但財政投資的口袋永遠大開,使市場上的投資性資金並未減少」。

建房1000萬套 財政政策埋單

今年中央計劃建設1000萬套保障房,該項目幾乎全賴財政政策支持,另有10年投資4萬億的水利工程建設大單等。財政口袋短期內不會收攏,為抗通脹效果增加變數。

文﹕鍾鳴九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