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震海:九十年中共:如何注入灵魂和谨慎转型?

(2011-07-05)

早报导读

● 邱震海

中共成立九十周年,北京举行隆重纪念,各方也予以密切关注。关注各方立场和出发点不同,但都无法否认两个基本事实:一、中共虽历经坎坷,但却是近代领导中国走向崛起之路的唯一政治力量;二、随着中国改革和崛起进程的不断展开,中共自身也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主要的是政党转型的方向和进程。

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尚不彻底

九十年前中共成立,是中国近代化历史上中国仁人志士拯救中国的重要努力之一。虽然其他政治力量的救国努力一样不容忽视,然而毕竟最后只有中共虽屡犯错误,但却使苦难深重的中国逐渐强盛。其间,中国精英阶层的心路历程、各派政治力量能否合力救国、中共取得政权的方式,以及在治国过程中的种种成功与弯路,相信都是未来留待历史学家研究和争论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的答案若能形成共识,相信对中华民族未来迈出更为稳健的步伐,将有足够的影响力。

就中国的现实政治而言,必须承认,三十多年前由邓小平开启的改革开放进程,是中共自我更新的重要里程碑。坦率地讲,无论是中国还是领导中国走向改革开放的中共,自改革开放开启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随着中国从经济、社会形态到工业化、城市化形态的转型,中共自身也开始了微妙的转型。

最近三十年,中共经历了两次重要的转型雏形:一是七十年代末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之上;二是从新世纪开始公开宣示由原来的革命政党转型为执政党。前者意味着中共在工作重点转移的同时,开始远离意识形态之上的工作方式;后者则意味着中共开始正视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转型也已发生的深刻变化,并试图从政党工作方式、形态乃至性质上逐渐适应这一转型。

两者都是中共自上而下的自觉行动,折射了中共时任高级领导人的视野和高度。但必须承认,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中共的转身比较漂亮和彻底;而从革命政党向执政党的转型,中共则做得相对比较艰难和不彻底。其间有领导集体的权威作用使然,同时也由于后者本身的逻辑更为复杂。

中共内外环境变化和转型需求

中共的转型,一如中国的转型,其发展早期相对比较容易,而到了一定阶段则会遇到难以跨越的瓶颈。就中国的转型而言,下列三大转型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即:一、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三、从相对封闭的社会向日渐多元、开放的公民社会转型。三者都很迅速,但都不彻底且遇到了巨大瓶颈。今天中国的所有问题,都跳不出上述三大转型所遇到的瓶颈。

作为开启和领导中国上述三大转型的政治力量,中共面对上述三大瓶颈,技术操作层面做得相对比较成功,而一旦进入技术背后的制度层面,就显示出在方法论、进程乃至方向的一系列困惑。而这些困惑与其说是策略上的困惑,还不如说折射了中共在自身转型进程中的困惑。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