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通:馬胡共識蓋不了兩岸巨廈

陳明通 前陸委會主委

陳明通:所謂的「九二共識」這件事已經吵了十多年了,最近因為民進黨發表「十年政綱」又吵了起來,特別是現在正值大選時刻,更是爭執得不可開交。誠如辜振甫董事長生前所感嘆的,到底有沒有「九二共識」,已經淪為情緒性的批判,甚至以接受「九二共識」與否,作為檢驗個人政治立場的工具。個人在民進黨執政時期曾經在陸委會服務過五年多,看過相關的資料,實在沒有證據能說服我們有所謂的「九二共識」存在。

這件事有三個重點,第一,一九九二年在香港,我方提出了五個方案,對方提了五個方案,我方又提了三個方案,來來回回一共十三個方案,雙方並沒有就這些方案達成協議。

第二,香港會談之後,雙方雖有文書往來,同樣也未達成協議。現在有人說根據文書往來事實俱在,其實當時雙方確有各自屬意的方案,對方透過來信又提出與香港會談不同的修正方案,我方也於十一月三日再丟了一個新方案,改以「將根據『國家統一綱領』及國家統一委員會本年八月一日對於『一個中國』涵義所作決議,加以表達」的新表述方式。我方希望北京同意我方可以陳述「一個中國」就是「一九一二年成立迄今之中華民國」,北京對此當然沒有辦法接受。

十一月十六日北京回函提出新修正的表述方案,同時很技巧地把我方曾在香港會談提到的第八方案作成回函中的附件,但是對方也沒具體表示同意此方案,只說兩會就此再協商約定。我方則在十二月三日去函,告知對方我方今後仍將依十一月三日去函內容進行表述,然對方既沒回信表示同意,也沒以協議做成確認,九二香港會談未達成共識的最關鍵證據在這裡。

第三,有人認為對方雖沒有回信同意,也沒有公開否認,等於是默認,是「脆弱的」九二共識。以個人在陸委會與北京談判的經驗,沒有表示意見不等於默認,國家大事,請別太個人一廂情願。

美中布胡熱線 馬認知有誤

馬總統近日再次提到美中布胡熱線所談內容,事實上他的認知有誤。還原當年場景,是由時任國家安全顧問的哈德利(Stephen Hadley)對媒體進行簡報,在談到胡錦濤是否有提「一中各表」這件事上,哈德利的記者會原文如下:

He said that it is China’s consistent stand that the Chinese mainland and Taiwan should restore consultation and talks on the basis of the 1992 consensus, which sees both sides recognize there is only one China, but agree to differ on its definitions.

這段話開頭的He指的是胡錦濤,胡錦濤對布希總統說,中國一向的立場是台灣與大陸應該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談判。至於這個「九二共識」是什麼?哈德利則代為解釋道:「這個似乎雙方都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但同意對『中國』的定義可以有所不同」。從「這個似乎雙方」(which sees both sides)的語意來看,很明顯地,這一段話是哈德利說的,不是胡錦濤對布希說的,因此將它說成胡錦濤親口對布希說「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各表」,其實是天大的誤會。

對照中共外交部網站三月二十六日所刊登的內容,可以獲得進一步證實,該消息的標題為:「胡錦濤主席同布希總統通電話」,內文中很清楚地寫道:

胡錦濤表示,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兩岸協商談判是我們的一貫立場。我們期待兩岸共同努力、創造條件,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

上述的文字根本沒有「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各表」的說法,至於當天的新華社英文網站,刊登的文字則與上述哈德利在記者會上的原文完全一樣,更沒有馬總統二○○八年四月在陳總統面前所宣稱,新華社英文版裡有One China, but each side is entitled to give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這一段話,這完全是馬自己編撰出來的。新華社引用了美國的記者會新聞稿,據了解該記者還因為此引文不當而遭受到懲處。

國民黨 犯了肯定後項謬誤

不少國民黨人認為:「九二香港會談」曾經達到「一中各表」的共識,因此才有九三年在新加坡的「辜汪會談」。此一主張其實是犯了邏輯學上「肯定後項的謬誤」,也就是「天下雨,則地上濕」,但不能從「地上濕」斷定「天下雨」,因為「地上濕」的原因很多,不只「天下雨」。事實上,黃昆輝已經證實,辜汪會談的召開是兩岸高層透過密使達成的決定。

現在的「九二共識」可以說只是二○○八年後的「馬胡○八共識」,缺乏相互同意的具體內容,蓋不了兩岸間的巨廈。未來的兩岸協商要有更堅實的政治基礎,「十年政綱」已表示認知到北京對「一個中國」的堅持,但是台灣也有自己的堅持,兩岸間能「和而求同」到什麼程度,蔡主席已表示台灣社會要先形成「台灣共識」。因此我們也要呼籲北京當局,要為未來兩岸進一步的協商保留一點空間,不要在此時介入台灣的選舉,激化台灣內部的情緒,如此大家的路才可能走得更長遠。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