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 09 月 01 日

Decrease Standard Increase | Email | Print | Favourite

china_school_net_010911.jpg

空无一人的教室

[net]

今天是北京中小学新学期开课的日子,对因学校被拆除或被责令停办而面临失学的万余名外来农民工子女来说,能否在当地获得继续就读的机会?北京市“不让一个孩子失学”的承诺,能否兑现?现在还难以确定。

北京关停打工子弟学校之举,无论出发点如何,深受影响的却是这个社会最为弱势的群体之一和他们的子女。此次事件再次折射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享受和城市户籍儿童同等教育权利时的尴尬。

然而,当打工子弟学校关停的大潮袭来,学校办学者也如同遭遇一场“海啸”。他们掏出多年的积蓄,甚至四处借债办学,如今一纸政令,几十万乃至几百万的投入无法收回。姑且不论办学者出于公益还是逐利目的,但他们确实投入了巨额资金。

据报,这些关停学校的办学者至今几乎没人拿到任何补偿。

1995年,原在河北张北县一家小学任教的张晓虎放弃工作来到北京。他说,“学校关门了,我也负债累累。”他说,自己上有老下有小。他准备举家回到河北,告别北京。

投资上百万办学的方德海说“变卖东西的钱加起来,还不到建校投资的零头”。他认为,投入了那么多,要求政府给关停学校一定的补偿是合理的。

另一位办学者谢振清说,他的校有1400余学生,教职工40人,当初自己花了50万元改造学校,现在血本无归。

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公益网站创办人张志强认为,政府靠行政命令关停打工子弟校,应该给予适当补偿。

张志强认为,政府在没有任何提前告知的情况下关停,有违民办教育相关法规规定,侵害了民间办学的权利。他说,中国目前法律是允许民间办学,在政府没有能力做到全民义务教育的时期,民办教育是国家义务教育的补充和分担。

张志强称,打工子弟校存在多年,说明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在义务教育难以普及的城乡接合部等地段,应鼓励民间资本注入办学。

他认为,不应该由政府强制关停这样的民办学校,而应该是在政府的监管下,让存在无序竞争的打工子弟学校合理地兼并。让民间学校自行兼并,被兼并的获得继续办学学校的补偿,“这么做还用不着政府来赔偿”。

张志强称,按照上海的经验,一些学校不可能配备足够大的操场、教室、厕所等设施,上海市政府将其关停时,都给予了相应补偿。北京应向上海学习。

从现实角度讲,张志强认为被关停学校的办学者很难拿到补偿,因为打工子弟学校本身主体不合格,即使起诉也难拿到补偿,“关键看政府愿意怎么做。”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