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苗蛮子 | 评论(0) | 标签:时事观点

云南嵩明县政府至今还在上个世纪70年代建的老房子里办公,书记、县长的办公室都是“蜗居”,只要进去3个人就转不过身来;但令人惊奇的是,从2007年以来,全县财政收入大部分投入教育,迄今已建成44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学校,有的学校环境甚至超过了大学,即使农村学校,其教学条件也和城里一样。

长期以来,在地方政府的发展排序上,教育往往居于次要地位,“富办公,穷教育”,大致是许多地方政府发展蓝图上共同的色调。即便是在经济发达地区,教育仍无改于这种尴尬处境;至于在经济贫困地区,则更为“理所当然”了。事实上,越是经济贫困的地方,越喜欢搞豪华工程,教育的投入越显疲软。比如,作为一个年财政净结余仅20多万元的穷县,安徽望江县政府的办公大楼,装修豪华、建筑面积相当于8.5个美国白宫。而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当地破败的民房、寒酸的校舍……在这种背景下,嵩明县政府“穷办公”已殊为不易,更为可贵的是“富教育”,这无疑是一个“奇迹中的奇迹”。

嵩明县的“富教育”,再次证明了以中国目前的财力,完全可以做到免费教育。且不说每年国家财政增收数万亿计,单就每年审计出来的“小金库”和查处的贪官赃款,便高达数百亿元,再加之交通违章罚款以及其他多如牛毛的各种罚没款。只要从中匀出一小勺投入到教育,何愁办不好免费教育?然而尴尬的是,我国教育投入占GDP4%的目标,已经喊了18年,至今仍悬而未解。更为讽刺的是,打破“免费教育”神话的,却是屈指可数的一两个贫困县:宁陕县投入财政收入的近四成于教育推行15年免费教育,而嵩明县2011年计划教育投入2.3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一半,堪称大手笔。这足令那些一边大建豪华办公楼,一边叫嚷着“没钱办教育”的官员,颜面扫地!

如嵩明县委书记王春燕所言,教育是为未来投资,“年轻一代有了良好的教育,就有了竞争力,群众就会致富。”“如果只是产业发展了,而最后群众却就不了业,还谈什么民生?!”的确如此,一个地方的繁荣,有赖于教育的发展。短期内,发展教育的效果并不太明显,但从长远来看,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却是倍级增长的。而事实上,这个见效期并不太久,比如2008年嵩明县财政收入仅两个亿,2010年就达到4.5亿元。目前在嵩明县,教育和发展呈现出良性循环状态:教育推动了发展,发展又反哺了教育。

当然,王春燕的这一“教育算盘”,相信绝大多数官员都了然于心。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较之豪华工程,发展教育是更大的形象工程。如果从政绩最大化的角度,官员理应选择前者而非后者。而实际上恰恰相反。显然,地方政府轻慢教育,大兴土木的内在逻辑在于:大建豪华办公楼,除了满足一些官员好大喜功的权力虚荣,最重要的是显政绩且见效快;当然,也不排除其中存在着种种难以启齿的权钱交易。如此诸多“好处”,显然是教育在短时内所不能比拟的。

而造成时下许多地方政府急功近利的根源,在于当前实行的是官员轮岗任期制度。这就使得形象工程成为一种次优选择。在很多官员眼里,为官一任,不过是仕途的一个驿站、一块跳板,如何在任期内实现政绩最大化,是最现实、最重要的问题。于是,在发展决策上,地方官员往往采取机会主义策略,为了短期目标而牺牲长远利益。由此导致,扭曲的策略竞争,以及粗放型、大跃进式的畸形发展,成为地方政府的选择路径。

这种机制意味着,无论是嵩明、宁陕、石排的“富教育模式”,还是神木县的全民免费医疗,更多的是政治决策者良心发现的结果。比如,宁陕的免费教育,据说是农家出身且做过教师的县委书记,目睹当地小学生以咸菜下饭的生活而深受触动,改革应运而生。显然,这种发自官员朴素感情的决策,并不具备可复制性,甚至也难以持续化、制度化,而易流于人走茶凉的运动式管理状态。而嵩明县近40年来,八九任县委书记坚持“蜗居”办公,“像抓经济一样抓教学”,其中起作用的,恐怕仍在于“良心”以及当地重教育的“传统”,而非制度性因素。

教育是国之根本,关乎民族未来。“富教育”竟成为“奇迹”,无疑是一个时代的良心命题,更是一个体制性羞耻。显然,教育去“奇迹化”,一方面要量化民生的各项指标,加大教育支出之于干部考核的权重;另一方面要保障民意与社会舆论的渠道畅通,加大对教育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管力度,确保教育经费专款专用,落到实处。如此,“富教育”才会走进“春天里”。

苗蛮子的最新更新:

降价索赔撕开了房价高企的一角 / 2011-10-25 23:22 / 评论数(0)特供病房是插在公益领地的一把尖刀 / 2011-10-24 00:30 / 评论数(2)吃饱了撑的百姓与角色错位的权力 / 2011-10-22 00:09 / 评论数(0)差生戴绿领巾背后刺目的颜色歧视 / 2011-10-20 11:29 / 评论数(1)先有透明红十会,才有忠诚捐赠客户 / 2011-10-20 11:08 / 评论数(0)

美国私立高中搜索引擎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