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安:宗教在老龄化社会的角色

(2012-02-03)

早报导读

狮城脉搏

陈春安

  中国汪峰创作的歌曲《春天里》这么唱着:“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春天里。”

  这似乎是老龄化社会普遍的嘶喊,但嘶喊归嘶喊,人口老龄化还是悄悄像贼一样来临了!目前,亚洲人口老龄化的经济体越来越多,顺序的排名是第一日本、第二台湾,再下来是香港、韩国、新加坡。单单在中国大陆,2008年的统计,60岁以上的人口,就占了1.9亿。而根据联合国的预估统计,今后50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将会翻6倍!这真是个令人忧心忡忡的数字。

  人口老龄化,将带来什么问题呢?正面的寥寥可数。人口老龄化,劳动力资源相对减少,催迫人们加快技术创新与管理的进步,促使许多产品的电子化与机械化。另一点是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待遇与福利,老龄化也催生了晚期病诸如血管病、失智症、癌症的医疗研究。但负面的问题可多不胜数,劳动力的短缺,使到青壮年劳动力的社会负担增加,还有社会资源的消耗,偏向老人福利与医药开支,导致政府财政出现赤字,这难免使得人们呐喊:“老人是社会的问题!”

  遇到这几乎是全球性的棘手问题,人们有何对策呢?欧洲与北美采取的方式是:制定鼓励生育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老人的退休年龄、实施移民政策等等。这些对策,新加坡政府已经在采用了,成效如何,还有待长期观察。最近卫生部公布的纲领,指政府将“加快登门医疗和社区服务,日间复健中心,乐龄活动中心服务,以及疗养院的拓展步伐。”以此同时,政府也将检讨老年护理的津贴计划。卫生部长也说:“过去几年我们积极提倡活跃乐龄生活,但渐渐的,我们需要考虑如何照顾可能会生病或身患残疾的老人。许多志愿福利机构反映……过去10年来,本地年老者更老、更虚弱了。”

  年长者更老、更虚弱,这意味者任务更加艰巨。

  除了上述对策以外,还有什么是我们没注意到的?或者疏漏的?

宗教信仰的正面作用

  让我们来借鉴美国的例子。1998年,一位美籍非洲裔老妇进医院将要动肝脏手术,主治医生注意到老妇人的焦虑感紧紧攫住她,导致手脚僵硬。医生知道,从医疗的角度看,患病者的情绪越稳定,手术成功的概率越大,也会减低手术后引起的并发症。为了平复老妇的情绪,他问她需要他为她做些什么,老妇人说她最喜欢教会的音乐《奇异恩典》,医生于是握着她的手,一起唱起歌来。奇妙的事发生了,她的不安与焦虑感消失了,接下来的手术非常成功。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