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说明天香港大选,请我来讲讲香港的选举,我说,选举很乏味,大家不会感兴趣的,尤其对生活在无奇不有的中国大陆地区的民众来说。要讲就讲28岁的年轻人如何一夜之间继承最高领导人职务,手持核子牌威胁美国;或者揭秘卡斯特罗是否又做手术了;再不然,可以讲一下北京神秘的大风,伤了28个人;当然还有疑似北京市民庆祝油价高升的夜半鞭炮声。这些都比较刺激,至少比选举与宫廷穿越剧好看。

 

   好了,开个玩笑,大家别介意,在座的有没有“特殊网友”?没有反应,说明你们早上起来没有看新闻。新闻说,佛山市领导透露,小悦悦事件后,他们启动了“特殊网友”上网发帖,引导舆论,维护佛山和谐。他强调这些“特殊网友”不是“五毛”。大家看,“五毛”有了学名:特殊网友。在座有没有“特殊网友”呢?好,没有人举手,那我就不开玩笑,言归正传了。

 

   为什么请我来讲?我不是研究香港的,我想,大概是因为我1997年前在香港生活了五年,两年前又回到香港工作的缘故吧。不过,大家注意到没有,中国大陆研究香港问题的专家学者非常少。为什么?原因大致有两个:1997年前的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97年后是大陆的领地,香港都是被动的小二,要研究香港不如研究英国的殖民政策或者北京的“一国两制”。当然最重要的原因则是1997年后实行“一国两制”,中央政府担心落下干涉香港内政的恶名,在中国几乎所有的研究所与大学都是官办的情况下,自然不能设立研究香港的政策研究机构与智库,否则,你的研究结果一出笼,西方就会解读为“干涉香港事务”,所以,北京有研究非洲任何一个小国家的专家学者,却很少有研究香港的。即便有,你请他来讲,他也会浑身上下都敏感,讲不出什么。

 

   可我要告诉大家,香港非常值得研究。我们现在侃侃而谈,说什么西方的自由与法治,研究美国和欧洲的人一群一群的,可其实呢,最值得研究的香港就在我们眼前。香港是一个大大的“怪胎”,是世界唯一没有民主却拥有最好的自由与法治的城市。每年都被评选为世界上最具有竞争力、经济自由度最高的城市。最重要的是,香港是中国的一个城市,你不研究香港,却去研究其他的?

 

   1997年之前,香港是殖民地,从英国空降港督来管制港人,但由于宗主国英国是老牌的民主国家,港督也都是民选的政府派来的,香港最终拥有了法治与自由。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大家可以反问,英国有几十个殖民地,为什么唯独香港才开出了这么好的自由与法治之花?这个大家可以研究研究。(请参考我的博文:《漫步两岸三地,漫谈中国文化》)

 

   1997时,有一位外国人说“香港死了”,引起了一阵恐慌,他的观点在西方很普遍。他们就是认定北京政府不可能贯彻执行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可北京还就真的严格地实行了这个政策。从政治上保住了香港。当然后来香港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但那都是经济上的,主要是因为大陆实行市场经济,尤其是十年前加入世贸组织之后,香港作为自由港与转运站的地位大大下降,并非政治原因。从我个人的观察来看,中央政府是坚定地执行了“一国两制”的,但小鬼难缠啊。例如,有很多部门和利益集团,还有一些权贵,都因为个人私利或者自做主张,而去“干涉香港内政”,迫使一些香港媒体自我设限。但我不认为这是中央政府的问题,大家可以看一下,1997年前一些以批评中央政府甚至专门揭露领导人隐私的杂志依然在香港报摊发行。当然,有些同大陆做生意的连锁店,就主动拿下了这几份杂志。可那是他们的自由。

 

   说起香港的自由法治,有些人就说了,既然没有民主也有自由与法治,我们为啥还要民主呢?这话不全错,如果真拥有世界上最好的自由与法治,民主确实没有那么重要。可问题就出在这里,“一国两制”只不过是一个“承诺”,虽然也写进了中国宪法里,可我们有些人如何对待宪法,人家香港让人又不是瞎子?我想,这就是香港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哭着喊着要民主的主要原因。

 

   香港的民主运动由来已久,但成气候是1989年之后,那场运动让他们感到了紧张,也看到希望。当然这些年受到全球民主化浪潮的影响,尤其是年轻人的崛起,带动了港人对民主的渴求。现在的共识是:只有民主才能保证自由与法治。

 

   另外一个大背景是政府的“合法性”——这可能说得严重了点,那就说“特首”的合法性吧。民主提供政府与行政长官的合法性,这个很重要。董建华是个好人,是位红色资本家,人品也很不错,1997年他上台时,几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让很多人热泪盈眶。但倒霉的他偏碰上了金融风暴,加上23条,不得不在2005年辞职。商人治港失败了,中央政府改弦易辙,使用了港英培养起来的曾荫权。不得不承认,这哥们很专业,从2005年至今,很有点兢兢业业的味道,可结果呢?去年“七一”大游行就让他下台,今年又发生了到立法会“含泪道歉”的事情(请参阅我的博文:《从香港特首含泪道歉看北京两会》)。

 

这就凸显了非民选特首的困境:你干的好,得不到多少好评;你干得不好,民众立即吵着嚷着让你滚蛋。谁让你不是咱们选出来的?你想,一个民选的领导人,你还真不能动不动就让他走路,人家是合法选举出来的,你得等到下一次选举,或者启动合法的弹劾程序才行。从这个意义上说,民选特首不是给北京找麻烦,而是帮北京排忧解难。

 

   此外,还有一个大背景,香港人试图从民主中寻求新的发展动力与前进的活力。希望保有自由与法治,真正“港人治港”,当家作主。港人希望用民主来提升香港的竞争力,增强民众的信心,挑选出能够带领香港走向光明未来的政治家,这是香港呼吁民主的原因。

 

这次选举的看点

 

    一、假戏真做。去年在香港的时候,我就注意到这个现象,按说,有选举权的只有1200个人,可一旦启动选举,加上有2017年在远处召唤,香港立即焕发出了不一样的活力。看看那三个候选人,走街串巷,面对全港700万观众进行辩论,弄得像真的似的。更有意思的是民调不停,网络选举热火朝天,民间选举特首的运动也开始了。我在想,香港各团体与市民的热情,让那1200位选委很郁闷,你想,要是他们选出来的特首与民调、网络选举及市民选特首的结果不一样,那就不只是难堪的问题,而是他们没有脸,没有合法性了。候选人的假戏真做与市民的热情也让北京很关注,民主这东西啊,你给点阳光他就灿烂。 从这次假戏真做的选举,我们大家都能感觉到,民主是个不归路,2017年肯定需要动真格的。

 

   二、真假难辨。有些香港人看到候选人互相“抹黑”,就觉得马上要天塌地陷了似的,感叹香港民主的质量不行,政治家素质不行。这些人啊,就是叶公好龙,民主不就是这个样子的吗?香港的候选人已经很出色了,要知道,他们可是世界上最难当的候选人。你想一下,世界上有哪一场选举中的候选人会像他们那样必须迎合三个主人?首先是有投票权的那1200位选举委员会的委员,这些人难搞,因为他们是无记名投票,想投谁就投谁,根本不必考虑被他们“代表”的那些人的意愿;其次是没有投票权却最终有权批准他们哪一位可以成为特首的中央政府;排在第三的主人是没有投票权也不能决定谁当选,却可以决定当选者未来四年是否可以平安度过以及决定他历史地位的700万香港民众。要在这三者之间左右逢源,实在是历史上自从有了选举后从来没有过的,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我看了他们之间的辩论,两位主要的候选人都在言词之间迎合三位利益并不相同的“主人”,让人想笑,又有些心酸。

 

   当然,也有值得兴奋与期待的,这是1997年后唯一一场投票结果没出来之前我们还不知道结果的选举,充满悬念啊。这场选举锻炼了香港市民,更锻炼了政治家。不过,输赢并不重要,这只不过是一场预演,好戏还在后头。我能够理解大陆有些人提心吊胆的心情。这里我想引用温总理的话送给他们:民主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

 

香港选举的意义及其对我们的启发

 

   下面是我今天的点题,我要从三个方面入手谈谈香港的民主与选举对中国大陆的启示。

    一是从邓小平的“一国两制”与“特区”理论谈一下中共执政理念的变化。(略)

   二是谈一下香港模式与香港的成功对我们的启发,他带给大陆民众与北京执政者的信心。我们不必跨过太平洋与台湾海峡去研究民主、自由与法治,我们只要跨过罗湖桥就可以了。还有很多事情,我们可以吸取香港的经验,例如我们这里整天还在争论文化决定论、素质与民主,其实你到香港去生活一段时间就能搞明白。

 

   第三,也是今天我们要集中讨论的问题,那就是顶层设计与宪政民主。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专制都是突然倒掉,民主不是一日建成》,我这里所说的民主是成熟的民主,实际情况却恰好相反,专制都是突然倒掉,民主也在一日之间成功了。从法国、美国到英国原生民主,到二战前后纷纷走向独立民主的国家,到苏联东欧的垮台,再到北非中东,你说是不是都是这种情况?专制被推翻,民主就建立起来了。

 

    唯一例外的反而是中国的台湾,现在又来了一个中国的香港。台湾的宪政民主就是顶层设计:一个独裁专制政权弄出了一个民主宪政的宏伟蓝图,然后一边独裁一边碎步奔向民主。大家也看到了,这样实现的民主,质量并不比那些一夜之间建成的要差,甚至更好。还有南韩也可以参考。下面是中国的香港。很值得我们研究(参阅博文《解读温总:确立目标,凝聚共识,循序渐进》)

 

杨恒均 2012324(中国选举与治理网和《世界华人周刊》特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系杨恒均做客腾讯网“燕山大讲堂”156期部分内容整理,根据“一国两制”政策,有删减,第三部分内容略,原版内容请看稍后推出的视频)

 

参考博文:

 

漫步两岸三地,漫谈中国文化

 

确立目标,凝聚共识,循序渐进

 

从香港特首含泪道歉看北京两会

 

专制都是突然倒掉,民主不会一日建成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